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会计法中对于会计的可操作性有了进一步加强, 但在会计工作的过程中,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对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作了详细阐述。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臆断性、会计信息的内部操作性;其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法律环境的缺陷、政治经济环境的问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关键词:会计信息; 内部动因; 外部条件; 治理对策;
1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1) 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 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在企事业单位中, 并非所有会计信息都是虚假的, 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往往是单位负责人所必需掌握的, 与此同时也是企业所必需的。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了, 有的企事业单位会有真假两套账本, 以供企业的不同需求。
(2) 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在会计工作中, 虽然核算程序要依照相关法规条款来进行, 但会计从业者的主观臆断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内部操作性, 进一步强化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虽然我国会计法有相关规定, 企事业单位应该有专门的会计机构为其服务, 并应有专业的会计人员。但在现实情况中, 除了少数单位会采用外部会计代理记账, 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都配有会计机构和专业的会计人员, 这样更容易使单位负责人掌握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 可以更容易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一旦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完全由单位负责人掌控, 那么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并不一定是内部动因, 有时往往有内部动因, 但外部条件不足, 也无法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多方面的, 除了有单位负责人的因素外, 还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等。对此, 主要从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会计从业者本身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2.1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得以产生的关键因素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第一, 法律制度不科学, 不合理。法律制度的制定, 如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 会计人员无法遵照制度进行真实判断, 以至于影响了会计法规的贯彻, 这其中也给一些会计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第二, 会计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够。会计法规制度, 在制定时不够准确, 没有可操作性, 这样影响了其贯彻实行, 同样给会计造假者提供了机会。第三, 法律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 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不能将自己的一些会计行为与相关会计法规联系在一起, 使虚假信息的制造更为突出。第四,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不够。一旦发现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 有的只是提醒, 或者是通告处分, 处罚力度不够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
2.2 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问题也是促使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重要条件
现阶段, 会计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在管理工作中往往需要用行政手段来辅助, 一旦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能失效, 对会计工作中的一些行为视而不见, 久而久之, 不仅纵容了会计人员, 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2.3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有密切关系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所提供, 所以会计从业者对于虚假信息的治理有很大责任,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自身素质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必然联系, 如果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修养,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坚持原则, 抛弃一切杂念, 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但会计人员一般都受雇于本企业, 对直属领导的话听之任之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更要有社会各界以及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高度认识, 才能从根本上将造假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3 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如何治理虚假会计信息, 要能够从根本上分析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 现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其中, 内部原因指的是会计信息以及制造者两者之间的关系;外部环境指的是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从业者的一些授意, 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职业道德, 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以上两个方面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由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总结为以上两个方面。而对如何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力求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
(1) 加强法制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会计法规的制定中, 要能够对会计工作者制定相关条例, 约束其会计工作行为, 一旦发生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徇私舞弊等行为, 要有专项会计法规条款进行约束。对会计工作加强法律约束, 是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会计法》中, 对于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单位负责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明确说明, 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单位负责人会计造假的行为, 从而提高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会计违法行为, 要对其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几倍金额。这样, 一旦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造假, 会计责任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以及大额赔偿金, 鉴于造假后果的严重性, 会计责任人也会考虑其得失, 所以, 加强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相关法律条款势在必行。
(2) 加大执法力度。由于执法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所以造成了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另外一个原因是, 对于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各单位没有很好的贯彻实行, 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来约束会计工作, 以此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所以, 在会计的工作过程中, 只有加大会计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 才可以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最终遏制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3)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是会计虚假信息的直接制造者, 无论是因为服从于直属领导的授意, 还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欲, 一旦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发生, 会计人员要负很大责任。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单位要根据经济市场的不断调整, 以及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 对其进行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4)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要从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着手, 会计信息从开始收集到最后产生, 会计管理部门要能够将工作渗透到整个过程, 在每一个环节上进行监督和控制, 及早发现, 及早纠正,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铺垫。现阶段,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 但也只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一定影响, 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损失。在会计的具体工作中, 会计的虚假信息, 往往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虽然企事业单位都有相关的会计法规条款, 但一旦触动法规, 处罚的力度不够大, 甚至根本没有处罚力度, 会计管理部门听之任之。所以, 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 结语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各相关单位要能够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的会计法规制度, 要能够多部门监管, 统一管理, 从根本上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以提高其自身素质。所以, 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很有必要, 加之各行政部门的监督控制, 多管齐下, 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总而言之, 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各方努力协调配合, 才能为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环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阿孜再木·玉苏普江.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08) .
[2]陈含旭.浅议外部监管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J].会计师, 2016 (07) .
[3]刘佳波.试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