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基于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探讨企业演化的机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7-27 共8115字
  原标题:演化与企业演化机制的探析

论文摘要

  一、演化与企业演化
  
  (一)演化
  演化(evolu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既可以译成“进化”,也可以译为“演化”.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进化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演化,泛指事物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而演化则是“发展变化,尤其是内在性质的变化”.因而,中文里的“进化”与“演化”二词还是有区别的。“演化”一词应该比“进化”一词更宽泛,更具有普遍的含义。具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演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可能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也可能由复杂到简单的退化,不一定优胜劣汰。二是指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革命(revolution)的对称,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对于经济演化理论,大部分来源生物进化的思想,但实际上演化思想早已存在经济科学中。马尔萨斯的有限资源竞争的经济模式以及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也都曾深深影响过达尔文(Darwin)。而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和拉马克(Lamarck)提出的获得性遗传理论,且成为人类思想的催化剂,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影响极为深刻。

  (二)企业演化
  依据演化论的思想,企业可以被视为一个生产性知识的社会组织单位,是一个“组织和技术的合成体。”库尔特·多普弗(Kurt·Dopfer)则认为:“企业演化就是由一系列从事特定任务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域(domain)”.这一定义中的组成部分可以理解是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它实现两个基本功能的要求,即具备完成特定生产性知识的任务和能够将自己的工作与其他部分联系起来,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观察其演化过程。

  从企业演化过程的起点视觉看,人类社会的组织都是分工的产物,分工在为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发展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组织自身的内在演化。由于分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并以价格机制调节了市场的供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自身实力的不足,这就出现了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这也是社会化的分工,因此,可以说分工是一切组织演进的根本。

  从制造企业生产范式演化过程看,自单件生产范式---大规模生产范式---精益生产范式---大规模定制生产范式,其间穿插了对于高效生产范式的研究,诸如成组生产单元、新准时生产范式和超越控制管理范式等,从中可以发现企业每次生产范式的演进,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相应产业结构和组织样式的变迁。

  企业作为开放系统是指企业的渐进发展,以及突然变化的过程。对于企业演化过程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

  1.环境对企业的自然选择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企业与环境之间就是一种耦合关系。因为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成长发展的基础,环境、企业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是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化之中。在这种演化过程中企业很难事前预知环境变化的界限和走向,因此企业只能根据已有知识、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等情况作出战略性的选择,并接受未来环境不确定性的检验,适应者留下,即保留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使企业成长与发展;不适应者被淘汰,即淘汰有害的变异,使企业衰退与破产,从而实现企业的演化过程。

  2.企业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行为和路径是如何影响选择过程。从企业与环境双向演化的观点看,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条件,是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企业对环境有主动和能动的作用,是人的意志或主观能动性的反应,可以说,企业是一个人造的能执行人的意志的生命体,它可以影响环境。从拉马克主义的视角提出的“获得性遗传”观念,认为企业演化取决于自身创新发展能力,因此企业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同时作用于环境,与环境共同发展。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所以,任何把环境看成固定不变的企业管理思想都无法适应现实。企业只有适应环境的发展,形成企业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演化,才会不断成长并取得成功。因为环境在演化中不断创造新需求而替代原有需求,不断提出对企业行为的新要求而改变原有行为,不断改变企业的成长发展行为空间而拓展新的空间。正如纳尔逊和温特所说:“我们的理论毫不羞愧的是拉马克主义的,它既考虑到获得的特性的‘继承',也考虑到在逆境环境的刺激下变异的及时出现”.

  二、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成长
  
  演化经济学的兴起是从质疑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最大化行为假设开始的。阿尔钦(Alchain1950)认为,由于缺乏完全知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不确定的,而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等最优化分析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没有任何现实指导意义。纳尔逊和温特在继承阿尔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们试图解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行为是如何变革的,关注的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采取什么样搜寻路径去改变产品样式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满足顾客消费的欲望,以及配置稀缺资源,增加其目标利润,实现企业资本存量的积累,来彰显企业本身变化成长历程,推动经济社会财富的运动,从而使得演化经济学不仅能更好的解释企业经营运作和企业成长过程,而且可以解释社会经济的运行和经济增长过程。

  企业成长道路并不是确定性,其成长发展路径将依赖于一系列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这些不确定事件特别指企业成长发展在不同扩张阶段满足企业要求的管理能力是否具备,高层管理者所需要的知识,特别是企业可用资源的知识---高度专用性及其某种程度上隐含知识,使得管理服务本身就成了一种独特的资源。所以说知识是企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企业行为最大的限制是知识的不全面性(知识的有限性)。知识是个人可掌握的科学知识、制造技术、市场交易技能等,也可以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或者是决定企业组织成员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则和制度等。在演化经济学中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导致企业演化就有了丰富的内涵。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本质是人的知识和物质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知识与能源之间的矛盾,就是当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表现,这种矛盾主要通过知识增长而加以解决,因此说,知识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生原因。

  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优胜的前提条件是获得经济利润,企业能否通过选择而生存成长依赖于它的能力。作为生产单位,企业进行投入和产出的组织是在一定的知识状态下完成的,在个体层面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技巧,诸如企业成员在接受培训时获得的专业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由于员工的训练而形成的熟练的技巧;在职业工作中获得各种积累的经验以及默示知识不容易被传播、复制和储存。对企业员工而言技巧已经内在化了,他们在工作和生产中会自觉运用技巧能力。在企业内部协同配置状态下企业员工的这种能力就决定了企业生产和组织的效率。

  惯例是演化经济学家在解释企业或者行业之间异质时提出的概念,它来自于生物的进化。企业内部惯例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种特点,从明确规定的生产物品的技术惯例、经过雇佣解雇、订购新产品或逐步增加高需求产品,一直到关于投资、研究与开发或作广告的策划以及关于产品多样化和海外投资的商业战略。”根据这个定义,演化企业的创新方式、路径和创新手段作为企业的无形知识,显然是包括在这个惯例领域内的,而且在演化企业成长中它构成了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特质性知识,导致了企业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企业绩效的不同。如同生物学的基因一样,企业惯例的这种稳定遗传特点,使演化企业的差异不断的延续下去,同时基因也有变异情况出现,这说明惯例也是可以偏离的,甚至发生惯例创新,这正说明演化经济学一个根本性的内容是强调新奇的出现,将创新置于核心地位,并在经济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演化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发展过程中,重点是研究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知识调整过程,关注单个企业演化成长过程的特质性知识,导致了企业间的差异。这一层面的研究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组织学习方法,它是以过程导向为主,包括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具体是企业在不同演化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互动模式,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够通过企业间互动过程扩散到其他企业中,这种外部性和正反馈效应是其他企业知识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而且由于知识的互补性,企业在模仿其他企业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可能产生新的知识,而新的知识又再一次通过互动被其他企业所获得。以此类推,企业进入了良性创新循环中,企业知识将呈现非线性增长。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刺激做出观察、评价和采取行动等的反应。组织学习以企业具有即时感应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为前提,并且以提高企业的适应性为目的,较强的组织学习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的保证。另一种是能力方法,它更为关注学习过程的结果,主要从知识的意会性、社会性、路径依赖性和互补性特征入手,来解释企业的异质性,并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广泛应用与理解企业竞争优势和保持成长发展问题。
  
  佐罗(M·Zollo)和温特(Winter)丰富和发展了科利斯(D·J·Colllis1994)提出的能力层级结构理论,探索了动态能力演化背后的基本力量,而精心的学习是基本的动力。他认为从下而上存在业务流程、动态能力和学习机制三层能力,上层的能力对下层的能力施加作用,决定了下层能力演化的频度和方向,并进一步指出,动态能力根植于企业组织学习的流程之中,该流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变革阶段,在内外刺激条件下组织内的个人或者团体产生了一系列新奇的设想;第二是选择阶段,企业内部对这些新奇或者创新设想进行评估;第三阶段是复制阶段,经过优化的备选方案在企业内进行复制和传播,以充分评估其可能性;第四阶段是维持阶段,是新方案在组织内实施指导下一个变革的出现。这样的企业组织学习流程,一方面是为实现企业目前收益和利润的已知流程运营的职能活动;另一方面是为发展和调整现有经营惯例和产生新的惯例以提高未来的利润的活动。

  总之,演化经济学中的企业成长理论,是从企业内部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和利用,以及个体或由个体组成群体的知识积累,表现为组织惯性化过程,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企业同质性假设,已成为解释经济发展和企业演化理论的基石。因此,对企业知识积累过程分析,就成为解释企业演化成长的关键。

  三、企业演化的机制
  
  从企业生态角度看,企业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生命,是一个典型开放的复杂系统。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在外部生态和内部生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进化。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看,企业是由人、财、物、供、产、销等组成的组织,是经济社会中重要的基本单元,它同生命体一样,是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相对于每一个企业个体,同它周围的其他企业个体或者组织连同社会经济环境构成了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企业个体与其外部环境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断演变进行的系统。一方面,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增强自身生存能力,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企业的演化;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协作,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实现共赢,与环境协同演化。

  生物进化论在解释物种的变化时认为,个体的异质性和个体的数量是分析物种变化的基本概念。如果说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理论,作为一种说明物种变化的理论,这个理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机制,即变异机制、选择机制和遗传机制,实际上这三种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演化经济学正是试图模仿生物学的这种观念来解释企业的变化。首先西蒙的有限理性表明,个体的决策方式有相同和不同之处,这种决策方式也许适合决策者生存,也许不适合决策者的需要。其次,企业成员有寻找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不同决策方式在企业间的竞争能力是不同的,适合企业成长的决策方法将在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后,企业文化的特点,如学习模仿等将把这种新方式加以扩散,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到,用生物学的模式同样可以解释企业演化和发展,个别的个体知识上的变异和创新可以转变企业生存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生存方式的转变。显然,企业演化机制可以概括三个核心概念:惯例、搜寻和创新以及选择环境。

  (一)惯例
  企业的认知机制体现为惯例,惯例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纳尔逊和温特将惯例定义为做事的程序和方式。他们认为,企业是由一套惯例组成的。对于复杂系统的惯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惯例的组合。惯例在组织中的功能可以通过技巧对个体的作用来理解,为了使惯例的操作更有效,组织成员需要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企业能否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依赖于企业动态能力所产生的收益与所需要的成本之比。现代市场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创新成长的能力,否则,一个企业如果继续按传统成长习惯去面对环境,它是很难发展扩张,并且容易衰亡的。反之,如企业的成长具有创新意识去搜寻与环境发生互动并相适应,这种企业就具备了更强的成长能力,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更有可能成长壮大。企业应不断的强化学习、主动学习,应不断的从过去、现在的环境中去学习一种能使企业组织适应未来并引领未来发展的能力。

  经过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变成了惯例化的活动,企业是遵循惯例行动的,惯例储存知识和个人的技巧,具有记忆的功能,类似于生物的基因,是企业信息、默示知识和系统知识的载体。企业的特征通过惯例而一代一代的继承。由于惯例的稳定性和惰性,企业一般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然而有时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尽管具有惰性,但惯例也可能发生变化,就像生物的突变一样。突变可能对企业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例如,由研发而产生的创新是有利于企业的一种突变,而企业高管人物的离开可能是对企业不利的突变。如果企业对其绩效和经营状况不满意,它就会创新和搜寻新的更有效的惯例,对原有的惯例进行修改,这种搜寻是对市场环境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搜寻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不能保证搜寻最终会找到最有效的惯例。只有通过比较,发现找到新的惯例优于现在的惯例,企业才会采用新的惯例。

  在惯例概念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包容了更多的信息,从而也有了关于惯例的诸多定义。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提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1)惯例,即有规律的、可预测的企业行为模式,是一种光滑序列的协调一致的行为能力。(2)惯例,即程序化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知识,并且往往是自动进行的选择。(3)惯例,即控制、复制和模仿着经济演化的路径和范围,经济演化过程是一个“惯例”的学习过程。(4)惯例,即为组织固定的做事方式。对于认识惯例的目的不在于认定一种说法,而是关注惯例过程中各要素(活动)之间的联系与作用。随着演化过程的发展,所有这些观点、理念或者观念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惯例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搜寻和创新
  搜寻理论是60年代初期施蒂格勒分析了搜寻与价格分散的关系,提出了搜寻费用的节约以及对搜寻费用支出的激励之间的矛盾,将是决定市场结构演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提高经济信息的交流效率,进而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此后,通过萨诺普、戴蒙德和马拉克等人的进一步研究,搜寻理论得到了系统的发展。纳尔逊和温特认为,搜寻是在评价现有惯例的基础上,为了改变目前企业所处的状况,在已知的惯例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与已有资源和能力相匹配的惯例。创新则是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通过研究开发和市场拓展活动,寻找原来没有的技术、组织、管理、市场等惯例。创新意味着改变原有的惯例,用新的惯例代替旧的惯例。创新使创新者对非创新者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多的超额利润。但这种情况只能是暂时的,非创新者也可以进行创新和模仿,后来者可逐渐赶上先进者,先进者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优势。

  目前,企业有两种搜寻方式:一是开放新的惯例,通过创新来实现;二是采用其他企业使用的惯例所进行的模仿。创新比模仿投入的费用多且时间长,但潜在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两种都具有搜寻成本的一项活动,尤其是研究开发费用比较高,这些成本随着搜寻难度增大而增加。能够发现更好的惯例,依赖于企业在研发和其他在搜寻上花费的成本,企业愿意在搜寻行为上投资多少费用,主要取决于所搜寻的惯例特征和企业投资的意愿的能力;投资意愿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获得赢利的能力。因为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在研发费用上比中小企业投入更多,所以它们更有可能发现好的惯例,从新的更好的惯例中受益。它比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种搜寻将给中小企业带来外部经济性,由此,中小企业可以减少搜寻费用,乘搭搜寻的“便车”,特别是市场越成熟就越可以节省更多的搜寻费用,对搜寻而言就越具有外部经济性。

  创新主要研究创新行为主体、行为特征以及影响创新产生的各种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企业演化的源动力,如果企业没有创新,就无所谓演化;企业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一旦创新成功,创新者必须能够迅速行动,在其他行动者完成模仿之前,获得超额的创新利润和补偿承担的风险。创新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约束条件,诸如各种技术、资金、文化结构等。因此,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通过研究开发和市场拓展活动,寻找原来没有的技术、组织、管理、市场等惯例,创新意味着改变原有的惯例,用新的惯例代替旧的惯例。创新使创新者对非创新者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多的超额利润。但这种情况只能是暂时的,非创新者也可以进行创新和模仿,后来者可逐渐赶上先进者,先进者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优势。

  (三)选择环境
  企业的演化过程,不仅来自成长需要的内因等“遗传性因素”的影响,也来自企业外部环境激励因素与约束因素的影响。纳尔逊和温特认为,一个组织的“选择环境”是影响它扩张和收缩程度的全部考虑。选择环境不仅取决于行业市场环境,也取决于该行业的其他企业的特点和行为。因此,企业所作出的全部选择都是基于对这一选择环境的考虑和适应性调整。

  如果创新是多样化的生成机制,为企业演化提供燃料的话,那么,选择则是从多样化中择优的过程,实质是对变异的筛选。选择是在一定的标准指导下选择,通常选择标准由市场、竞争压力、内部结构、惯例、外部制度约束等几方面的因素构成。选择机制是企业演化成长的重要筛选机制,选择可以分为市场选择和企业选择。市场选择是指各种协调企业间市场竞争的准则和规则,它以盈利能力作为选择的标准,表现为盈力者扩张而壮大、亏损者收缩而衰退,这与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相类似。企业选择是指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研发与创新,以及生产要素价格等所作的选择,它以企业获得的收益与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认可,则这项选择可成为组织的惯例,反之这一选择将被抛弃。同时,对其企业内部层级的推广、模仿、激励等体系往往执行着选择职能。这些选择一方面可以保持惯例的特色;另一方面,可能使企业不能与当前市场环境要求保持协调,而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由此企业选择受以下因素影响:保持稳定性与一致性的压力,激励内部稳定性和凝聚力;受过去选择标准的影响,如果企业正确选择变异,正确选择变异易于复制下去,而不能根据目前的环境条件及时进行调整;高层管理者的偏好对选择至关重要。企业的选择要经受市场选择的检验,市场选择一般由环境对企业行为做的选择。

  总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惯例、搜寻和创新、环境选择都是复杂的系统,三者之间存在多个层次的互动关系。惯例在企业组织创新行为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基因在生物过程中起的作用,企业演化中的组织惯例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的历史过程,而组织学习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内容。组织惯例作为一种知识,具有很高的意会性,它总是与企业经营运作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搜寻的过程正是在现有的惯例基础上,对内外部环境的压力做出自我反思。这种反思的结果就很可能导致创新,创新是演化经济学最为核心概念,创新机制又是企业演化理论最为核心的动力机制。选择机制不仅是创新发生后才起作用,它还会影响创新的产生;同样,创新也能影响选择,从而促进新的市场选择机制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瑞士〕库尔特·多普弗(Kurt·Dopfer)。经济学的演化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美〕Alchain.UncertaintyEvolutionandEconomicTheory[J].JPE,1950.
  [3]〔美〕纳尔逊,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ZolloM,WinterS.G.Deliberatelearningandtheevolutionofdynamic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2,(3)。
  [5]陈致,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