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指的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包块,采用触诊方式诊断,甲状腺结节诊断率为3%~7%,而采用超声检查,其甲状腺结节诊断率可达20%~70%[1].甲状腺结节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鉴别可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临床资料[2].为了研究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吉水县人民医院已经确诊的甲状腺结节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回顾性分析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吉水县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且超声检查资料保存完整。本次研究的9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男37例,女58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9.1±4.5)岁。
1.2方法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惠普影像之星超声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8~10MHz,采用线阵式宽频探头。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将颈前区完全暴露出来,探头在颈前甲状腺部位进行探查,详细观察甲状腺结节数量、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边界、纵横比,后方回声,钙化情况以及周围淋巴结有无出现肿大现象等,将上述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详细对比。
2结果
9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共有结节222个,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共90例,结节共215个;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结节共182个;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共33个;甲状腺癌患者共5例,结节7个。恶性结节在形态、结节边界、内部回声以及钙化情况与良性结节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发生率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常用诊断方法之一就是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甲状腺结节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以及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可分为毒性与非毒性两种,结节大小及数量也各不相同[3];切面可见清楚的结节边界,结节间存在纤维组织,间隔包膜,易出现出血及囊性变,出血病变及坏死病灶可出现纤维化,从而可见钙化。本次研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共182个,结节最大直径为5.0cm,最小直径为0.2cm,结节内可见液性无回声;结节间有带状高回声。
甲状腺瘤常见单发结节,结节边界较为规则,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主要为实性均匀回声,结节可见囊性变,且部分腺瘤周边有声晕,周围腺体组织回声较为均匀[4].肿瘤一般为乳头状或假乳头状结构,误诊率高,易将其误诊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主要有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未分化癌等四种病理类型,浸润性生长为主要病变表现形式,结节形态多为不规则,边界不清,常见低回声,且大部分结节有微小钙化。其中微小钙化主要指的是甲状腺结节实质部分存在多个斑点状、针尖样的强回声,主要呈簇状或散在状分布,能够有效反映出结节病理变化中的砂粒体状态。砂粒体属于一种同心圆结构的钙化小体,属于甲状腺癌主要特征之一,不出现在甲状腺结节良性病变中[5].所以在临床检查中,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中有细小点状高回声,则表示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极高,需进一步进行诊断确诊。
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也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导致漏诊、误诊事件发生。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为多结节样改变,当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共同发生时,恶性结节可能出现被忽略或遮盖现象,最终导致漏诊;部分甲状腺癌患者为单发结节,其内部回声较为均匀,且结节边界清晰,因此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利用超声诊断鉴别时,由于乳头状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超声声像图中相似地方较多,且乳头状囊腺瘤临床发病率较高,因此易将乳头状囊腺癌误诊为乳头状囊腺瘤。
当甲状腺结节直径低于1cm时,在利用超声鉴别其良、恶性时难度较大,特别是在甲状腺隐灶癌以及微小癌诊断中。
综上所述,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便且准确的诊断方法,但为了降低临床漏诊率、误诊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针吸细胞穿刺检查联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苗,刘娜,白亚莲,等。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8):516~520.
[2]王伟娟,南林,王红梅,等。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6):546~548.
[3]余佩毅,杨洁瑾,王宇森。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5):196~197,202.
[4]孙茂盛,马忠武,陈敏,等。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25~126.
[5]宋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