果蔬、肉蛋奶等生鲜农产品在我国的食品消费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随着农产品电商体系的逐渐完善,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成为焦点,而采购环节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发引人关注。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供应链采购能够加强各主体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鲜活程度,降低平台内部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从而提高平台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我国电商平台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起步较晚,应用广度、发展水平不及国外,在该领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以电商平台自营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采购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优化电商平台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采购管理,为其制定采购计划,完善采购流程,提高供应链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采购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生产者、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等成员连接组成的系统最优,将生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采购、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整合优化。其中供应链采购环节管理对整条产品供应链的成效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电商平台的采购不同,生鲜农产品具有生长周期固定、储存条件严苛、鲜活度要求高、容易损耗等特质,因此,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采购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 采购物流环节对产品品质影响大
我国生鲜农产品主要是小农生产,规模较小且分散,保鲜处理能力欠缺,在加工、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容易腐败,损耗较高。同时,生鲜农产品的周转次数多、周期长,在从产地到电商存储仓库的中转过程中,通常使用一次性包装,周转筐的利用率不高,多次拆换包装增加了采购物流的成本。因此,在采购管理中需要优化流通、仓储环节来提高农产品的鲜活度。
2. 供应链系统信息时效要求高
生鲜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征,受自然条件与物流技术的限制,不能保证长期供应,且价格波动较大,这就需要供应链中的各方加强沟通、合作,提高信息流通程度,从而使经营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在采购中能够对产地价格、物流成本、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反馈,确定采购数量,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损耗和费用,最终占领目标市场。
3. 生鲜农产品的采购模式多样
生鲜农产品目前有基地驻点采购、直接采购、集中采购和自产自销式采购等四种采购模式。基地驻点模式是销量大、规模大的供应商在生鲜农产品的产地驻点,能及时了解到产地的价格波动,特别是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原产地价格倒挂时,该种模式是电商的最佳选择。直接采购模式是指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平台与农户直接对接,省去了中间代理商、产地经销商、销地批发商等环节,缩短了采购渠道,简化了物流环节,降低了中间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可根据公司的发展定位和市场需求来定制生鲜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黏性。集中采购又称联合采购,一些主力的电商平台一般会大批量的采购资源充足、产地集中的生鲜农产品,通过这种模式,电商不仅提高了与生产者在谈判中的地位,获得了价格折扣和良好的服务,也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自产自销模式对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平台要求较高,产量和销售渠道的风险增大,此时的电商在产业链中扮演了供应商、中间商及销售商等多个角色,目前很少有平台采用这种模式。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采购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形成了以众多超级平台和特色平台共存的格局。由于资金、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生鲜电商对线下采购渠道的依赖程度高,批发商、农超对接等传统采购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资金雄厚的大型电商通常采用多种采购渠道,如在产地直接采购或建立生产基地,而多数小型电商平台一般与生鲜龙头企业合作,在其估算产量和成本后进行采购,如某些生鲜农产品中50%来自品牌供应商,30%来自产地直采,剩余的20%来自于初级批发商。我国供应链采购管理起步较晚,其模式和技术手段虽然在不断更新,但仍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采购需求不明确
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对产品采购数量的计划主要依赖于库存情况和主观判断,未充分认识到消费者购买心理的重要性,导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时有发生,前者所出现的缺货现象会降低平台的市场占有率,而后者容易造成库存生鲜产品过多,加之生鲜产品的保质期限短,势必产生不必要的损耗,进而增加了平台的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其次,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低,部分平台入驻的企业实力较弱,资金投入和风险承担能力欠缺,采购的品类厚度不足,同质化严重,供应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导致低端产品横行,破坏了市场平衡,不利于该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一些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对市场现有产品和消费需求的分析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采购速度、配送和售后处理等环节落后,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影响了消费者后期购买的欲望。
2. 采购环节过多
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过分地依赖于品牌供应商,未能实现理想中的产销一体,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往往会经过很多中间环节。过多的中间环节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在我国参与的主体大部分是离散性强、层次低、规模小、联合性差的农户和个体运输商,他们的组织管理效率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长时间运输的腐烂损失增多,装卸产生的二次污染等风险加大,各主体的溢价也会提高交易成本。二是中间环节使平台和企业的库存、运输费用和人力成本增加,最终销售价格与农贸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并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农贸市场的价格。
3. 生鲜供应商能力参差不齐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商多而复杂,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农户及个体户,其提供的农产品价格较低,但每户可以提供的产品品类单一,分散采购的物流环节长,运输成本高;二是有着生产和加工能力的专业供应商,其往往只生产加工特定的生鲜农产品;三是批发商,他们所供应的生鲜产品种类齐全,配送能力强,稳定性好,但价格偏高。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到产品质量、价格、物流成本及供应商的服务水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但目前的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综合评价管理上所作的工作不足。
4. 生鲜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好坏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决定了其购买的数量和成交价格。但是,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生鲜农产品质量标准。在采购环节中,部分供应商并没有明确划分产品的质量和规格等级,导致各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出现同质不同价、同价不同质的现象。同时,消费者在收到生鲜产品后,如果与电商平台的图片和直播中的宣传不符,消费者不满意且与店家的商议无果后,可能会投诉,进一步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三、电商平台生鲜农产品采购管理优化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采购管理模式,电商平台可以实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采购机制,为其提供更丰富、更好的购物体验,增加与消费者的黏度,提高销量和收入水平。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强化以消费者为核心的采购需求
采购需求管理的关键是明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此,生鲜农产品电商可以分别采用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大数据分析法对电商平台的消费群体、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平台客户信息进行消费者层级需求调查,以研究其购买需求、消费习惯、特点以及消费额度、消费偏好等信息。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应分类所售和准备上架的农产品,并结合消费者层级需求分析的结果,建立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分区机制,以此为依据,确定生鲜农产品的采购品种和数量计划,增加产品的品类厚度,最大化避免市场同质化,为消费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2. 优化采购渠道
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不仅要采购同质化的农产品,还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建立动态采购系统,开发特色生鲜产品。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采购渠道,重视直接采购模式,减少中转环节,提高采购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除此以外,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还需要结合产品特质和经营情况来选择采购渠道,对于附加值较低的生鲜农产品,可以采用电商平台与批发商合作的模式;对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电商平台可与农户合作,采购原材料,再将加工模块进行外包;对于需要二次加工的农产品,可以与加工企业合作。
3. 优化供应商选择
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可制定多方面的考评制度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电商平台可组建评估小组,以平台目标为参照指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分,形成具体的考评指标,制定完善的供应商考评体系,考评指标中必须涵盖生鲜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交货速度、与供应商合作中出现的磨合等问题,在综合评估后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4. 建立有效农产品采购质量保证体系
在采购过程中对生鲜农产品进行质量管控,是电商平台提高竞争力、取得更大市场份额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措施。一是转变质量观念,确立生鲜农产品采购质量安全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帮助供应商提升技术和质量监管水平,在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三是建立、完善采购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生鲜农产品采购流程的质量管理;四是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结论
对于电商平台的自营生鲜农产品而言,通过加强供应链采购管理,能够提高平台的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和滞销风险,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利润水平。通过分析发现,电商平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采购管理中存在着采购需求不明确、采购环节过多、生鲜供应商选择困难、生鲜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可采用强化以消费者为核心的采购需求、优化采购的渠道及建立有效农产品采购质量保证体系等策略优化供应链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