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新区功能定位的方法体系和分析流程探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6 共6867字

  3 城市新区功能定位实证分析

  3. 1 区域宏观层面

  区域发展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环保、生态”等理念逐渐成为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准则,要求人们对自身行为方式进行调整,以保护自身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干旱缺水,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水环境容量有限,河道、沟道整治和灾害防治任务较重,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西两东”能源基地地位重要: “三西两东”地区( 包括山西、陕西、蒙西和宁东、陇东 5 个地区,面积 50 万 km2) 能源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量占全国 60%,煤层气资源量占全国 38%,还有数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产量占全国绝对重要地位,是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

  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的条件下,能源需求将不断增长,“三西两东”地区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延安地处“三西两东”能源基地中央,与周边区域交通联系便利,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区域内各城市前列,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陕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备受重视: 延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延安精神影响深远,革命圣地地位特殊,政治优势无与伦比,支持革命圣地发展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已经编制并准备发布《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确定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强化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红色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革命老区振兴延安定当先行,振兴规划必将给延安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3. 2 城市中观层面

  区位优势渐显突出: 延安市位于“三西两东”能源基地中央,市区与周边区域交通联系便利。西( 安) 包( 头) 铁路、包( 头) 茂( 明) 高速公路、青( 岛)兰( 州) 高速公路、国道 309 公路、国道 210 公路和省道 201、205、206 与 303 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吴( 起) 延( 川) 高速公路、榆( 林) 商( 洛) 高速公路等从市域通过,方便与周边城市和区域联系,并通过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与国内主要中心城市有便利的联系。市区有直达西安、包头、太原、北京、天津、齐齐哈尔、上海等城市的列车,民航班机可直飞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地,随着延安机场的迁扩建和西安-包头铁路复线、包茂高速双线、榆商高速公路工程开通及其他规划交通线路的建设,市域和市区交通与区位优势日趋突出,为延安市承担“三西两东”能源基地服务中心职能提供了条件。城市空间扩张的要求: 延安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经历了中心区扩展、边缘区蚕食、外围组团形成、新区建设力度增加、沿河谷轴线向外扩展等过程。

  纵观延安城市发展,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聚集块状阶段---轴向放射阶段---中心组团阶段---外围新城阶段( 图 2) .现状延安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在宝塔区三川交汇地区,各类城市建设主要分布在东川、南川和西北川三条大川道,以及杜甫川、市场沟等小型川道。川道内有延河、南川河穿越,建设用地呈狭长的“Y”形。南川、西北川建设用地沿河道两侧分布; 东川建设用地主要位于延河西北侧。南川狭窄,承担着行政办公职能,除去河流与道路,川道内建设用地数量有限,现状除居住功能外,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市区两级政府机构也位于南川。西北川是革命旧址集中分布区域,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地区和建设控制地区,承担着文教、卫生和商业服务功能,由于建设用地过于紧张,新的开发建设已经改变了原有街区的历史面貌和城市空间形态。现有延安大学、延安干部学院、延安革命纪念馆等文化设施和医疗卫生、商业及商务设施。东川相对开阔,用地条件较好,承担着城市居住、工业、物流货运功能,目前,仍有较大面积的可建设用地。作为延安三川中用地条件最好且存量最大的川道,又处于区域发展的轴线上,应该是城市用地发展的主要方向。在 2007 版延安市总体规划中,东川是城市用地拓展的主要区域,规划城市中心向东川偏移; 在 2011 版总体规划纲要( 草案) 中,虽然充分考虑了削峰填谷的可能性,但东川仍然是延安重点发展的地段。随着延安机场的搬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东川将成为延安“转变”和“提升”的关键区域。

  城市居民追求生活质量和办公环境的要求: 延安城市中心城区以高密度商贸服务设施为主,文物古迹有被淹没于现代化高楼大厦之中的倾向。受现存的历史街区格局以及文物景点保护的局限,在整个城市功能构成上相对难以扩充利用,同时作为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部分,旧城区仍需要增加开敞空间以减少容积率,塑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古街区文化氛围。此外,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等方面的问题也都形成居住、企事业单位等外迁的强大推动力。实践证明,中心城核心区域人口的向外疏散应采取跳跃的方式,即跨越中心区的边缘区域而直接疏散到近郊区,以避免中心城人口的梯度疏散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将更趋于选择绿化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必然刺激着城市中心区的居住生活功能向发展带的辐射[6].传统的商贸及产业机构处于对相互联络、协调方便和信息索取便利上的需求,一般均希望设置在城市中心地带或者集中的建成区域。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普及和提高,一部分科研知识含量较高的经济商贸实体则逐渐由单一的内部环境需求向内外综合性的环境氛围发展,并逐渐由高密度高层建筑的交织环境向田园式的城郊型区域延伸。

  3. 3 场地微观层面

  已有开发项目的影响: 延安经开区自 2004 年开发建设以来,初步形成了石油机械加工( 嘉盛石油机械、守山机械等) 、汽车装备制造( 陕西汽车集团延安专用车) 、卷烟加工( 延安卷烟厂) 、特色轻工业( 化工、纸制品等) 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以汽车装备制造和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轻工产业更是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已有项目对环境污染小,经开区整体生态环境良好,在延安乃至陕北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已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延河川道及其支沟为主要可建设用地: 目前,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李渠镇和姚店镇之间的川道内,基本形成集中连片的用地格局。由于机场的空间隔离和净空限制一直未与延安中心城区连接起来。西延铁路货运站的投入运营,使李渠成为区域物流组团; 包括延安卷烟厂、深圳轻工产业园等工业用地开发,促使姚店成为工业产业积聚的中心。

  经开区内的丰富川、蟠龙川及其他支沟内,尚未进行建设开发,多为农业生产和零星石油开采用地,具有较大开发潜力。按照《宝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以姚店和李渠为中心的延河川道,丰富川、蟠龙川及其他支沟内将作为今后发展建设的重点区域。

  3. 4 经开区功能定位

  在以上“区域-城市-场地”三位一体分析基础上推导出延安经开区的功能定位为: 陕北产业绿谷,圣地宜居新城。陕北产业绿谷: 延安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破解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二是城市经济如何重构、持续腾飞发展问题。

  经开区承担着延安城市空间格局“华丽转变”和城市功能结构“综合提升”的历史使命,在产业发展方面,利用区位条件,发挥圣地优势,发展现代服务,建设三西两东能源基地服务中心;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培育特色产业,建设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基地; 提高科技含量,推进转型升级,发展高端产业,建设老区产业提升发展示范样板。同时,规划结合基地内黄土高原山水自然特征,精心打造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绿色开放空间,建立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在全面提升自然生态基底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使其成为陕北具有强大产业吸引力的生态型宜居城市。

  圣地宜居新城: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全国“三大教育基地”.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随着延安机场的搬迁,沿川道连续性规模化建设的唯一川道---东川终于登上舞台。为此,经开区不仅承担着延安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而且被赋予了社会生活提升发展的基本范式,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特征,集工业产业和生活居住和谐一体的新城成为必然。同时,在延河川道打造新型城市服务中心,在支沟以建设主题园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城市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商业金融、信息服务、商务办公、文化交流等功能,按照“创建城市名片、构筑时尚生活”的理念,打造延安大都市区内具有国际品位和地域景观特色的现代化绿色宜居新城。

  4 结论

  城市新区与城市不同,其功能定位的方法和思路与城市亦有所不同,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区域-城市-场地”三位一体的方法体系和分析流程进行阐释。并以延安经开区为例,提出了“产业宜居绿谷,圣地宜居新城”

  的功能定位。但城市新区功能定位涉及区位、产业、社会、交通等众多因素,因此为了避免盲目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区域、城市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从多角度做出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城市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要在操作层面上与区域、城市协同与共融,如何通过社会、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等的协调统一规划实现城市新区的和谐、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斌栋,王艺。 关于城市发展定位研究的探索---以大连西部地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 6) : 96 -100.

  [2]丁健,何向东。 浦东新区的功能开发研究[J]. 财经研究,1996( 11) : 18 -24.

  [3]曹敏娜,王兴平。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J]. 人文地理,2003,18( 2) : 37 -41.

  [4]甄峰,顾朝林,宗跃光。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研究---以葫芦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人文地理,2005,20( 5) : 20 - 23.

  [5]王欣,周伟,吴殿廷。 新区产业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战略的耦合关系---以北京市海淀新区为例[J]. 城市问题,2006( 6) : 11- 15.

  [6]杨莹,李建伟,刘兴昌,等。 功能性郊区发展的定位分析---以长安秦岭北麓发展带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36( 4) : 655 - 658.

  [7]李家祥,张同龙,韦福祥。 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意义[J].开放导报,2007( 4) : 44 -46.

  [8]贾丽珍。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研究[D]. 秦皇岛: 燕山大学,2010: 55 -56.

  [9]张玉庆,臧学英。 滨海新区和天津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J]. 港口经济,2009( 11) : 12 -15.

  [10]周剑。 天津市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2009: 35 - 37.

  [11]李健,周慧。 面向功能定位的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12( 2) : 149 -154.

  [12]李明良。 论两江新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建议---基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比较分析[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4) : 86 -89.

  [13]焦新颖。 临港城市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10: 21 -27.

  [14]高宜程,申玉铭,王茂军,等。 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J]. 城市规划,2008,32( 10) : 21 -25.

  [15]邢海峰。 新城用地有机生长的规划设想[J]. 城市问题,2003( 2) : 53 -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