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驾马车”的动力已经疲软,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而会计作为企业的心脏, 为了更好的适应改革的新环境, 会计工作必须与改革提出的五大任务相呼应,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加强成本管理, 充分的发挥会计职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会计; 成本管理;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的状态,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龙头大省, 同样也是我国外贸第一大省, 但是从最近公布的数据分析, 2014年到2016年出口增速却一直处于“微降”状态。而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在变缓, 由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下滑至2016年的6.8%, 其中在2015年, 我国GDP增长速度为6.9%, 创1990以来新低。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和出口) 集体乏力, 我国开始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时期。2015年11月, ***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 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同年12月, 针对当前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五大任务”的解决措施。政策目标也由原来的注重总量目标调整为注重质量效益目标。
2.会计工作响应改革必要性
宏观层面上看, 供给侧改革仅仅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做的一个政策性的引导, 但是微观层面上分析, 政府政策终究要落实到各行各业, 一个企业会涉及很多部门, 而整个企业的发展是所有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会计工作与企业各项业务都会有直接、连续的关系, 因此企业想要做强做大必然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推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 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尤为显著,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会计监督职能愈加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的制度也逐渐完善, 各企业都有了新的拓展。会计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也就尤为重要, 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程度也就相应凸显出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利益, 如果一个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资料不全、员工懒散不负责任等等情况存在, 一方面加大审计监督的难度, 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公司财产物资的流失。
2.2 会计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企业想要顺利发展壮大, 落实改革, 单纯的观察, 不借助外部的工具很难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 而会计报告就是一个能够发掘企业潜在风险的重要工具。报告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数据能够清晰分析出企业当前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情况。例如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去杠杆”, 而资产负债率指标, 就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杠杆高低, 分析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3 会计工作中税收理财为企业合理降税。
企业要交的税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我国小规模增值税税率3%, 一般纳税人17%, 但是反观国外, 韩国是10%、新加坡7%、日本5%,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也曾发文表示: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长期以来, 高税收让很多企业不堪重负, 税收理财为企业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财务人员对会计工作熟练度加之合理利用税收政策, 让企业更多的享受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为企业合理免税或者是延迟交税, 在不违背我国各项财税政策的前提下, 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3.会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践应用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究其根本就是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并能够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 而市场重要的主体便是企业,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然要“降成本”“去产能”, 提高整个企业的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1 改革要求会计有效“去产能”。
根据市场变化, 企业产能发挥85%左右就属于正常的状态, 但是我国多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例如房地产、钢铁行业前几年持续大量的投资, 导致需求与产能无法同步高速扩张, 产能过剩问题也就不足为奇。而会计工作可以有效地预警和预防产能过剩问题。当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初显时, 宏观上, 整个行业开始存货量增加、产量降低、价格下跌, 行业内的企业出现资金短缺, 偿债压力增加, 企业利润缩水甚至出现亏损, 而这些现象财务报表数据都会呈现出来。微观层面上, 单个企业销售量、产品价格呈下跌趋势, 销售收入下滑应收款项增加, 企业偿付能力也就会相应下降。在会计工作上, 预防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便是提取准备金, 可以提前防范风险。当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时, 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当产品价格降低、存货量增加、企业限产时, 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同样的, 产品价格下滑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运用该方式, 可以为企业将来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时提供物质保障。
3.2 改革要求会计合理“降成本”。
近年来,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2018年甚至出现民营企业“倒闭潮”,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速过快, 一方面导致企业产能过剩, 产品积压, 另一方面, 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的上升的同时还要面对销量的下滑, 整体盈利能力被大力削弱, 最引起关注的是我国工人薪资上涨速度明显高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长, 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用工困难, 公司除了要支付给员工工资基本工资以外, 还要为公司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过高的人力成本成为很多企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职工薪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 企业只能着手于隐性成本。首先,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公司可以对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转型。大多数在校生刚毕业基础理论不扎实, 即使理论掌握了也大多纸上谈兵, 进入公司以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由师傅带领学习, 费劲人力物力后, 还要面临跳槽的风险, 所以企业可以跟高校融合, 全面参与到高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例如轴承专业学生学习轴承应用技术, 公司的骨干可以作为专业的主要讲师, 实习期带领学生进入公司参与具体实践, 毕业后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 这样公司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在招聘高校学生后面临的后续培训成本, 而且招聘的员工是整体能力强, 工作高效的人才, 而不仅仅是实践、社交能力差, 只会埋头考试的员工。其次, 目前, 还有很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 一方面不仅工作负担重效率也较为低下, 人工毕竟会容易出现计算或者数据信息整合错误, 数据分析出现偏差的情况, 另一方面当前工人薪资也是日益增长, 企业应当向“人工智能”方向转型, 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3.3 改革要求以大数据为背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侧重点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量转为侧重效益和质量, 因此会计工作也要将侧重点置于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会计报告信息, 吸引更多的投资, 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管理会计则针对主要针对企业内部, 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 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 可以随时按照企业实际状况更改方式。财务会计实际上反映的是过去, 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而管理会计不仅分析过去, 而且还要根据财务会计资料预测企业的将来并做出规划, 两者之间必须融合才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构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体系, 不仅能使得会计理论愈加完善而且能够使企业的会计活动与企业现有的经营活动保持一致, 满足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提等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而如今又是大数据的时代, 而会计领域上, 也已经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一体化处理, 并且实现高度融合, 下一步就是在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有保证的基础上, 将企业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相结合, 建立更为高效用途更为广泛的大数据, 为企业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譬如供给侧改革中的“去产能”任务, 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出产能过剩, 导致产品积压固定成本增加, 影响了企业收益, 会计想要根据外部市场的需求信息来为企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就要收集外部市场需求量信息, 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未来企业产品的产量。传统的根据本公司财务报表得到的信息很片面, 将本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对比分析出企业优劣势, 为以后转型升级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具有时效性, 但是做到这一点很难, 财务报表的制作一般都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市场环境变化迅速, 等到报表信息出来再进行分析很可能信息失真, 所以会计与大数据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4.结束语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供给带动需求, 企业才能够真正掌握主动权。改革提出的方案“三去一降一补”与会计工作环环相扣, 企业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环境, 会计工作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从而使企业与改革相互拉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日益壮大。
参考文献
[1]石振河.浅谈供给侧背景下财务会计改革[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7 (03)
[2]程晓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 2017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