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罗玲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于重庆市中医院罗玲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的151例COPD患者,收集其中药方剂信息,对其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二次录入,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中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1个方剂中共出现127味中药,使用频次共计2987次。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共计31味,对31味核心中药使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0对,3味药组合4个,多味药组合4个。结论:罗玲主任医师治疗COPD多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降气平喘等药物组合为主。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名医经验; 罗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中医古籍中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目前,临床治疗COPD尚无特效药物,西医治疗多以抗感染、舒张支气管为主,但西药存在相关不良反应等问题,而中医药在协同治疗COPD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确切,可避免病情反复发作。罗玲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长于肺系疾病,尤其在治疗COPD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析罗师治疗COPD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期提供更多中医药治疗COPD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于重庆市中医院罗玲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共151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方药治疗信息。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1]中的有关标准;2)以中药复方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例。
1.3 排除标准
1)中药处方具体药物及用量记录不全;2)合并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肺部肿瘤或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相关疾患病例。
1.4 药物名称规范化
将中药数据库进行数据规范化,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所用术语,以高等院校七版统编教材《中药学》[2]为基准,对医案中中药名称予以规范,如法半夏、姜半夏和京半夏,统称为半夏;麦冬和麦门冬,统称为麦冬。
1.5 数据录入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信息,详细记录患者门诊中中医四诊和处方用药信息,以“1”代表使用某种中药的代码,以“0”代表未出现某种中药的代码。上述信息均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所有数据由2人分别输入,将所采集的信息与原始病案进行二次核对。对两次录入的数据利用Excel表格的条件格式功能建立函数,将两次录入数据中不一致的内容进行标记,阅原始病案核对,将最终完成录入的数据,导入SPSS22.0软件。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药物进行频数统计,并对使用频数较高的核心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以Pearson相关系数作为度量标准,计算出变量聚类的相关系数矩阵,并绘制树状图。
2 结果
2.1 药物频数分析
151个中药处方中共使用中药127味,使用频次共计2987次。使用频数在20次以上的核心中药共计31味,累积使用2501次,占中药总使用频次的83.7%。(见表1)
2.2 药物聚类分析
对前31味核心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罗师治疗COPD的遣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即以降气化痰、健脾利湿药物为主,兼以行气活血、补益肝肾药物(见图1)。聚类分析共得出药对组合(B1~B10)10对,3味药组合(C1~C4)4组,药物组合体(D1~D4)4组,并归纳其相应功效。(见表2、3、4)
表1 COPD核心中药
图1 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2 药对组合体聚类结果
表3 3味药组合体聚类结果
表4 多味药组合体聚类结果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加重、吸烟人口数量增加,CO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以COPD为主要疾病组成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致死性疾病中居第一位,在城市中居第四位[3]。COPD发病率、病死率较高,西医治疗COPD的方案预后欠佳,而中医药在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细胞反应、改善营养状况等多方面疗效显着[4],故中医药治疗COPD是许多临床医师进一步探索的方向[5]。数据挖掘是伴随着数据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目前在多个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所谓数据挖掘指的是从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未知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非平凡过程[6]。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罗师治疗COPD的遣方用药,揭示罗师治疗COPD选方的一般规律,对其所选用方剂的研究也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多种药物配伍规律,包括药对及多味中药的配伍。药对是由两味药成对相配,是临床当中最常用的且又相对固定的药物配对组合,具有协同增效或减毒作用,其组成虽简单,但却具备中药配伍的特点。药对作为药物配伍中的雏型,是探讨组方规律、启迪组方思维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表2分析显示,在聚类分析形成的10个药对中,B1为活血化瘀利水药对;B2、B3为降气、燥湿化痰、温肾纳气药对;B4为行气散结药对;B5、B9为补益肝肾药对;B6、B8为健脾益气利湿药对;B7为润肺化痰药对;B10为消痰利咽药对。3味药物组合体比药对范围稍大,它是治疗上关系密切的药物组合体。本研究3味药物组合体中,C1为降气活血化瘀组合体;C2为降气健脾化痰组合体;C3为润肺化痰纳气组合体;C4为清热化痰利咽组合体。3味药组合体中C2-C4药物的功效与健脾化痰、降气相关,显示健脾化痰是罗师治疗COPD的一种重要治法,实践证明,运用健脾化痰、降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查阅多名名中医经验发现,其与罗师处方用药思路一致。如洪敏俐教授等针对COPD之肺肾气阴两虚证,使用补益脾肺、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7];傅汝梅主任医师自拟傅氏清肺化痰汤治疗痰热壅滞型COPD,处方中除了根据辨证给予清热解毒药以外,同时也兼以健脾渗湿、止咳降逆平喘等治法,其思路与罗师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8]。
罗师认为COPD属中医学“肺胀”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虚、痰、瘀”,其中以本虚为主,包括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肺脾肾三脏皆虚,此观点与康玲玉等[9]、刘江彦等[10]的经验相近。而虚实夹杂,邪实主要表现为痰浊及瘀血,故治疗上,罗师采用补虚平喘、祛痰、活血化瘀之法,多可取得满意疗效[11]。本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罗师治疗COPD所含药物组合分别为行气活血、健脾化痰、补益肝肾类,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类,健脾利水、温肾纳气类,消痰利咽、清热化痰散结类药物的组合。该药物组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罗师治疗COPD的用药思维。诸多学者与罗师观点一致,如陈振翼等[12]认为痰浊壅肺证在COPD发病过程中最为常见,故治疗上化裁瓜蒌薤白半夏汤、二陈汤合三拗汤而成宽胸理肺汤。傅汝梅则认为COPD病机乃不外乎于虚、痰等[8]。吴红彦认为痰瘀伏肺、气道壅塞为本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因此化痰祛瘀是其首要治法。其方选苓桂三子汤健脾渗湿、降气化痰、止咳平喘、逐瘀破结[13]。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疾病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然而治疗过程中的选方用药仍有迹可循,且合用某种单药或药对常对于治疗疾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故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发掘罗师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辰,迟春花,陈荣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24.
[3]许扬,张鹏俊,杨汀,等.我国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4):4153-4158.
[4]郑肇良,周文雄,林月华,等.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色与优势研究概述[J].新中医,2010,42(4):109-111.
[5]吴银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辨证治疗要点[C]//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2010:16.
[6]董俊龙.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2010:3.
[7]柯庚申,黄锦榕,杨朝阳,等.肺胀2号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医证素的影响[J].新中医,2018,50(12):79-82.
[8]林承霞,范良,卢保强,等.傅氏清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9):1387-1390.
[9]康玲玉,柏正平,刘敏,等.柏正平从虚、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3):11-12.
[10]刘江彦,张建芬,王国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特点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6):90-91,94.
[11]刘勇,付玲,张磊,等.《重庆市中医院百年薪火传承集》——罗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259-261.
[12]陈振翼,方邦江,闫诏,等.宽胸理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7):1133-1135.
[13]王爱琳,吴红彦,马春林.苓桂三子汤治疗痰瘀互结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7):165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