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进出口税收管理日趋严格,企业涉外业务税收管理风险随之增加。我国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等行动为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涉外税收风险预留了较大空间,若企业筹划不当,对其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管理好涉外税收业务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国际业务的发展,提升企业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业务;税收;风险;防范;价值;
我国发布“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等行动为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时应同时注意到面临的风险。为避免税源流失,保证本国利益,各个国家的进出口税收管理都是税务管理的重点;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部分国家加大了对违法违规的国际贸易业务的处罚。妥善管理进出口税收业务成为企业国际贸易管理的重点问题。
1 税收风险防范价值意义分析
对企业而言,税收风险防范是一项提前计划的经济活动,能够帮助企业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税负。首先,通过税收风险筹划让企业在缴纳税款时,能够尽量降低成本,帮助企业提高其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秩序上稳定发展。企业做好税收风险防范,不但能够让企业自身的经营投资更加合理和科学,还能让企业内部财务活动进行得健康有序,保证经营的规范化,让企业发展更加稳定和健康;最后,国际贸易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纳税过程出现风险问题的可能性,在纳税政策的要求下更好地对纳税数额进行控制,并提高企业对于各类纳税风险问题的防控能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对纳税政策的内容更加明确,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避税措施以降低纳税支出。
2 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税收风险分析
2.1 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2.1.1 政治因素(P)
2020年,中美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升至约70%。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将中美关系带到了十字路口。2018年美国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加征约5%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的进出口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美国长臂管辖的影响,美国的盟友也不同程度的对我国国际贸易业加以限制,导致全球供应链受挫。
2.1.2 经济因素(E)
制度经济学、需求侧分析和供给侧分析三个不同维度的经济形势分析框架分别从各自的视角证明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的结论。尽管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提出了“逆全球化”的说法,各个国家避其锋芒,区域联盟经济市场逐渐兴起。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
2.1.3 社会因素(S)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税收风险管理,将会面临贸易所在国的处罚。而为应对疫情影响,快速恢复经济,我国推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有利于企业迅速从疫情中迅速恢复过来。
2.1.4 技术因素(T)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建成了金税三期系统、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电子税务局、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等重大应用系统,大力推进“互联网+税务”,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和运用水平。据统计,经核查有问题的企业站,国家税务总局推送风险企业数量的比率为90%。我国税务管理已经步入信息化、智慧化发展新阶段,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和税务筹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企业内部风险分析
2.2.1 缺乏涉外税收管理经验
我国目前仍有很多公司对国际业务采取委托代理的形式进行管理。代理公司在国际业务方面较为专业,能够为国际项目节约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代理模式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样存在明显的不足,生产单位的管理人员减少了积累涉外税收管理经验的机会,在国际业务多元化、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实务的处理和具体问题的应对,才能够积累丰富的涉外税收管理经验。
2.2.2 缺乏专业的涉外税务人才
通常情况下,企业不会设置专业的涉外税收岗位,甚至一些企业不会对涉外税收进行单独核算,只笼统的计入生产成本,导致在对涉外业务进行分析时无法提取有效的涉税数据。受以上情况的限制,对于税收风险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在避税地建立受控外国公司、合理利用税收协定等储备知识不足,从而使本可以规避的税负没有规避到位,造成不必要的利益损失。
2.2.3 对于涉外税收风险未给予足够重视
缺乏涉税收管理经验及人才储备,通常导致企业对涉外税收业务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重视同时又影响了企业相关资源的投入,如涉外税收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形成不良循环,不利于企业国际业务发展。
3 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税收风险控制措施
3.1 构建坚固的税收风险基础
税收风险防范成功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坚固基础,第一,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要求提升国际贸易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水平,确保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及会计信息的完整、规范,随后开展会计管理工作,为强化税收风险效果提供重要依据;第二,强化相关人员税收风险工作的认识,国家所颁布的税收政策有着较强的时效性,而税收风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为此应定期组织税收人员进行相应培训,进一步加深其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后可及时调整税收风险方案,增强风险意识,真正提升税收风险的控制水平,尤其是决策层应该遵循依法纳税及合法避税的原则,开展税收风险筹划工作,在法律规定的弹性区间内减少纳税金额。
3.2 制定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制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旨在为国际贸易多项税收风险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并且制度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可以保障各项工作全面的开展及落实,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税收风险的规范化水平,以减少风险发生。国际贸易应对现有工作责任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对税收风险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后明确不同岗位、承担责任、权限范围及工作要求,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为提升税收风险精细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国际贸易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完善、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并且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要求对会计信息、报表、凭证等进行管理,确保税收风险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3.3 关注税法变化,加大信息交流,强化监督
国际贸易企业应时刻关注我国税法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加大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对税收风险的执行情况予以全面监督。
第一,国际贸易纳税筹划人员应对税法保持密切关注,深刻意识到国际贸易在税收风险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风险,了解和掌握税法及相关优惠政策的真实含义和要求,以此不断提升国际税收风险工作的针对性,避免税收风险不当或错误而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国际贸易企业应该在下属公司和部门之间建立国际贸易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加快信息在部门之间的流转速度,同时对不同部门税收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到国际贸易税收风险部门,为国际贸易税收风险的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不仅如此,国际贸易还应该加强与税收机关的沟通和联系,将自身税务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税收机关,同时从税收机关获得税法及优惠政策变化的最新动态,避免因为信息不通畅而为国际贸易带来税收的风险。
第三,国际贸易企业应对税收风险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掌握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发现生产及经营活动可以引发的税务筹划风险,促使税收风险工作的流程更加具体和规范,尽可能规避税收风险中受到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各种风险。
3.4 构建涉外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国际贸易企业应及时构建切实可行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但需要注意,该项机制必须以国际贸易自身实际状况为基础,采用现代化先进风险预警方式对潜藏的风险及其类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促使国际贸易能够更好地避免税收风险。
3.5 科学选择税收风险方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不管任何时候都应该以自身实际状况为出发点,选择涉外税收风险方式亦是如此,掌握更多税收风险方法,并结合自身经济活动及业务管理实际状况、需求等合理选择税收风险方法,进而确保国际贸易税收风险工作规范开展,提升其效果,从根本上缓解税收负担,循序渐进地增加自身经济效益。主营业务不同其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需要国际贸易企业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税收风险。现阶段,国际贸易税收风险的主要方法包括科学运用优惠政策、纳税期递延法、转让定价筹划法及财务核算对税收风险的控制能力,税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过程中可以对不同风险类型实施针对性管理和控制,进而有效缓解企业在税收上的负担和压力。此外,还应深刻意识到涉外税务环境产生的重要作用,对税务管理办法及规范予以明确,结合税收机关的要求对税收风险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税收风险规范、合法,为企业减少自身税收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完善涉外税收制度体系
完善的管理应基于合理的制度体系。涉外税收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同时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保证管理要求顺利落实,达到管理进出口税收风险的目的,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建立:
(1)基本管理制度,即企业关于税收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的制度。
(2)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文件,主要是税收管理基本内容的相关制度或流程文件。
(3)涉外税收工作规范,具体有业务指南和工作手册。
建立涉外税收管理制度体系,并非要推翻企业原有的制度进行重建,可以在企业现有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在涉及国际业务的相关制度中融入税收管理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修订,或按照需要发布新的具体的管理制度或业务流程。
3.7 涉外税收风险管控
涉外税收风险防控应从重要项目风险管控和日常业务风险管控两方面开展。
3.7.1 重要项目风险管控
对于重要业务的风险管控可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调整、事后评价三个环节。
(1)事前评估
重要项目开展前应充分收集项目基本资料,充分识别该项目的税收风险,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项目和企业的潜在影响,并尽量做到量化结果。
(2)事中调整
筹划方案并非一经确定不可更改。项目执行人员应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同步评估,及时对方案进行修订以应对新情况。
(3)事后评价
项目顺利完成后,管理人员应及时对项目进行总结,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补充,妥善存档。
3.7.2 日常业务风险管控
除重要项目以外的进出口税收相关业务,即日常业务。日常业务的特点是风险较小,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因为风险小而忽视不管的情况。
3.8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税收风险方案顺利实施的结果仍取决于管理队伍的能力。建立具有专业素养的涉外税收管理团队可以推进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有效防控项目风险,保证税收风险方案落实。
3.8.1 培养专业的涉税人员
鉴于当前国际市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涉税人员,熟悉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掌握财税政策变化,具备财务会计等多方面知识,对国际贸易中的涉税业务进行合理统筹策划,确定纳税模式,控制风险降低成本。
3.8.2 推进涉外税收岗位工作标准化
涉外税收岗位工作标准化主要指制定完善的岗位说明书,充分涵盖企业相关业务,包括涉税政策分析解读和税收风险业务;合同条款中涉税条款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纳税申报工作等。完善的岗位职责能够保证人员流动中业务顺利交接,使管理流程价值得到充分保留。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企业提高了对税收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税收风险防范也被逐渐全面应用于企业财务经营管理中。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助于加强对国际贸易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并能够实现对各类税收风险问题的科学预防,帮助国际贸易企业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规避,以此来实现企业税收规划方案合理性的提升,进而在当前的税收政策要求下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水平。基于此,国际贸易企业应对当前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解决优化措施,以此来促进国际贸易企业在新形势下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的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20.
[2]翟振阳.浅析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防范对策[J] .经济管理研究, 2022 ,4(3):15-17.
[3]赵雅芹基于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探讨[J].经济视野,2020(12):1.
[4]周建新时期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2,33(7):95-97.
[5]杨小舟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