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 到,市场在经济周期中存在不稳定因素,作为审计部门,应该在这种改变中融入新的思想,应对不同风险。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有关“企业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规避措施”的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企业审计风险分析及规避方法探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企业也进入了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企业审计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有效地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随着企业经营方式和环境的逐渐复杂化,企业审计受到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剧增,使企业审计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本文通过对企业审计风险的要素、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审计 ;风险 ;规避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法律背景下,企业审计风险是客观的,但是也是可以避免的。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审计风险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企业审计风险,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
一、审计风险的特性
审计风险是造成企业审计失败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使企业管理者无法获得正确的管理和业务信息数据,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
(一)客观性
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受各个方面的影响,例如 :公司经济业务、管理人员素质等等,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控制各方面的因素,只能去降低发生的频率以减少经济损失。
(二)偶然性
审计风险受客观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主观影响因素。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意外而造成的审计纰漏,审计人员并不存在故意的原因,并承担了审计带来的风险。
(三)普遍性
在审计过程中任何环节都会影响审计的结果,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要加强风险的防控就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控制。
(四)潜在性
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是影响审计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专业水平不够或个人素质不高就会导致审计风险,所以在审计前期就要预防这些潜在因素,防止转化成事实,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
(五)可控性
审计中的客观性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感等主观性因素加强改进,争取把风险最小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股东数量都比较少,企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往往混杂在一起,没有从根本上单独分离出来,这就容易造成个人权利凌驾于企业制度之上的情况发生,企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时有发生,董事会及相关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财政状况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专业的财政人员招聘和培训制度,容易产生企业财政风险。另外,由于制度分离不够彻底,常常出现包庇等徇私舞弊的行为,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隐患。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带来审计风险。
(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在企业审计工作方面虽然已经陆续颁布了相关的文件,但是这些零散的政策文件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可行性上来讲,都缺少有效的执行力。企业审计工作得不到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审计执行力乃至审计的整体工作都会受到严重的阻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法律的变化与调整,企业审计工作方面的新问题也在陆续出现,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配套所造成的弊端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企业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部门,互相之间造成一系列矛盾冲突加剧了企业审计风险的发生,而某些会计事务所由于缺少制约而存在恶意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审计带来风险。
(三)企业审计的方法与模式相对落后
我国企业在审计方面的起步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在审计方法和模式的选择上往往喜欢选择程序和操作都比较简单的,很少考虑到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而目前较为常见的审计方法仍然是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两种,而这种相对比较落后的企业审计方法必须依靠主管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相关决策,非常容易出现遗漏和忽视的地方。另外,有少部分负责企业审计工作的主管人员,为了工作简便,节省个人时间,会在统计时故意舍弃部分对审计结果影响较小却耗时耗力的审计程序,这样的做法势必影响到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产生企业审计风险。
(四)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审计结果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因此,审计工作必须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前,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于成本的过多考虑,没有也不愿意针对审计人员设置科学合理的招聘以及培养机制,而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就容易在审计工作中产生失误,带来企业审计风险。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对待工作无法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从而导致产生多方面的审计风险。
三、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掺杂,要有效的规避企业审计风险,必须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事务所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规范和不断落实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事务所可以在接受业务委托后,采取专家会议、集体研究的形式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难点、评估可接受的的审计风险水平,然后选派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具体负责控制每一个重要环节的审计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确保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建立专业指导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
事务所要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注册会计师在遇到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的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恰当的业务指导。例如,事务所可以聘请法律、经济、技术方面的专家做审计的技术顾问,使审计人员在做出判断和决定时,有权威的专业人士作后盾,这样就可以增强审计结论对审计风险的承受力。另外,事务所要进行“项目分工管理”,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审计的范围、重点、程序、方法、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作出详细的规划,使注册会计师有所遵循,对审计质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据,减少失察的可能性,从而规避审计风险。
(三)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我国传统的审计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学习引进国际上公认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引进先进的审计方法的同时,在相关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程序中,要着重从分析复核技术的工作开展,这种技术大多数应用在财务数据方面,我国当前的企业实际上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并非简单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因果联系,单凭财务数据并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这就造成审计人员被财务的表象所蒙蔽,不能及时的发现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舞弊行为,因此,在应用国际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要适当的把应用范围进行拓宽,具体就是不能仅仅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财务数据审计中,拓宽应用范围,帮助企业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审计队伍
要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减少企业的审计风险,促进企业审计工作顺利的开展,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吸纳专业的审计人才。首先,要重视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政治工作,帮助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树立责任感,并始终以这个准则要求自己,在审计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严谨负责,禁止出现偏袒徇私舞弊的行为。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要坚持持证上岗,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审计职业资格证才能担任相应的审计工作。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对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及职业判断能力。通过后续教育和工作培训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使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超然独立性执行审计业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五)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合理选择审计单位
要提高审计质量,就要建立有效的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审计质量的检查。审计工作建立在会计信息处理的基础之上,本身就具有固有风险的性质,当会计信息出现纰漏时,则审计工作也会相应的缺乏真实准确性。要有效的规避企业审计风险,就要强化企业的会计外部监督,严格处理工作中有违规违法行为的工作人员。此外被审计单位对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它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也必然会蒙骗注册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陷入他们设定的圈套。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同于政府审计,所以事务所有权拒绝被审计单位的委托来降低风险。可以通过签订业务委托书、获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声明书,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束语
企业的审计工作受到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审计风险。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出企业审计风险的根源,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培养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借鉴国际上科学的审计方法并学以致用,达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政府也要针对企业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谦 . 谈风险基础审计在高校的应用 [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02)。
[2] 陈裕定,孙惠兰 . 当前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广东审计,2012.09(01)。
[3] 周景冉 . 浅析审计风险控制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05)。
[4] 胡钊涵 .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 [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2(30)。
[5] 韩悦 . 浅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