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生产的衍生物,伴随生产的发展而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成本不再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唯一因素,人力资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能够及时、客观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本分。21世纪会计学中的一大重要难题即人力资源会计,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会计长期局限在财务会计中。笔者认为,只有劳动才可以创造价值,要打造良好的商誉,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所有者和物质资源所有者。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应该以财务成本为基础,实现非货币计量、货币计量的有机结合。
一、人力资源、财务成本和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成本
物质资源在企业中实际上即指投资者投入成本,也被称为财务成本。成本一般可分为未消耗成本和已经消耗的成本两大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指出,资产主要是指以往形成的事项、交易,同时这些已经成为企业控制或者拥有的资源,并且可以在预期内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其实,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只是代表资产价值的转移,在价值转移的过程中必须由人的操作才可以实现,这样的话也是人力劳动才带来经济利益,但需要借助资产这一载体。因此,物质资源只要投资者投入,无论消耗与否、价值实现与否,都只能算是一种成本。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从狭义层面上分析,主要是指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使用、控制的人员,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要素。而广义层面上分析,主要是指某一范围内人口具有的所有劳动力。本文讨论的人力资源主要指狭义的人力资源,以企业为例。人力资源和人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人力资源并不等同于人,人主要是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而人力资源则是价值创造及实现的主体。人力资源不仅有质的指标,也有量的指标,其中质指标包括智能、技能、体能等,常常采用工龄、职称、学位、学历等进行评价、衡量。而人数则主要指人力资源量指标。人力资源在“质”“量”方面的作用会根据生产力水平的改变而改变,“质”的作用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呈正比关系,而“量”的作用则恰好相反,会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减弱,呈反比关系。根据是否实现价值可将人力资源分为未实现价值和已经实现价值的人力资源,尚未实现价值的人力资源是还没有实现价值的部分,而已经实现价值的人力资源是指人们已经通过自己劳动,通过市场交换从而体现出来的那一部分,比如利润、工资等。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较强,因为它是一种“活”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源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整体性、时效性、再生性及无限性等特征。
(三)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的根本要素也即是财务成本,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以资产的形态存在。资产可以转化成成本费用,但是可以被人作为劳动载体创造价值,再通过市场交换产生收入。因此,费用、收入其实是资产转化的一种形态,收入和费用之间的落差也即是利润,属于衍生要素。②偿付权益。若向债权人偿付则被称为债权人权益,在财务会计中被称为负债。而财务成本的投资者也即是偿付给所有者是所有者权益。通过统计学、数学等相关方法利用货币计量核算、控制财务成本从而使财务会计构成完整的体系,其中核算的信息也会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这种以财务成本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没有考虑一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财务成本原本应该算是一种“死”资源,并不具备创造、衍生能力,比如利润、收入等,而且财务成本的价值转化也并不是其本性。很多学者认为在财务会计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可行之策,其实这过分高估了财务会计的容量以及能量。其实,财务会计也仅仅只能算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是一种“活”资源,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因此和财务成本的本质截然不同。而且,人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自己可以分析,因此无法用货币这种“死”的评价指标完整、充分的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
二、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力资源会计主要以人力资源作为主要主体,以财务会计作为物质基础,相对于以财务成本作为主要主体的财务会计而言,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区别。①根据范围分析,财务会计的范围相对较小,而人力资源会计的范围相对较大;②根据内容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尚未实现和已经实现的人力资源会计,其中尚未实现的人力资源会计需要借助各种独特的理论、新颖的方法来实现,而已经实现的人力资源会计中有财务会计内容,但是需要大幅度调整原有的财务会计体系。③根据性质分析,人力资源会计主体是一种可变资本,而财务会计主体是不可变资本;④根据信息时效分析,人力资源会计不仅可以提供以往的信息,也可以提供未来的信息,而财务会计则主要负责提供以往的已经发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