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高等院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解决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9-06 共2549字
  摘要

        0 引言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简称《规定》),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审计实施以及审计评价与结果应用等作了全面的规定。2014年7月中央七部门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对《规定》中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组织领导和审计实施方面进行了细化、补充和完善。《规定》与《实施细则》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向成熟和规范。
  
  1 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如今,经济责任审计已是高校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更是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内在要求,对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履行经济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高校部门财务及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各部门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基本建设、物资采购、校办产业、专项资金等都有了较大的增长,高校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这些变化都促使审计部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其次,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利于规范部门管理,促进部门领导正确履行经济职责,廉洁从政,为学校干部的考评、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审计法》第25条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实施细则》的出台,为审计部门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依据。
  
  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误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概念是针对财务审计提出的,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面广、责任大、审计时间长,更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由于审计组成员自身或外部条件等因素,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审计事项做出不客观、不全面披露,致使审计报告出现与实际不符的信息,导致审计组成员承担相应责任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都保留了一般审计风险所具有的特征,如客观性、潜在性、非故意性和过程性。
  
  2.2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1)无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审计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内容。但目前尚未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审计部门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根据审计实际需要和委托部门的特殊要求以及积累的经验来实施审计评价,难免会导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独立性有限。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常由学校审计部门执行,而审计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一样,由学校校长或者副校长分管,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领导的影响。另一方面,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也会考虑到个人利益,开展审计工作也会有一定的限制性,例如未如实反映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受领导意识影响弱化审计问题等等。
  
  (3)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以部门负责人为审计对象,通常在领导干部一届任满时开展审计工作。被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通常3~5年)、经济情况复杂、前后任权责不宜划分、委托审计对象多、时间紧等因素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干部作为被审计对象上任时,学校未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任期目标、考核标准等,审计人员依据自己制定的标准做出审计评价,从而增大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审计人员大多出身会计学、审计学专业,熟练掌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领域较广,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也要掌握管理、法律、工程造价等领域的知识。除此之外,经济责任审计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除翻阅被审计对象所在部门的财务账簿外,还要根据计划、总结、座谈会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审计人员在管理、法律、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素质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难免会形成审计风险。
  
  3 应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3.1制定详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实施细则》中提出“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的需要,选择设定评价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高校可根据学校各部门的特性制定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根据历年的情况或其他高校的情况制定各指标的标准值。审计人员利用评价体系指标可以客观、合理地做出审计评价。
  
  3.2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高校应提供给审计部门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由高校校长或者学校董事会直接管理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能够直接向学校校长或者董事会反馈,不受学校内部其他领导的意识影响,确保审计人员完全的独立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增强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3.3签订经济责任目标、合理安排审计计划
  
  高校领导干部聘任时,应根据任职部门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和任期目标,聘任领导干部签订经济责任目标。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审计人员可以将经济责任目标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一个标准。其次,领导的聘任与离任均是一时间段内多个领导同时离任,组织部门委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也同时委托多名。审计人员应积极与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部门沟通,合理安排任中审计、离任前审计和离任后审计,在充足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4提高审计人员全方位的知识水平
  
  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除学习审计专业知识外,应利用培训班、网络等资源,积极拓展管理、法律、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能够客观、准确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降低因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引起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喜辉。简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36-40.
  [2]任立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识别运用与思考[J].财会研究,2011(9):65-67.
  [3]汪立元,顾晓敏,陈希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行政管理,2011(5):82-8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