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国内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监督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8-16 共2357字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直接从家庭企业管理模式演化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壮大。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对企业内控进行再控制的有力手段,在控制系统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定位
  
  (一)理念的转变。理念从“要我审计”转到“我要审计”.虽然当前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在制度层面、内审的自愿性不够,但发展趋势愈加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原因是随着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加强,经营者要对投资者负责,要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由于经营者压力的增大,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也由被动变为主动。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将成为企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
  
  (二)内容的转变。现代内部审计内容将出现“财务审计为基础、经营审计为方向”的总体发展趋势,内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经营审计和价值审计。审计目标转为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达到协助组织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职责,为组织服务、向经营领域发展的新要求。
  
  (三)职能的转变。职能由“监督导向型”转向“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加强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作为对该组织的一种服务工作,对其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因此,现代内部审计除了要求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资产保护信息外,更重要的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清。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但管理层却认为企业是私营的,设立内部审计干什么?有些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民营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由于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促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对内部审计的正常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当前许多民营企业刚刚脱胎于家族制,在管理上家族制的气息还很浓厚,集团内部各个部门、子分公司往往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监督碍于人情面子而不能有效实施;“内部人”与“外部人”的关系还在协调;有的民营企业由多个股东组成,而各股东都派“自己人加入到企业管理,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激发股东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稳定。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不完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虽然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下,建有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程序和操作办法,但它不像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一样有整套审计准则和操作规范,操作上缺乏权威性。同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手段,特别是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和延伸等事项,缺乏法律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此外,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冲击,而内部审计人员滞后的审计技术及不够完备的审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企业内审工作质量。
  
  三、加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政策建议
  
  (一)完善我国内部审计配套的法律体系。为提高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地位,需要制定《内部审计法》,以此为基础制定内部审计专业法规和各项制度。根据制定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这一规范体系应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内部审计法》和各项法律中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审计署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作为实施审计工作的具体依据。通过这些法律体系来指导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纳入到统一行业管理之中,使其有法可依。
  
  (二)准确定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恰当的组织模式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也不应强求统一,应同企业自身模式和特点相结合。借鉴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以下模式:对业主制和合伙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为内部审计部门化,即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而对于公司制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组织的理想模式则为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较好地履行其审计职能。
  
  (三)创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过去的地毯式覆盖到注重风险领域、从重检查转变为重预防、从部门审计转变为业务过程审计、从着眼于局部转变为全局范围。应当做到:加强风险管理改变审计观念;围绕规范化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审计模式转变成管理效益审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改进传统审计方法,积极开发计算机审计系统,努力探索网络审计,大幅提高审计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丽。浅析如何加强与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6.
  [2]浙江省审计厅课题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要准确定位[J].中国内部审计,2013.1.
相关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