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改革、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与有益尝试。金融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的环境变化,自身经营管理面临着降本增效、提质集约的客观需要。鉴于此,商业银行优化内部管理制度与加速科技金融应用并重,完善自身风险防控与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兼顾,鼓励中间业务创新与加强优质人才储备并行,立足制度优化、借助科技支撑、注重人才集聚,全面推动商业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金融改革; 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 降本增效; 中间业务深化;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金融行业必然需要进行改革与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和金融局面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深化金融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实体经济和实体金融领域的运行更加高效,从而有效防范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实现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对金融行业能否实现良好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管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创新产业经营模式,以内部改革为路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也为整个金融领域和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属于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要做到在金融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就需要加强盈利能力的提升。本文从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在错综复杂的金融背景下提升盈利能力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规划和国外商业银行相关经验出发,提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路径和策略。
1 深化金融改革视角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实现更系统、全面地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的路径,就需要从目前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以及相关改革给商业银行盈利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本文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角度具体分析商业银行所处的改革环境以及经营管理现实,进而厘清政策规范、竞争压力、客群关系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困境。
1.1 宏观方面
从制度层面分析,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商业银行要更好地把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领域,系统性分析学习现有金融体制的政策精神,理解并突破创新来打破机制中落后环节可能产生的障碍与困难,从内在激发金融行业的生长动力,克服因制度设置、政策考虑不全面等不足所引发的融资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和监管漏洞,真正做到提高金融领域实体产业的经济实力,并帮助相关产业实现转型和跨越式发展。金融行业具有一定风险性,为做好风险防范,首要环节是要做好相关监管工作,因此金融领域受政策影响较大,商业银行想要平稳发展必须修炼应对政策改变的能力。法律法规的调整或新的政策出台都会对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审批与监管流程加强衔接以实现资金的事实化,同时逐步推进LPR机制的改革,运用多种手段健全利率走向市场化,从而完善利率的传导作用,使货币走向更加宽松的经济环境,进而带动实体经济贷款和利率持续走低,多方位保障我国金融领域的健康与稳定。但是对于具体的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来讲,存货利差会继续缩减,而过去依靠存货利差来获得收益与盈利的单一模式显然已经不足以支撑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生存,也就谈不上在金融改革中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可能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
1.2 中观方面
中观方面主要涉及两个内容,即金融领域开放和商业银行行业改革,二者互相联动,使得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中,金融领域开放会产生更加宽松灵活的金融环境,吸引国外投资者和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如在信用评级领域引入国外评定机构,让国际机构进入金融领域参与相关投资和公司的设立,以入股形式与商业银行合作,相关资产管理企业可以与中方银行和保险企业交流并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或直接由外资控股等;商业银行行业改革则是通过制度完善进一步规范金融行业的运营秩序,例如加强金融领域监管、统筹行业基础设施配置和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农业金融机构和农信社的改革,持续推动政策合理性改善等内容。金融领域开放与商业银行行业联动有助于激发金融市场的内在动力,但也会导致行业与领域的竞争加剧,使相关企业面临更大压力,商业银行也必须应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竞争压力。例如,一些外资企业在华创办金融和保险机构,依托其深厚的金融背景和拓展国际市场的丰富经验,再加上具备专业的金融人才队伍以及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这类机构在中国市场迅速掌握一批高质量客户,对国内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但是,这样的竞争也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使国内商业银行获得了迅速的成长。
1.3 微观方面
商业银行的客户在改革背景下也在不断成长,其投资理念、理财意识都更加理性与科学,商业银行营销模式与人才储备都需要升级。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科技知识的迅速普及,我国居民对于金融知识的储备更加丰富,开始有了越来越专业的理财视角与能力,这些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模式,且这种改变是更加具体和微观的。银行客户群体金融理念的提升对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互联网金融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在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对商业银行形成巨大冲击,而互联网带来的资本市场变革,也进一步打破了过去银行业务办理的传统,使负债、信贷、消费对客户而言具有更加新鲜的内涵。总之,各类金融机构层出不穷,银行已经逐渐失去在金融领域一类独大的优势,业务竞争、客群竞争挑战更加白热化,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改变营销和服务传统。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稳定的客户群体是保障实现盈利的关键因素,同时还需要不断吸引客户增加贡献水平。但是互联网金融等资本的发展,使得许多居民和企业将资金投入到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种巨大冲击对商业银行业务成绩造成明显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且一些商业银行已经无法维持带来盈利的存款增长。同时,商业银行服务体验、转型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这些都造成了其盈利压力的增加。
2 金融改革视角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
2.1 优化制度流程,加强内部管理,推动科技金融,提升负债业务发展效能
提升负债业务发展效能,基础路径就是要做到优化流程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同时注重科技金融的作用。首先,明确商业银行业务范畴,对于不同岗位和职能部门的权责要做清晰地界定,成立综合业务指导联席办公室,主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实现商业银行整体运作,提高业务和指令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力;其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梳理职能、优化制度流程,尤其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激活人力资源潜能,做好人才与岗位匹配,同时细化流程和相关管理与经营制度,从成本节约、工作增效、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刺激盈利能力的提高;最后,推动科技金融更加广泛的应用,借助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积极学习蚂蚁金服等机构的科技金融手段,做到营销目标更加精准、手段更加精确,在降低客户获取成本的同时增大客户覆盖面,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金融知识储备,积极学习新科技手段,并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创新思路,提高客户办理体验,促进盈利能力不断攀升。
2.2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制度,确保资产业务稳健运营
确保资产业务稳健运营,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和强化激励约束制度。首先,商业银行要对相关风险具备警惕性,不仅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做好风险管理,还要提高防范意识,一方面加强风险识别,通过完善制度和内部控制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研判,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对重点业务做好监控,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同时在风险发生时做好分析与评价,根据业务的具体类别、大小、具体特征以及辐射的范围,对风险事项开展细致摸排与剖析,建立相关模型网络来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从流程上进一步规范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技术手段,确保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处置。其次,强化激励约束制度,对于每一笔业务的相关责任进行明确,细化业务开展的岗位职责,从内部员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产生业务损害的行为产生,严密防止内部工作人员作出违法操作规定的举动,降低商业的不良贷款率,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盈利水平。
2.3 激发业务创新办理,储备人力人才资源,促进中间业务更好发展
促进中间业务更好发展,核心需要激励业务创新办理,丰富业务办理模式,并做好人力和人才储备。中间业务具有潜力巨大、办理形式灵活以及存在风险较低等特点,且国外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作为重要的经营目标。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普遍发展状况不佳,导致其滞后的原因既有观念理念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不够全面,也有人才资源短缺和市场发展落后等客观因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客户对金融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多元,因此中间业务对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快速掌握大量目标客户。同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可以看到前瞻性的人才资源储备能够在商业银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建立相应的人才储备资源库,最终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3 结语
综上所述,深化金融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国内外宏微观环境都将发生复杂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内部改革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获得高效、稳健、可持续的发展。本文立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分析,探索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具体包括:商业银行需要适应政策层面的新常态、适应行业层面的新竞争、承受客群层面的新压力。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以业务发展为核心,围绕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三大业务板块来布局自身改革路径,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以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制度优化为中心、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激励制度为催化、以人才储备为保障,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活力与业务韧劲,真正地提升自身在各大业务模块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明雪,丁振辉.经营效率、中间业务收入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J].金融论坛,2016,21(05):69-80.
[2]李志楠,沈沛龙.商业银行净流动性缺口及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6(01):71-77.
[3]殷开睿,朱建林.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银行性质和市场势力的角度[J].经济问题探索,2017(07):163-174.
[4]陈一洪.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0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03):121-126.
[5]王艳,陈昌明.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修订能否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基于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7(13):46-48.
[6]黄希.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处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58-59.
[7]吴虹雁,朱槿.管理者意图、盈余管理与金融资产初始分类——基于金融制度改革迁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8(06):143-148.
[8]周阿立.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与动机——基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15,193(04):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