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的职称制度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职称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荣誉, 同时, 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态度的一种肯定, 想晋级的教师, 没有一个不努力的, 从职称设立初衷来看, 是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职称制度却非常反感甚至抱怨, 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职称制度的定位不明确, 也就是行政、学校及个人要职称干什么, 行政管理对这个定位太多, 希望用一个东西解决所有的问题, 然而事实却很难达到希望的效果, 该文试分析在行政管理视阈下如何破解职称评定这一难题。
关键词:行政管理; 职称评定; 难题初探;
为深入贯彻有关文件精神, 2018年10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 印发《吉林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人社部门要认真学习文件精神, 按照要求, 结合职业特点, 以科学评价为核心, 向用人单位放权, 对于人才的管理采取放开放活政策, 注重完善人才管理“指挥棒”作用, 进一步完善设置合理、监管到位、管理规范、评价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职称评聘制度, 更好地留住、吸引和使用专业技术人才, 最大限度激发与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创新创造潜力。
1 现状调研
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 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 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 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 评价标准固定, 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 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 评价标准易变, 评审管理灵活。
2 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 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 指导市州逐步向县 (市、区) 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 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 减少审批事项, 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 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 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 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 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 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 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 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 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 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 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 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 搞好政策解读, 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 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 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 (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 整体关联性, 信息互联互通, 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 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 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 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 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 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 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 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 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 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 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 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 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 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 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 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 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 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 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 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 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 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 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 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 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 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 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 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 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 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 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倒查追责机制, 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 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 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
(1) 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 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 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
(2) 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 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 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
(3) 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 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 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 2017 (10) :73.
[2]孔环, 颜超, 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 (5) :4-5.
[3]李容.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中的信号与甄别作用研究[J].科研管理, 2013 (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