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导演/编导论文

方刚亮的导演之路与转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7 共4495字

  从剧组到北京电影学院:与电影不解的情缘方刚亮进入影视这一行简直有一点命中注定的意味。他的母亲是一名导演,电影学院 61 级毕业后分配到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随后又到了天山电影制片厂,方刚亮就跟随着家人从江苏到新疆。7 岁起混迹在剧组,十二三岁就开始帮忙干活儿 :“除了制片管理这种拿钱的,摄影这种拿高新设备的活儿我没干过,其他基本什么都做过,比如美术、搭景等等,对剧组生活、电影创作氛围有种特殊的情感。我没有接触过电影以外的任何行业,只对这个有兴趣,所以到考大学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还有第二个职业选择。”方刚亮一门心思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为他母亲的校友。

  北京电影学院从 1987 年开始停招导演系,直到1993 年才恢复。方刚亮 1991 年考入电影学院,当时的他只好选择了录音系。这一当时看似“无奈”的选择倒给他此后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有益的影响 :“录音系相当于理科,我们学习了大量高等数学、网络、电路的知识,这让我对于技术的了解相对多那么一些。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理科思维使我对很多问题会从逻辑的角度去判断,相应地我的创作方式会与其他纯文科背景的导演不太一样--相对不那么‘热情’和‘感情化',取而代之是对故事的逻辑缜密度有更高的要求。”本科毕业后,方刚亮进入电影学院导演系攻读研究生。谈及在电影学院求学期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方刚亮提到了郑洞天老师 :“郑老师对我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指导,我在研究生实习的时候,跟着他拍片子、跟剧组、当副导演的机会比较多,受他的影响也最大。”让他受益最大的是郑老师对于电影的态度 :“在文艺电影的范畴,郑老师一直非常讲究要用真诚而真实的心态去面对观众和自己的艺术作品。我们有时候会被一些形态上的假象所迷惑,觉得这样的东西就是艺术了。我们要更多去寻找外部现象里面的真实内核--这是跟着郑老师这些年他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东西。”

  方刚亮 1991 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98 年留校任教 :“我留校一方面是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留校是非常光荣的;另一方面当时学校与社会是一致的,都是文艺片倾向,教学与实践并不矛盾。但这么多年之后,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电影学院的教学环境与市场的确距离比较远,会产生一些问题。”方刚亮目前担任电影学院 12 本科班的主任教员,执教创作课程,他在努力尝试填补教学与市场之间的沟壑 :“电影学院一直是以文艺片教学为主,但目前市场井喷的都是商业片。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试图打破完全以个性创作为主的状态,但据我所知,目前在电影学院我的行为还属个人行为,整体上还是文艺片个性创作的导向,我觉得需要变革。”在导演与老师这两个角色中,方刚亮坦言自己一直是以创作为主 :“因为电影学院是一个创作的学校,而导演系是需要创作的专业,不持续创作是无法进行教学的,因此我还是首要解决创作问题,而创作的机会并不是随时都有的。”

  7 年的求学生活加上近 20 年的执教生涯给方刚亮打上了深深的“电影学院”烙印,观众也常常给他贴上“学院派导演”的标签,他对此欣然接受 :“电影学院毕业的人身上有特别典型的、与其他所有导演不一样的文艺特质,我们的创作常常有自己非常主观的东西在里面。当然不可否认,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电影学院至今还是偏文艺一些,教不出商业片导演。这两年电影学院出来的知名导演很少,毕业生离开电影学院之后常常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环境,大部分成名的都是海派导演。”

  从文艺电影到商业电影:情怀与市场的博弈与平衡研究生期间,方刚亮拍摄了多部短片,包括《游戏规则》、《电梯》、《艳阳天》、《儿子的初恋》、《暖冬》等 :“这些短片都是我研究生期间的学生作业,无一例外是不同阶段对某些电影技巧和手段的训练,包括视听语言、镜头、制作等。”得益于 7 岁起在剧组“摸爬滚打”的经历,方刚亮相对“早熟”,他的作品完成度相对较高,更容易拿出来参加影展和活动--短片《儿子的初恋》入围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中港台三地短片展映”,《电梯》一片获德国汉诺威国际青年短片电影节参展资格。在当时中国大陆电影相对封闭,对外交流很少的情况下,这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成绩 :“那个年代的学生电影节非常少,我的作品是最早一批被送到大陆以外参加电影节的。”这两部作品能获得参展机会也属偶然:“我当时和贾樟柯都在电影学院,关系不错,他认识海外的一些人。他个人特别喜欢《儿子的初恋》,就帮我推荐到香港浸会大学去参加这个影展;而另一次是一位德国留学的女生当时担任德国汉诺威国际青年短片电影节的策展人,到电影学院来选片,选中了《电梯》。”在校期间拍摄的这些短片在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方刚亮之后作品的风格:“《儿子的初恋》是比较现实主义、富有艺术气质的作品,讲的是人文情怀和情感,这与我之后的作品在风格上是有相似性的。”

  毕业之后,方刚亮拍摄了大量的电视剧和电视电影。直到 2004 年,他转战大荧幕,拍摄了关注大西北贫困县里孩子上学之艰难的电影--《上学路上》。从小屏幕到大荧幕,方刚亮并未遇到太多创作上的问题:“《上学路上》的监制黄建新老师和制片人赵冬苓老师一直在为我的创作保驾护航,而且一直以来,青年导演都能相对容易得到一些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拍摄技术方面,电影学院的训练保证了这种转换并没有太大障碍。”最终,方刚亮凭借本片获得了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和最佳编剧奖。无独有偶,十年之后的 2013年,他的另一部关注艾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题材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又一次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而这次的参选影片从 04 年的十几部扩展到了13 年的七十多部,参选范围从大陆扩展到了含港澳台在内的全部华人电影,因此这一次的含金量比第一次更高。除了这两部获得重量级奖项的影片,方刚亮受到关注的作品似乎大多与儿童题材相关,包括《寻找成龙》、《回家的路》等。

  对于在儿童题材电影上的偏重方刚亮更多将其归于机缘 :“我之前也拍了很多电视剧、电视电影,涉及情感、警匪、公安、文革等多种题材,但恰好就是几部儿童题材的作品受到了较多关注。这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思维比较简单,接近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我不喜欢把电影拍得很复杂,承载太多的人文背景或者复杂的叙事性,喜欢干净、简单、单纯的思维复杂的方式。”

  方刚亮似乎一直是一个很有“奖项缘”的导演,导演生涯多部作品都获得了奖项上的成功。但是总体来说,他的电影还属于比较小众,在票房上似乎还不尽如人意。他对此也相当坦然 :“我觉得我的片子票房不好是特别正常的,因为大多都是文艺片,这就意味着它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拍的消费品,而是给有文艺电影欣赏习惯和倾向的人拍的。”其实在早期他也尝试过商业片的拍摄 :“我研究生刚毕业的时候拍了电视电影《情不自禁》,当时收视率非常高,但当我想再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的时候,发现没有人搭理我,因为当时没有电影市场,拍任何片子都赚不了钱,而拍文艺电影起码还有奖项和荣誉。”但从 06、07 年开始,随着时代的转型,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形成 :“我觉得《疯狂的石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部电影是 06 年上映的,那一两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刚亮自嘲自己是被时代晃点的一代人 :“时代的火车突然拐弯了,我们的惯性还在向前去,我们这些还是凑合趴在上面的人,大量我们同期毕业的人已经被甩出了列车。学院派的思维是我自己想拍什么样的电影,而商业片导演的思维是观众要看什么样的电影,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非常巨大的,有的人可能一生都转不过来。”

  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方刚亮界定为商业片的只有《情不自禁》和由范冰冰和杜汶泽主演的《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没有取得好的票房,方刚亮认为一是由于当时的电影市场还未真正形成,二是由于当时大家还处于蒙昧状态,不懂得宣发与票房之间的关系 :“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梳理,需要提高电影市场的准确性--包括电影的目标观众是哪些?在什么样的院线投放?如何选择宣传和发行的方式等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电影的价值。”《情不自禁》虽然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届电视电影最高收视率奖,但方刚亮认为这其实也有点歪打正着 :“现在我开始慢慢去研究那部戏到底戳中了观众的哪根神经?最终结论是:在看了几千部好莱坞电影之后,积累下来的一些属于导演个人的认识使我在把握电影的可看性方面还是形成了一些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潜意识里的认知,使我比较坚定地去向商业电影转型。”这种转型对于方刚亮来说并不轻松 :“现阶段的创作对我来说有一些难度,更重要的是,转型中改变外部环境对你的认识要多于去改变自己,因此真的很辛苦,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方刚亮透露他接下来的两部电影将会是较为纯粹的商业电影--一部是他担任职业导演的喜剧爱情电影,另一部是他自己担任编剧和导演的科幻惊悚电影。

  在对于商业片的认知上,方刚亮指出商业电影更多是针对普通观众的消费品。要让观众掏钱买票就必须让他了解电影的特点,类型的重要性因此凸显出来 :“商业电影是在做产品,必须有一个标准。我在转型做商业片的过程中第一核心要素就是做类型。在成熟的市场氛围中,类型甚至是大于明星的吸引观众的因素。并且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商业片必须是特别清晰的类型,而不是混合类型或者复杂类型。”他将自己首先要尝试的类型锁定在了惊悚和灾难片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鄙视惊悚和灾难的东西,所以很多导演不愿意去拍。其实惊悚电影在美国非常受重视和欢迎,有《异形》这样伟大的惊悚片,也有’土星奖‘这种专为科幻惊悚电影设置的奖项。中国电影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2015 年国产电影发展态势迅猛,轻松破亿已是平常事,方刚亮对此却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们对商业片的认知迄今为止都不完整,对商业和类型电影的研究都不够。包括现在一些电影票房井喷,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时代造成的,而并非电影本身拍得特别好。他指出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发展起来,首先必须建立电影市场横向和纵向的规律 :“一是类型片规律,类型是能够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一种画面表现范畴,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还有很多类型是空白的;二是分级制度的建立,没有分级制度会阻碍市场的形成,观众无法区分适合自己视觉刺激度的电影;三是地域差异制度的建立,一个针对全中国的电影是无法做到高票房与高艺术品位兼具的,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个省的电影消费力就能消化一部电影,应该实现区域化的发展,各省有各省文化特色的电影 ;另外市场垄断也是一个问题,中国只有几条大的院线,强强联手,每年能够上映的影片数量也屈指可数,新生的、年轻的力量都没有机会,这是需要规则来规范的。在规则建立的过程中,观众对电影的认识也会不断提高,明星、类型、分级都是帮助观众去寻找适合自己电影的标签。在观众对商业电影市场有了明确认识和喜好之后,也许会有一部分观众想要寻找不那么讨好自己的电影,那个时候文艺电影才能开始有生存的余地。”虽然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方刚亮依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市场规范会变好的,仅仅是速度快慢的问题,因为这个国家整体在走向一个健康的状况。我认为中国电影真正的成熟是市场的成熟。井喷还会持续,因为太多中国人看电影还是第一次。井喷完之后也许还有低谷。这一过程之后,观众逐渐去按类型、按文化范畴、按自己的生活规律看电影的时候,中国电影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建立起正常的秩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