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内部审计作为整个国家审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审计工作因为必然要触及到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利益得失、名誉地位,使得审计工作具有比一般经济工作更高的风险、更大的难度。因此,审计工作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审计人员本身的素质高低、技巧优劣,还要斟酌和审计结论相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当的政治头脑与理性思维,需要主动取得各级领导的理解、信任和大力支持。
内部审计作为地勘单位监督体系的主体,对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有着检查和督促的作用。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内部审计已成为地勘单位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和可靠保证。和其他审计一样,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面对风险、困难和阻力,而且还要不断探讨和研究审计的技巧与方法,研究审计工作的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这也正是撰写本文的初衷。
1 内部审计具有高风险、高难度和挑战性
1.1 高风险
(1)职业风险。以职业判断和执业能力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风险。一方面,如果通过其他途径被发现、被证明该单位曾经被审计过的经济事项存在经济问题,反过来,将对参与审计的人员的个人能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审计报告应以何种方式适当披露,需要认真考虑。
(2)政策风险。对政策的把握、理解和运用不同,可能会因人、因事产生不同的结果与后果。行业的特殊性、经济业务的复杂性、政策选择的多样性,难免导致审计人员形成不同的职业判断,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造成不同的政策风险。
(3)滞后风险。总体上说,相对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来说,审计总是在经济业务结束或即将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审计。滞后的审计必然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并不完全了解和掌握,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不知情的问题和风险。
1.2 高难度
(1)身份的局限性:内部审计无非区分为主管部门的部门审计和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同样存在滞后审计风险,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某些具体经济业务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的局限性;而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身份过于倚重单位,个人利益和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关,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审计,存在畏惧心理。
(2)计划的局限性:部分审计事项是需要主管领导安排的,不是审计部门可以自行安排的。什么时间审计,审计什么样的内容,对哪些单位进行审计,审计部门是有局限性的。
(3)审计目的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以服务为主,也要对单位的经济管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各个方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是否违反国家和地方财经纪律,是否有偷漏税问题,关注较少,或者不便于公开在审计报告中。而且由于行业不同,对政策的掌握与理解不同,对某些政策风险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1.3 挑战性
相比而言,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和各自审计的目的和重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优与劣之分。内部审计的存在和发展当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内部审计在整个审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相反,经济生活发展到今天,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审计人员既要充分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发现问题,还要比较客观公正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单位各级领导要对内容审计工作予以理解、信任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当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做出审计结论时,主管领导应积极支持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要求被审计对象认真整改,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内部审计重要的经济监督和内部管理职能作用。
2 审前应了解和掌握的重点审计资料
随着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综合素质(全国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的不断提高、核算手段(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完善、核算内容的不断深化(目前,会计电算化可以核算6级明细科目),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传统的查看全部会计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然后查阅会计报表或许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审计需求,而且耗时太长。必须更新观念,寻找更为有效的审计途径,确定审计重点,按照现代审计的思路,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更好地实现审计目的。
(1)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规章制度、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办法、经济运行管理办法等,了解掌握该单位现行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2)掌握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书所下达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以便明确会计核算和目标任务的内在关系,分析有无不符合入账条件的经营收入,或者结转下年度的预收账款等因素;内部经济责任书,了解被审计单位针对内部责任单位所需要组织的内部核算体系以及考核管理办法。
(3)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重要经济合同、收款情况及其和年度入账的经营收入、拨款项目之间的重要关系。
(4)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人员构成、组织机构、经营特点等,项目毛利率、间接费用开支水平,测算被审计单位总计盈利能力和水平。
3 内部审计应重点分析的经济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指经济组织利用人财物要素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以及股东权益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经营收入净额×100%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为社会新创价值越多,贡献越大,也反映企业在增产的同时,为企业多创造了利润,实现了增产增收。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的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总额×100%此项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好,企业资本金盈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企业资本金盈利能力越弱股东权益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总额×100%该项比率越高,表明股东投资的收益水平越高,获利能力越强。还可以用以下公式连环乘积:
股东权益利润率=(总资产/平均股东权益)×(经营收入/总资产)×(利润总额/经营收入)
(2)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主要表现在公司到期债务与可支配流动资产之间的关系,主要的衡量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1年以上债务的能力,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可通过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来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长期负债/营运资金=长期负债/(流动资金-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
(3)资产使用效果指标。A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产品销售成本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
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
(4)安全和质量情况评价。要通过查阅合同、上级文件、项目结算单、相关会计业务、个别谈话等途径确认。
(5)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指标。计划完成率=计划指标/(会计账面值+审计调整值)×100%.以百分制为准,审查各指标得分之和是否超过或小于100分,综合考量三个文明建设成绩。
(6)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六项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一般说,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该指标通常应当大于100%.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资本积累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当然,也要避免盲目扩张。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100%技术投入比率,是企业本年科技支出(包括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出)与本年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100%
4 审计应当发现的重点领域
通过上述几个年度的经济指标计算,一定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资产使用效果、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安全和项目质量情况及相关经济损失的处理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定审计重点提供明确方向。
5 审计抽查
根据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经营管理、安全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在会计核算资料方面表现出来的核算内容,可以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重点审计和资料抽查。抽查内容包括:
(1)重点会计凭证。年初入账的会计业务,审查有无跨年度事项;年尾入账的会计业务,审查和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有关的会计业务;大额经济业务,视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调账业务,重点分析调账的理由和原因。
(2)重点会计业务。应收账款的回收及结存额是否在增加,和经营收入是否呈一定比例关系?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如果必要,可以查看应收账款明细账,查看入账依据是否合理合法。预收账款是否按会计制度、按税法进行了结转,剩余的预收账款是否和经营合同载明的工作量或项目工程进度基本吻合?预留的结转下年度的项目成本费用是否属实?是否和经营收入以及预收账款成配比?固定资产折旧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有无任意变更会计折旧方法、进行折旧的现象?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及其收益的等容易随意调整利润项目的会计业务的审查。利润结转及利润分配是否合法?结转的程序和比例是否适当?
(3)核对账表、账物关系是否相符,重点抽查可能容易被个人使用的单位固定资产、材料物资是否存在?是否存在账表、账物不符问题?
在完成以上主要审计工作程序的基础上,整理审计底稿,就可以进行审计评价,出具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完成现场审计工作,提交审计报告,要求进行审计整改。以此方法和技巧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工作质量应该可以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豆丁网。发展能力[EB/OL].(2013-1-23)[2013-11-12].
[2]百度文库。广东2001年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试题(A)[EB/OL].(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