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以及公众满意度最大化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 绩效评价;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政府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预算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那么如何合理安排收入、支出,怎样围绕预算目标而严格执行预算等,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都对预算绩效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通过绩效评价来评判出预算各环节的质量,梳理出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果。
国家在预算绩效评价方面也在不断摸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在中央和省级层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国家提出的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大力加快现代财税制度的建立还存在着差距。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县市级、基层单位在绩效管理方面尚存一些不足,所以迫切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适的相应的对策建议,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让基层单位也能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形成自上而下进行绩效评价,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 对预算绩效评价不重视
一方面,我国实行预算绩效评价时间还不是很长,单位部分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认识不够,多数人对预算绩效评价内容及整个评价体系还处于模糊认识阶段,又没有接触或学习途径。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预算较多地注重支出而轻视管理,单位领导对绩效管理不够重视,在整个预算过程中绩效理念融入不够。单位把评价责任和任务统统推给财务部门,使得矛盾越积越深。最后多数是迫于上级要求,为完成任务而粗粗地进行预算绩效自评,缺乏严谨性,导致上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就失去了准确客观性。
2.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不足
第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指标体系中包含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比例不恰当。一般包含了较多的定性指标,而定性指标由于不能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衡量,只能是采用一些带有描述性的语句对目标加以表述和说明。因此,如果过多地使用定性指标,评价度及标准较难把握,容易受到评价人员对评价指标的个人理解及对评价对象感情等诸多主观因素影响,使得评价结果会大打折扣。另外,定性指标注重的是一种过程考核,对产出和结果的考核还是需要一定量的定量指标。
第二,就是在制定个性指标时过于简单,指标缺乏自身特异性与相关性。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职能各异,涵盖业务范围繁多,需考虑不同评价对象特点进行指标设置。然而部分单位并不能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对项目缺乏更多的调研与沟通,难以制定科学、客观的个性指标,甚至出现个性指标与绩效目标脱节现象。
3. 预算绩效评价在实际执行中易出现偏差
首先,个别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不合理,执行中缺乏监督和控制。绩效目标的编制有时候只是为了申请到资金,待真正执行时容易走偏,造成资金的浪费。如,某一乡镇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工程将近完工,发现预算资金尚未用完,便在没有施工设计等情况下修水库公路,财政评价时本该硬性否定,但考虑到资金确实用在相关民生工程,也只能适当进行补救。这种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监控,导致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对项目支出总体目标分解后的执行中出现偏差。由于项目过于分散,基层缺乏专业人员,职责不明确,很难准确理顺分解后的具体对象,还可能出现资金未按用途规划使用,财政部门执行评价时也很难掌控。如某水利建设资金,考核资金可能是整个一笔,但实际是分散到各个乡镇各个村,可能是几十上百个点,在进行绩效自评时各个点水平参差不齐,汇集形成的结果不够真实准确,绩效评价时很难准确对应。
4.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的考核主要是用来衡量项目本身优劣,考核结果对预算执行部门相关人员职位,经济收入的分配没有设置在考核范围内,相关人员对预算评价结果会抱无所谓态度。当然有些县市级单位,财政资金本身匮乏,财政部门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或个人的绩效奖励有限,经济激励措施较难制定实施。
第二,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应用到单位预算管理中。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及时,部分项目完工后,单位不能及时对项目进行评价与考核,导致预算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显现不出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1. 加强绩效管理学习,全员积极参与绩效管理
(1)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增强绩效意识。通过培训、考试、竞赛等途径让全体人员加深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单位可以定期自行组织员工学习,或邀请有关专家讲座,并进行考试,把本项工作作为部门工作任务的一部分。如某省财政部门组织各市州县级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短期的绩效评价培训,再由培训人员向单位宣传、组织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督促单位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并将绩效理念深切融入预算的全过程。
(3)沟通协调各部门关系。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作,不相互推托,避免排斥绩效评价。目前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主要是财政部门牵头,预算单位进行自评。各预算单位可成立绩效评价小组,负责与相关单位或部门沟通联系。
2.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定性和定量指标比重适宜。在绩效评价指标构建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定性与定量指标比重。对于结果能用数据进行计量的尽量设置定量指标,如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土石方开挖,砼浇筑,水利灌溉面积等;对于只能使用定性指标评价的,指标描述一定要详细、具体并有区分度,力求保证定性和定量指标有机结合。
(2)个性指标切合评价对象。充分考虑预算绩效评价的不同对象,分析出其个别性和差异性,从多个不同维度,制定切合项目实际的个性指标,把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很好地结合使用。对于基层项目,要与当地民众加强沟通,尽量多地获取项目相关详细信息。如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从分析水的质量、用水取水往返距离、达到标准供水居民的范围等方面设置指标。
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力度,及时纠偏
(1)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充分发动员工积极完成预算执行基础上加强预算绩效的执行力度。单位绩效评价相关业务部门应随时跟踪监控预算的执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整改。对于新增项目或是改变资金对象时应暂停实施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抓责任落实,对大项目的分解具体化。预算绩效评价专业性要求高,行政事业单位应将绩效自评工作具体分配到各职能部门,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指导具体实施。在绩效总目标确定后详细分解好细目标,加强对细化目标的落实与管理。对拨付到乡镇的考核资金从严控制,要求基层单位确立项目具体负责人,有些项目进行验收评价后再将资金全额拨付到各乡镇。
4. 建立合理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1)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与个人绩效考核相联系,对于绩效奖励分配金额有限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如增加学习培训机会、职位升迁加分制等。
(2)及时整理、分析、总结评价结果。绩效评价工作是否能够在实际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在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如果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就会反作用于预算执行,从而更有利于预算目标实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从重视单位自评结果入手,平时注意及时把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做得好的方面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然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预算管理。
(3)借鉴优秀省市相关经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已在多省多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结合本地实际,相应地借鉴优秀省市经验,把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报政府、人大,财政资金的使用公开、公平的透明性政策,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到财政资金为社会公众利益投入的规模、取得的效益。对绩效评价结果按程序进行公示,评价结果不好的单位负责人要被进行问责,并要求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如没有按期进行整改,可以进行罚款或减少单位预算,甚至采取取消该项相关项目支出措施。
四、结语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行使单位职能、做好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县市级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较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快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丁玉.新预算法视角下绩效评价探讨.中国商论,2020(03).
[2].杨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9(29).
[3].张建红.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难点与对策.纳税,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