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姚丽
发布于:2019-07-09 共3169字

  摘    要: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不断推进, 在企业经营中内部审计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上, 研究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以便帮助内审部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增强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为企业增加价值。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 迫使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 积极主动应对各类风险, 而内部审计在应对和防范各种风险、评价和改善内部控制以及完善各项机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不断变化, 其职能定位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也需要优化。因此, 本文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公司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以便帮助内审部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增强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能力, 为企业增加价值。

  一、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

  内部审计绩效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履行其职责在不同层面的作用和效果。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要是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和内审工作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贡献的程度;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工作成果、审计成本和审计质量这几个方面;主要方法包括: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和绩效棱柱模型。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审核工作的过程中, 绩效评价标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大都采用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计划的完成程度这两种评价标准, 选取的内容过于简单, 结构也比较单一的评价指标。这种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比较分散, 没有围绕公司战略进行合理的规划, 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很难精确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产生影响, 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结合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发现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与组织战略目标联系不紧密, 未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 确定出内审的目标;二是评价主体不全面, 对公司内部审计绩效的评价大都是公司高层, 缺少其他层级 (比如内部审计日常工作中面向的其他部门、董事会、被审计单位等) 对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的反馈;三是评价方法不合理, 大都采用定性的方法, 评价时主观性较强, 未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四是缺少对审计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审计成本的控制和减少会影响到企业整体财务的效益和企业的利润。这些问题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产生影响, 不能有效推动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和价值增值。因此, 建立一个更加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平衡计分卡理论

  平衡计分卡 (BSC) 是企业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评价组织业绩, 有效地平衡了企业财务与非财务指标、长期和短期目标、内部和外部、结果性指标和动因性指标、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之间的关系, 并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 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管理工具。

  结合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能够弥补上述存在的缺陷。因此, 本文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对企业平稳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还与内部审计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相一致。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时, 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一是目标导向性原则, 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 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增值做贡献;二是可操作性原则, 用于绩效评价的信息和数据可获得, 便于评价主体使用;三是成本效益原则, 尽量用最低的成本, 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灵活性的战略、方向判定结合定性原则, 并通过定量研究获得客观具体、可量化的指标。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目前企业的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 本文在传统BSC模型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从财务贡献、顾客、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和风险评估这五个维度进行, 并以各维度目标选取和设计评价指标。

  (一) 财务贡献维度。

  企业经营业绩的成果可以通过财务绩效评价来反映。但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盈利过程, 而是间接通过自身的活动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 要评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是否为企业降低损失并节约成本, 对企业的价值增值贡献率等情况可以通过财务贡献维度来衡量。

  (二) 顾客维度。

  顾客维度体现了内部审计各个相关方 (包括管理人员、被审计部门、外部审计方等) 对内审部门工作的评价, 能够客观反映内部审计是否按预期目标以及客户的满意度情况等。因此, 要提高各相关方的满意度可以通过顾问维度来衡量。

  (三) 业务流程维度。

  业务流程维度关注的是审计部门日常的工作流程, 对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实施、完成、报告、后续审计等各环节进行评价。该流程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绩效, 设计的业务流程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否则审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 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可以通过设计合规高效的内部审计流程, 并且重点对业务流程维度进行绩效评价,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 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关注的是内审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未来长远发展。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主要由他们开展, 要想使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技能、更新审计技术, 才能不断成长, 适应多元化的工作内容, 真正履行好内部审计的职能。因此, 内审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可以通过学习与成长维度来衡量, 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效用使企业组织可持续发展。

  (五) 风险评估维度。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因素越来越多, 而且有些因素很难控制, 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在识别和应对风险时, 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 去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预防风险, 减少企业面临的损失。因此, 本文单独评估风险这一个因素, 创建风险评估维度, 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

  表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表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结合上述从五个维度方面构建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具体的评价指标设计情况请见表1所示。 (表1)

  上述24个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 建立起了内部审计活动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因果关系, 能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些指标会因利益相关者需求与贡献的不同而变化, 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四、保障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顺利实施的措施

  为了能顺利实施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还应当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 以增加该体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具体的保障措施如下:

  (一)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内部审计应当与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获得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内部审计联络通道, 使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及时传达和反馈;增强与外部审计师的合作, 以免内外部审计工作范围重合。

  (二) 强调风险的重要性。

  提高全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 加强对风险的重视, 在各个环节积极识别和评估风险;在审计实施方案制定时, 评估识别审计对象的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配置审计资源;还可以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不断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获取的最新审计证据, 在必要时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 及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强化审计监督效果。

  内审部门要及时制定后续审计计划, 加强各职能部门、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对审计决定或建议的合理性要及时反馈, 及时提出存在的缺陷, 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同时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 尽量减少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和矛盾。

  参考文献

  [1]吉丽喆.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8.5.
  [2]杨雯, 王媚, 杨静.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成长性因素判定[J].会计之友, 2012.6.
  [3]张昱.平衡计分卡在FM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D].宁夏大学, 2018.4.
  [4]庞晓佳.A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6.6.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原文出处:姚丽.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4):154-1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