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比较语言学角度探究艺术定义的历史问题和文化差异

时间:2018-08-01 来源:美术研究 作者:艾欣 本文字数:13020字

  摘要:艺术定义 (definition of art) 是美学与艺术史研究中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它涉及到“艺术”一词的历史概念与词义演变。18世纪美学建构了现代艺术体系, 使欧洲文化圈各民族语言中描述“艺术”词语的语义范畴得以确立并沿用至今。但于此之前, 该词在不同的欧洲语言中有不尽相同的原初含义。艺术的概念是约定性的文化概念, 民族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艺术”概念形成的差别, 并在语言中得到反映。本文通过对欧洲不同语族现代语言中“艺术”一词历史概念和语义变化的分析与对比, 梳理和总结西方艺术概念发展的特点, 尝试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探究艺术定义的历史问题和文化差异。

  关键词:艺术定义; 欧洲语言; 词义演变;

比较语言学

  近现代意义上的“艺术” (Art) 一词[1]起源于18世纪, 与当时美学界对审美经验的理解有关。虽然康德等人试图将自然中的两种“崇高” (体积无限大的自然崇高和威力无限大的力学崇高) 与人审美情感的激发作出关联, 但更多的18世纪美学家还是把审美经验视作对“美的艺术” (Fine Arts) [2]的感知, 黑格尔更是将美学限定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Philosophy of Fine Arts) , 并由此将这类带来美的心灵体验的载体称之为“艺术”,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等在今天看来合乎情理的门类或体系。然而欧洲各门语言中“艺术”一词却拥有各自更广泛的历史概念, 而非18世纪凭空创造出的新词汇。在印欧语系各语族和语支[3]的历史中, “艺术”一词有着不同的语源和意义;另一方面, 现代艺术体系中的艺术门类在古代却是用另外的词汇进行表述。

  同属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圈的欧洲印欧语系诸语言在“艺术”一词的历史演变中有较大的关联与同源性, 同时也具有各自细微的差异性, 这与民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差异息息相关, 需要我们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

  1. 古希腊—拉丁语艺术定义溯源

  艺术定义并不是在18世纪时才发生突变的, 在之前的历史中也有过几次重要的变化, 而每次变化的时间节点恰好也是艺术史的经典断代节点——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古典古代 (Greco-Roman World, Classical Age) 、中世纪 (Middle Ages)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及17世纪末开始的美学现代化 (Aesthetic Modernism) 时期。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对古代艺术定义进行探讨时并不会涉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历史及其专门理论, 也不讨论任何关于美的形而上的理论, 而只涉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西方文化总框架中的地位。这也是保罗·克里斯特勒 (Paul O.Kristeller) 在《艺术的现代系统:一种美学史研究》[4]中强调的立场。

  1.1. 古希腊语对艺术的定义

  古希腊语中, 没有一个词汇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是完全匹配的, 最接近“艺术”的词汇为τ?χνη。这个词经历两千多年的词义流变, 如今仍然保留在现代希腊语中, 表示今天所指的“艺术”。古希腊语的τ?χνη (拉丁转写为techne) 与今天大部分欧洲语言中“技术” (technique) 一词的含义类似, 还有“手艺”、“谋生手段”的意思[5];而现代希腊语“技术”、“工艺”一词则为τεχνικ?, 可见两者具有语源上的同源性。

  古希腊的“艺术”主要指一门技术或手艺, 它的地位并不高。柏拉图认为, τ?χνη是一种慎重的、有意识的、计划性的活动, 与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事情有很大不同, 自然界中事物的发生没有一种驱动力和有意识的推动力——“在那里事情只是发生而已”。[6]由此可见, 柏拉图眼中的“艺术”是与自然相对的, 是人类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柏拉图看来, τ?χνη与美也毫无关系, “美” (καλ?ν) [7]更多情况下是与“真”和“善”放在一起来讲的, 在《斐多篇》 (Phaedrus) 有详细的阐述。

  古希腊语中还有一个词与“艺术”的概念相关, 即μ?μηση, 意为“模仿”。柏拉图更倾向于用“模仿”一词来描述“艺术”的概念, 而μ?μηση与τ?χνη截然不同——不是自然的对立面, 而是对自然的直观的复制。在这里, μ?μηση或许比τ?χνη还要卑劣, 它不光是一种非创造式的“匠人”活动, 更是在理念世界之外的对现实事物的僵硬搬用, 是“模仿的模仿”, 甚至比匠人的地位还低 (匠人在实际生活中制造实用之物已经是对理念世界的一次模仿) 。在柏拉图看来, 这种“模仿”式的艺术不受理性控制, 是非真理的幻觉与欺骗, 应当排除在理想国外。

  古希腊定义的“艺术”是人为的、手工的制作, 是一般的“技能”, 与“灵感” (?μπνευση) 相对,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希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形式, 相反, 诸如戏剧、诗歌等现代艺术门类在古希腊受到了至高推崇。虽然, τ?χνη和μ?μηση都与现在我们所说的艺术差别较大, 但古希腊人会用缪斯 (Μο?σα) 来代表一些人类活动中“灵感”。缪斯斯本是指掌管历史、音乐和诗歌、喜剧、悲剧、舞蹈、抒情诗、歌颂、天文、史诗的九个女神, 虽然这里所说的人类活动与今天我们认识的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 但由此看来, 至少其中音乐 (现代希腊语“音乐”一词μουσικ?来自“缪斯”Μο?σα, 其他大多数现代欧洲语言也如此) 和诗歌、喜剧、悲剧、舞蹈、抒情诗、歌颂等是属于现代意义上“艺术”的门类中的。

  1.2. 拉丁语对艺术的定义

  比较语言学 (及对比语言学中的对比词源学) 的重要研究方法是语言的历时性研究和亲属语言之间的词源比较, 目标之一是建立谱系关系。这对研究属相同文化地理圈、以印欧语系为主的欧洲诸语有较大的适用性, 尤其对于以古希腊文明为共同文化源头的欧洲各民族, 其语言词汇之间的相似性与关联性可作为探讨的重点。

  古罗马帝国使用的拉丁语虽与古希腊语属于不同语族[8], 但由于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间接性继承者, 其诸多思想理念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延续, 甚至很多概念性的词汇是直译自古希腊语。拉丁语的“艺术”一词为ars (复数artes) , 本意为“技巧”、“手艺”、“方式”、“技术”[9], 为古希腊语τ?χνη词义的直接挪用。根据克劳迪亚斯-盖伦 (Claudius Galenas) 的定义, ars是一种“普通的、真实的、实用的系统”, [10][11]是一系列制造一个特定结果的过程。

  古罗马时期产生了一个关于“艺术”新的观念, 即“自由艺术” (artes liberales) 。“自由艺术”顾名思义, 是指区别于奴隶的“自由人” (liberi homines, 包括平民和贵族) 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艺, 与古罗马的教育体系有关。西塞罗 (Cicero) 在《论雄辩家》 (De Oratore) 中对“自由艺术”科目的大致界定为:几何学、音乐、文法和诗学以及关于事物本质的学说。[12][13]这里, 除了音乐与诗学外, 其他科目与今天所知的“美的艺术”并无交集。首先对“自由艺术”有明确门类划分的人是马蒂安努斯·卡佩拉 (Martianus Capella) , 他的七门“自由艺术”序列为:语法 (grammatica) 、修辞 (rhetorica) 、雄辩术 (dialectica) 、算数 (arithmetica) 、几何 (geometria) 、天文学 (astronomia) 、音乐 (musica) 。[14]而瓦罗 (Varro) 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医学和建筑,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Sextus Empiricus) 的序列则略去了逻辑学, 仅包括六个科目。[15]卡佩拉的“七艺”系统基本被确立为“自由艺术”的学科, 成为欧洲高等教育最初的学科设置, 并影响至今, 譬如西方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机构——liberal arts college (一般可译作“文理学院”或“博雅学院”, 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 , 正是对古罗马“自由艺术”体系的继承。

  由此我们看到, “自由艺术”与我们现在说的艺术差别极大, 其中的算数、几何、天文学在今天主要是属于科学的范畴;“美的艺术”中只有音乐跻身于“自由艺术”行列, 而诗歌可能是以语法或修辞的形式间接存在于“自由艺术”探讨的范围里, “美的艺术”中占重要份额的视觉艺术被完全排除在“自由艺术”之外。

  拉丁语“艺术”一词arsartes的本意“手艺”、“技术”还保留在现今印欧语系语言的很多同源单词中, 譬如英语、法语的art仍有“人工”、“技术”、“手工艺”的含义, 而英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的artificial、法语的artificiel都来自拉丁语与ars同词根的artificialis, 意为“人造的”、“仿制的”、“假装的”, 这与古典古代对艺术的态度是类似的。拉丁语“艺术”的词形直接影响了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其他现代语言 (以及受法语影响的英语) , 而其含义也间接影响了欧洲印欧语系的其他民族语言。

  2. 现代欧洲语言“艺术”的词义流变与比较

  下面我们将研究和比较现代欧洲诸语言中“艺术”一词的语源含义及历史流变, 尝试分析其关联与差异, 进而总结欧洲各民族艺术观念史的异同。

  2.1. 罗曼语族“艺术”的词义演变

  罗马帝国瓦解后, 原本在这个庞大而统一的帝国疆域内通用的拉丁语也随即走向落寞, 各地形成的不同拉丁语方言对拉丁语复杂曲折的格位语法系统进行了大幅简化, 产生了如今罗曼诸语的雏形——通俗拉丁语。

  由于文化地理的关系, 意大利语成为了拉丁语直接的继承者。现代意大利语的“艺术”一词为arte, 源自拉丁语ars的单数宾格形式artem, 与夺格拼写一致。古意大利语经过中世纪的演变, 在文艺复兴初期形成了标准书面语。因此, arte一词对拉丁语ars语义的保留也间接证明了中世纪对古罗马“七艺”概念的继承。中世纪欧洲对“自由七艺”的理解仍然与学术和教育有关, 主要是作为修道院和教堂学校的学科设置。“七艺”在此时又分为“三学四科”, “三学” (Trivium) 指语法、修辞、雄辩术, “四科” (Quadrivium) 指算数、几何、天文学与音乐。但随着中世纪对世界认知的提升和知识的增长, 一些新的学科被加入到了教育科目系统中, 譬如伴随大学兴起而繁荣的哲学、神学、医学、法学。中世纪意大利语中新产生的词汇artista既能表示匠人, 也表示学习自由艺术的学生, 这与这个词的当代意义有着巨大差别。而今天所说的视觉艺术门类 (绘画、雕塑、建筑) 和“七艺”中涵盖的音乐, 在中世纪主要服务于宗教, 本身不是美的化身, 而与神性和善相关, 是“上帝之美”的传递者, 如普罗提诺 (Plotinus) 所言——艺术是反映或暗示真实美。[16]圣像画的功能是制造宗教的膜拜偶像与教导教徒、传授《圣经》故事, 因此, 今天意义上的画家或艺术家在中世纪扮演的角色是为宗教机构服务的匠人。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对人文主义的强调使学院教育中逐渐重视传统学科设置中人文学科的比重, 将中世纪学科中属于逻辑与科学的学科排除在外, 并使诗歌脱离语法和修辞学科, 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古典古代文献的考古发掘和重新发现也使古代诗人和哲人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意大利学院中重点研究和教授的对象。这种新的学科设置导向影响到了欧洲的其他国家。这时, “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主要是由诗歌引导的。柏拉图主义的复兴和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研究使得诗人“神性迷狂”的观念得以传播, 到了16世纪下半叶, 这个观念开始延伸至视觉艺术, 人们开始注意到绘画、雕塑与诗歌、音乐在模仿形式上的相似性。[17]此外,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视觉艺术地位的提升。达芬奇认为, 线性透视作为视觉经验的组成工具, 能够带给人非实用意义上的精神体验, 主张画家描绘人物时应该关注人物的灵魂。[18]而在利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Leo Battista Alberti) 看来, 画家最伟大的作品就是istoria (“故事”、“历史”、“叙述”) , 它能带来强烈的精神影响力, 带给观看者欢乐或悲伤的心理感动, 因此将绘画视作高贵的追求。[19]乔尔乔·瓦萨里 (Giorgio Vasari) 则为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Arti del desegno (“图画艺术”) , 这与后来我们说的“美的艺术” (Beaux Arts) 类似。“艺术”一词的意义在16世纪的意大利首次与“美”发生了关联, 而现代艺术体系中的各个艺术门类也在此时通过“美”联系在了一起。由此来看, arte一词的语义范畴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生了转变, 逐渐接近现在的含义。

  受意大利语影响, 其他罗曼语族的“艺术”一词也发生了相应的语义变化。源自拉丁语ars的罗曼诸语在词形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法语、加泰罗尼亚语:art,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arte, 罗马尼亚语:art?。17世纪, 欧洲文化中心逐渐由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 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思潮延续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观念, 其中就包括艺术观念。路易十四时代法国视觉艺术开始兴盛, 绘画、雕塑、建筑等科目在学院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大幅提升, 各个艺术门类也都建立了各自的专门学院。同时, 随着17世纪科学的进步, 科学与艺术的区别被凸显了出来, 使得“自由艺术”中的大部分门类独立, 成为单独的自然科学学科。夏尔·佩罗 (Charles Perrault) 在其著作《古今之比较》 (Parallele des Anciens et des Moderns) 中明确将“美的艺术”和科学分开来讨论;在《美术陈列馆》 (Le Cabinet des Beaux Arts) 中, 为了反对传统“自由艺术”的学科划分, 他提出了“美的艺术” (Beaux Arts) 的词汇概念, 包括趣味一致的八门学科——修辞学、诗歌、音乐、建筑、绘画、雕塑、光学、机械学。[20]我们看到, 除了后两者, 在18世纪之初, 法语中“美的艺术”的定义已经与今天的艺术概念相当接近了。让-巴普蒂斯特·杜博 (JeanBaptiste Dubos) 在1719年出版的《对诗歌与绘画的批判性反思》 (Réflexions critiques sur la poésie et sur la peinture) 中, 对诗与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进行了探讨, 并清晰地将依靠天才的艺术与依靠知识积累的科学区分开。[21]这本书得到了伏尔泰的高度评价, 并在17至18世纪的欧洲屡次翻译、再版, 对欧洲其他国家现代艺术概念的形成有深远影响。接下来, 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 (Charles Batteux) 在1746的《相同原则下的美的艺术》 (Les beaux arts réduitsàun même principe) 一书中试图为“美” (le beau) 和“品味” (le go?t) 寻找一个共同的原则, 他将以愉快为目的的“美的艺术” (Beaux Arts) 与“机械的艺术” (Arts Mécaniques) 做出区分, 将“美的艺术”限定为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五种, 而建筑与雄辩术一道, 被巴托列入到了“愉快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中, 并认为戏剧是所有艺术的综合体。由此, 西方现代艺术体系得以完成构建, 并通过狄德罗、孟德斯鸠等百科全书派学者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最终, 由让·勒朗·达朗贝尔 (Jean Le Rond d'Alembert) 在为狄德罗《百科全书, 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étiers, par une Sociétéde Gens de lettres, 1751–66) 撰写的《出版序言》 (Discours Préliminaire des?diteurs) 中将“美的艺术”最终划定为绘画、雕塑、建筑、诗歌和音乐五个门类, 确定了现代艺术体系的最终形态, 并沿用至今。

  2.2. 日耳曼语族“艺术”的词义演变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与罗曼语族文化关系紧密的日耳曼语族的情况。在尚未形成现代艺术体系的古代日耳曼语言中, 表达与现代“艺术” (尤其是视觉艺术) 概念相近的同源词汇为“手工活”、“技能”一词, 譬如中世纪古英语的cr?ft、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kraptr、古高地德语的kraft (还有“力量”的意思) 。[22]现代英语中的craft一词仍然保留这个意思。由于中世纪后期至文艺复兴早期法兰西文化对大不列颠岛的影响, 此时的中古英语淘汰了大部分古英语的词汇而吸收了大量的中古法语词汇, 其中包括描述“艺术”的词语art, 这使得现代英语中的“艺术”一词与其他日耳曼语系语言完全不同。英语的art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的语义转变与该词在法语中的语义转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而其他日耳曼语言的相关词汇——荷兰语、丹麦语、挪威语的kunst, 德语的Kunst, 瑞典语的konst, 卢森堡语的Konscht则是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共同词汇kunst, [23]该词在新高地德语中意为“知识”、“技能”, 与之同源的动词kennen意为“知道”, 动词k?nnen意为“知道如何去做”、“有能力去做”。[24]

  日耳曼语民族的艺术观念也在启蒙时代随着书籍 (尤其是百科全书) 的翻译和传播发生了改变, 以往描述“技术”、“手工”的词汇在18世纪也转变成了描述现代意义上各艺术门类的统一词汇。但与罗曼语族不同的是, 现代日耳曼诸语 (除英语、冰岛语) “艺术”一词的原意还有“认知”、“能力”的含义, 这也影响到了接下来即将探讨的斯拉夫语族的一些语言。

  2.3. 斯拉夫语族“艺术”的词义演变

  “艺术”一词在斯拉夫语族中的语源问题比较复杂, 原因主要是如下几方面:1.斯拉夫民族和斯拉夫语族的形成相对较晚, 已知最早的斯拉夫语为9世纪的古教会斯拉夫语 (又称古保加利亚语) 。而斯拉夫民族的宗教来源主要来自两支——使用拉丁字母的天主教和使用西里尔字母的东正教, 前者民族主要操西斯拉夫语支语言, 而后者主要是南斯拉夫语支和东斯拉夫语支。2.斯拉夫民族的地理分布较为广阔和复杂, 中欧、巴尔干半岛和广大东欧平原皆有分布, 而三个语支民族之间又穿插进了许多其他民族, 譬如操罗曼语族东支的罗马尼亚人、波罗地海人甚至不属于印欧语系民族的匈牙利人。3.拜占庭、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在中世纪到启蒙时代对斯拉夫各民族有过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复杂情况都是斯拉夫民族的艺术观念和“艺术”一词的语源不尽相同。

  现代俄语的“艺术”一词为искусство, 来自古教会斯拉夫语后期的词汇искусьство, 原意为“尝试”、“试验”, 与其同源的动词为искоусъ, 现代俄语动词искусить也有“冒险”、“考验”的意思。与俄语情况一致的只有保加利亚语——也用изкуство表示“艺术”。但与俄语同属西斯拉夫语支的另外两门语言情况却大不相同:乌克兰语的“艺术”一词мистецтво和白俄罗斯语的мастацтва可能借用自古波兰语的misterstwo一词[25], 三者都来自德语词Meister, 意为“师傅”、“匠人”, 而该德语词又来自拉丁语magister, 意为“领导者”、“头目”, 这个拉丁词可能又由两个词组合而成:magis (“伟大的”) 和histor (“能手”、“匠人”) , 后者随后又演变为histrion (演员) 一词。[26]现代俄语中也有词汇与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的“艺术”一词同源, 即мастерство, 但现在很少用其指创造时的艺术, 更多是指“技能”、“本领”、“手工艺”。

  然而现代波兰语的“艺术”一词sztuka则来自日耳曼语族新高地德语的stuck一词, 原意为“一片”、“一个”、“一件 (东西) ” (该词意在现代俄语штука和现代德语Stück中仍有保留) 。另外, 现代波兰语表艺术的词语还有kunszt, 直接来自新高地德语的的kunst, 与现代德语该词的意思一致。其他斯拉夫语“艺术”一词的词形则较为统一, 语源相同—— (东斯拉夫语支的) 卢森尼亚语:уменя; (南斯拉夫语支的) 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уметност, 斯洛文尼亚语:umetnost, 克罗地亚语、波斯尼亚语:umjetnost; (西斯拉夫语支的) 捷克语:umění, 斯洛伐克语:umenie。它们都来自古教会斯拉夫语的oyмъ和разoyмъ, 意为“智力”、“理解”, 其动词形式是разоумъти, 意为“理解”、“认知”[27], 该动的意义由现代斯拉夫诸语完整继承 (如俄语разум-разуметь) , 而现代俄语与以上斯拉夫语“艺术”一词词形接近的名词умение只有“能力”、“技能”、“本事”的含义。

  由此可见, 现代斯拉夫语族“艺术”一词的本意与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有类似的地方, 有的语言强调“技巧”、“手艺”, 有的语言强调“认知”、“能力”, 只有俄语和保加利亚语较为特殊, 强调“尝试”、“试验”, 但也许其中的语义也和匠人的“动手能力”有关。同样受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影响的斯拉夫民族在“艺术”概念的变化上也与罗曼语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保持了一致, 各民族语言表示“艺术”的词汇在18世纪后都转变为了今天我们所指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 现代俄语中“艺术”一词искусство的直接形容词形式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й却不指“艺术的”, 而是意为“人工的”、“人造的”、“假装的” (与前文提到的拉丁词artificialis意义近似) , 表示“艺术的”最接近的词语是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但所指对象主要是等造型艺术 (该词的名词形式为художество, 单指美术) 。

  因为接受基督教的时间与受西欧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时间较晚, 斯拉夫民族 (尤其东斯拉夫民族) 的现代艺术观念主要是在启蒙时代直接“嫁接”自西欧, 在18世纪形成了与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艺术”一词相同的语义概念。譬如俄国自988年从拜占庭帝国吸收基督教, 中世纪一直持续至18世纪初的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的西化过程无疑也为俄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带来了转变的契机, 使искусство一词的指向确定为现代艺术的几个门类, 尤其强调在中世纪被视为匠人活动的美术。

  2.4. 欧洲印欧语系其他语族“艺术”的词义演变

  由于古语起源的相似, 语言学家常常将波罗地语族与斯拉夫语族合称为“波罗地-斯拉夫语族” (The Balto-Slavic group) , 虽然这种并列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考证。立陶宛语是一门保持较多原始印欧语系古语传统的“语言活化石”, 在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中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语言。现代立陶宛语的“艺术”一词为menas, 原始的含义为“理解”, 与其同源的动词minti、menu意为“思考”、“记忆”。立陶宛语menas一词的词义受到新高地德语kunst的影响, 形成了语义中的现代艺术概念。[28]

  立陶宛语还有一词可以表示“艺术”——dail?, 同词源的名词dailininkas指现代意义的“艺术家” (尤指“画家”) , 形容词dailùs指“美的”。而与立陶宛语dail?同源的拉脱维亚语名词dailums和形容词dai??却只保留了“美”的含义, 并无“艺术”之意。上述这些词的词根来自原始波罗地-斯拉夫语的day-, 上可追溯至原始印欧语的dey或doy, 意为“闪耀”、“闪光”, 该含义受到了原始印欧语中同音词根dey- (意为“摆动”、“摇晃”、“盘旋”) 的影响。在拉脱维亚民间口头创作中, “美”一词dails还可表示“快速的”、“勤快的”、“熟练的”。其他由dey-演变而来的印欧语系同根词有:古希腊语的δ?ατο (déato, 意为“可见的”、“似乎”) , 爱尔兰语的河流名称Daol (来自doylā, 意为“闪耀的”、“明亮的”) 以及立陶宛语的dailùs (意为“美丽的”、“漂亮的”、“可爱的”、“可口的”) 。[29]

  与立陶宛语不同, 拉脱维亚语的“艺术”一词为māksla, 来自动词mācēt, 意为“能够”、“有能力”, 与该词同义同源的立陶宛语动词为moketi, 而与这些词同词源的立陶宛语词mokyti和拉脱维亚语词mācīt有“教”、“教授”之意。[30]这与日耳曼语族 (除英语、冰岛语) 和斯拉夫语族的一些情况类似。

  在这里, 我们得到了一个特别的发现, 即古老的波罗的语族中出现了表示“美”与“艺术”的词汇混用的情况, 现代立陶宛语词dail? (“艺术”) 、dailùs (“美的”) 、拉脱维亚语词dai?ums (“美”) 和dai?? (“美的”) 都是源自原始印欧语的同根词。可见, 在描述“艺术”的词汇上, 波罗的语族与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皆有不同之处, 艺术的语义概念中含有“美”的意义, 向上追溯, 这组同源词汇的原始含义可能包含对“闪耀”、“摇晃”等事物的特殊体验, 造成了印欧语系民族通过审美经验定义艺术的内在趋向。

  关于阿尔巴尼亚语族唯一的语言阿尔巴尼亚语最早的文献出现在13世纪末[31], 其“艺术”一词为arti, 明显是受到罗曼语族的影响, 在此不再赘述。

  凯尔特语族的以下几种语言表示“艺术”的词语为词体相近的同源词——爱尔兰语ealaín, 苏格兰盖尔语:ealain, 曼岛语:ellyn, 来自古盖尔语elada, 原始意义为“工艺”、“技能”。而威尔士语“艺术”一词为celfyddyd, 原始语义有“学习”、“技术”、“有意识的生产”等, 而分布于现在法国境内的布列塔尼语“艺术”一词arz则直接来自罗曼语系。[32]凯尔特语族的情况与上文讨论过的诸多印欧语系语言类似, 也不再赘述。

  3. 总结与结论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对比了欧洲印欧语系各语言和文化间“艺术”概念的异同与演变, 涵盖了欧洲文化圈的绝大部分民族和国家。而对于不属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欧洲语言——匈牙利语 (乌拉尔语系) 、芬兰语 (乌拉尔语系) 、爱沙尼亚语 (乌拉尔语系) 、马耳他语 (闪含语系) 、巴斯克语 (孤立语) , 其语言中“艺术”一词的原意也与印欧语系语言相似或受其直接影响。譬如匈牙利语“艺术”m?vészet的词根m?-有“行为”、“制作”、“人造”的含义;芬兰语“艺术”taide来自动词taitaa, 意为“掌握”, 还可追溯至原始芬兰语taitadak, 意为“知晓”;[33]爱沙尼亚语“艺术”kunst直接来自日耳曼语;马耳他语“艺术”arti和巴斯克语arte则直接来自罗曼语。

  于是, 我们用一个图表对现代欧洲语言“艺术”一词的历史含义与关系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可见, 大多数欧洲语言“艺术”一词的原初含义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技术”、“手艺”与“知识”、“能力”、“理解”。前者强调人的动手能力或改造世界的方式, 而后者强调人对世界的认知与反应。较为特殊的情况是地处东欧的俄语、保加利亚语及立陶宛语, 尤其立陶宛语描述“艺术”的词汇中有“美”的含义, 与18世纪现代艺术系统中“美的艺术”的含义是类似的, 强调艺术门类的共性与审美体验的关系。

  欧洲诸民族语言在“艺术”一词的历史演变中有较大的关联与同源性, 同一语族不同语言“艺术”一词可以受到来自其他语族不同词汇相关语义的影响, 该现象在斯拉夫语族中尤其明显。而在最古老印欧语系语言之一的梵文中, 形容“艺术”的词汇?ilpa已包含“手工”、“技术”的意义, 并强调是“上色、装饰”等活动的“手艺”。更值得一提的是, 古代印度对所谓“64艺” (bāhya-kalā) 的划分中已然包含了现代“美的艺术”中的诸多门类——建筑、珠宝制作、表演、舞蹈、音乐、诗歌等。[34]可以推测, 在印欧语系先民生活的时代, 描述艺术活动的词汇已经和美的观念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18世纪构建的现代艺术体系将“艺术”一词的含义或所指的门类范围调整或缩小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五种“美的艺术”, 当然至今还不断有新的门类被补充进其中。欧洲诸民族语言“艺术”一词的词义转变是伴随着西方艺术概念的演变而进行的, 该词在各语言中有相似或不同的原初含义, 但都殊途同归, 在18世纪的美学转变中确立下了沿用至今的词义。我们在探究西方艺术定义问题时必须考量欧洲历史文化的共同语境, 又需要看到欧洲诸民族语言在“艺术”一词历史溯源上的复杂性。这也是我们在当代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对比研究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Paul Oskar Kristeller, 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J], Vol.12, No.4 (Oct., 1951) ,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M].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Paperback edition 1988
  [3].DNGHU ADSOQIATIONINDO-EUROPEAN LANGUAGE ASSOCIATION,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M], Worterbuch, 2007
  [4].Andre Lalande, Vocabulaire technique et critique de la philosophie[M], Paris, PUF, 1992
  [5].Marcus Tullius Cicero, De Oratore, (In Three Books with English Notes) [A].Boston:Wells and Lilly Court-Street, 1823
  [6].#12
  [7].#12#12
  [8].Karulis, Konstantins (1992) , “dails”, in Latviesu Etimologijas Vardnica (in Latvian) [A], Riga:AVOTS
  [9].Nicholas Geoffrey Lempriere Hammond, Migrations and invasions in Greece and adjacent areas[J], Retrieved23 January 2013.Noyes Press
  [10].Dictionary of the Irish Language[M], Royal Irish Academy, 1913-76
  [11].Uralonet, online Uralic etym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inguistics[DB],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12].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with references to the best edition of Sanskrit author and etymologies and comparisons of cognate words chiefly in Greek, Latin, Gothic and Anglo-Saxon) [M].Complied by Theodore Benfey, New Delhi, Milan Publication Services, First edition 1866, MPS reprint 1982
  [13].Robert S.P.Beekes, Comparative Indo-European Linguistics[M].Second edition,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1
  [14].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15].彭锋:《西方美学与艺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6].李艳:《超级语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
  [17].王福祥, 吴汉樱:《对比语言学概论》,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2年。
  注释
  1[1]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艺术”, 即“大写的艺术”--Art。
  2[2]来自法语Beaux Arts, 现在主要指“美术”或“图画艺术”,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 为狭义的“艺术”。
  3[3]欧洲文化圈的民族语言以印欧语系语言为主, 但也有少数非印欧语系的语言, 譬如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的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 以及部分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和孤立语言 (如巴斯克语) , 在此不做重点讨论。
  4[4]Paul Oskar Kristeller, 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2, No.4 (Oct., 1951) ,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497-498.
  5[5]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 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Paperback edition 1988, p.582.
  6[6]温尼.海德.米奈 (Vernon Hyde Minor) :《艺术史的历史》, 李建群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第39页。
  7[7]καλον在现代希腊语里意为“好”、“善”。现代希腊语的“美”为καλλονη, 与καλον同词源。
  8[8]古希腊语属于印欧语系希腊语族, 而拉丁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西罗曼语支。
  9[9]DNGHU ADSOQIATIONINDO-EUROPEAN LANGUAGE ASSOCIATION,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 Worterbuch, 2007, p.178.
  10[10]Andre Lalande, Vocabulaire technique et critique de la philosophie, Paris, PUF, 1992.
  11[11]原文:"Ars est systema prseceptorum universalium, verorum, utilium, consentientium, ad unum eumdemque finem tendentium."
  12[12]Marcus Tullius Cicero, De Oratore, (In Three Books with English Notes) , Boston:Wells and Lilly Court-Street, 1823, pp.32-33.
  13[13]原文:"Artes quibus liberales doctrinae atque ingenuae continentur;geometriam, musicam, litterarum cognitionem et poetarum, atque illa quae de naturis rerum, quae de hominum moribus, quae de rebus publicis dicuntur, "
  14[14]Paul Oskar Kristeller, 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2, No.4 (Oct., 1951) ,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505-506.
  15[15]同上。
  16[16]温尼·海德·米奈:《艺术史的历史》, 李建群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第55页。
  17[17]同上, 第511-512页。
  18[18]同上, 第81-82页。
  19[19]同上, 第75-76页。
  20[20]Paul Oskar Kristeller, 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2, No.4 (Oct., 1951) ,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526-527.
  21[21]Paul Oskar Kristeller, 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3, No.1 (Jan., 1952) ,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8-19.
  22[22]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 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Paperback edition 1988, p.582.
  23[23]但作为日耳曼语族中最古老语言之一的冰岛语, “艺术”一词list却与其他所有日耳曼语族或非日耳曼语族的语言都存在词形差异, 其历史语源还有待探究, 可能与古挪威语的list意义接近:“能干”、“熟练”、“巧妙”。
  24[24]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 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Paperback edition 1988, p.584.
  25[25]#12
  26[26]#12
  27[27]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 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Paperback edition 1988, p.584.
  28[28]同上。
  29[29]Karulis, Konstantins (1992) , “dails”, in Latviesu Etimologijas Vardnica (in Latvian) , Riga:AVOTS.
  30[30]Carl Darling Buck, A Dictionary of Selected Synonyms in the Principal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deas) , 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Paperback edition 1988, p.584.
  31[31]Nicholas Geoffrey Lempriere Hammond, Migrations and invasions in Greece and adjacent areas, Retrieved 23January 2013.Noyes Press, p.57.
  32[32]"elada, elatha"in Dictionary of the Irish Language, Royal Irish Academy, 1913-76.
  33[33]Uralonet, online Uralic etymological database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inguistics,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34[34]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with references to the best edition of Sanskrit author and etymologies and comparisons of cognate words chiefly in Greek, Latin, Gothic and Anglo-Saxon) , Complied by Theodore Benfey, New Delhi, Milan Publication Services, First edition 1866, MPS reprint 1982.p.949.

    艾欣.从比较语言学角度再探西方艺术定义问题[J].美术研究,2017(02):42-4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