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言研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 而且拥有最丰富的语言学杰作。早在1900年前, 杨雄 (公元前58年-公元18年) 编着了《8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已成为世界上第一本也是国内外最优秀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着作。《方言》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词汇与古代方言之间的关系和历史演变。通过这种方法, 两汉王朝的方言能够被解释和保存, 为后世的语言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源。
关键词: 杨雄; 方言; 历史和比较语言学;
1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于十九世纪被广泛地应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共时的方法比较不同的语言或通过历时的方法比较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不同阶段, 以求发现不同语言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利用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方面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 另一方面, 可以找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 是语言学历史上的重要研究方法。
2 、杨雄和《方言》
《8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简称《方言》, 成作于西汉时期, 作者是杨雄。杨雄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方法, 在收集了周代记录的方言资料和实际走访调查当时方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方言》。现今存13卷, 共六百六十九条, 一万一千九百多字。《方言》在体例上效仿《尔雅》, 释词一般是先列举一些不同方言的同义词, 然后用一个通行地区广泛的词来加以解释, 以下大都还要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
3、《方言》中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
在《方言》中收录的词语按照门类来区分, 这些类别的区分方法与《尔雅》中的分类编次方法大致相同。也就是说, 首先列出一些同义词, 然后再使用常用词来解释。但是, 和《尔雅》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方言》会明确指出不同地方方言的称谓, 并指出该词属于哪种地方方言。通过这种方式, 方言构成1) 古代方言与现在方言的比较;2)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比较, 3) 方言和方言之间的比较;4) 使用区域较广的方言和地方方言的比较。不同地域方言的横向比较和古代与现代历史的纵向比较说明了形音不同的同义词与其历史演变之间的差异, 它构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如:“嫁, 逝, 征, 适, 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由女而出为嫁也。逝, 秦晋语也;征, 齐语也:适, 宋香语也;往, 凡语也。” (杨雄, 1985, 第一卷)
方言中使用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方法:
3.1、 古代与现代历史的纵向比较
“敦、丰……大也……皆古今语也, 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 今或同。” (第一卷)
3.2 、地域之间的横向比较
3.2.1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比较
“协。燎, 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日协, …好, 凡通语也。” (第二卷)
3.2.2、 方言与方言的比较
“虎, 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 或谓之于欲;自关而西或谓之伯都。” (第八卷)
3.3 、使用区域较广方言与地方方言的比较
3.3.1 、通用语言和方言比较
“庸、洛、比挺更、佚, 代也。齐日佚;江淮陈楚曰挺;余四方之通语也。” (第三卷)
3.3.2 、不同事物的共同语和方言
“续资蟾谓之蛟……秦晋之间谓之蠢, 或谓之天蛾。四方异语而通者也。” (第11卷)
3.3.3 、不同地域间的共同语言和方言
“覆结谓之啧巾……皆赵魏之间通语也。” (第四卷)
3.3.4 、某地共同语和方言
“撰、翁、叶, 聚也, 一叶楚通语也。” (第三卷)
3.4 、方言间意义相同, 可替换词
“械鳃、乾都、素、革, 老也。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 (第十卷)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方言》中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方法是基于时间和地点线索, 以及客观存在的方言。因此, 我们可以追溯到语言发展的足迹, 许多古语也都能在方言当中得以体现。虽然杨雄对汉代地方方言的划分尚不像现代研究那样科学, 但他将地方方言分为北方方言, 吴语, 湘语, 客家话, 闽北话, 闽南话和粤语。值得称道的是, 杨雄在《方言》中非常现实地描述和反映了汉代方言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Ferdinand de Saussur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45-46.
[2]钱绎.清代训诂学要籍选刊:方言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18-19.
[3] 杨雄. 8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M].北京:中华书局, 198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