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允价值在国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地位举足轻重, 探讨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在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研究过程中, 各类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就目前我国现行的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方法, 其中一些问题和看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 公平交易; 会计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为具有“可验证”和“可靠性”,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会计计量的统治地位。现代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到今天, 特别是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具有的没有成本或初始成本很低的特性, 而历史成本只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过去价值, 沿用历史成本已经无法对金融衍生工具等进行有效的计量, 也难于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等存在的实质风险。另一方面, 市场价格波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大, 资产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而不是单纯的受到资产历史成本影响。因此, 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生成的会计信息在现代资本市场中越来越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其有用性 (相关性) 受到了极大影响。单纯地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只依赖于历史成本计量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会计计量方法需要有效的突破原有的传统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计量应势产生并在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
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是资产、负债的现时真实价值, 这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 是做出重要决策的主要依据。公允价值会计目前已成为国际会计的主流趋向。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 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 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 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类型的。
公允价值定义隐含的假设:
(1) 为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 交易双方应该彼此平等, 自由的进行交易。
(2) 为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 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 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对公平交易进行补充定义及说明。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在财务困难或面临重大经营规模调整, 缩减时候, 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公允的, 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价格。如在债务重组时, 债权人对债务清偿的价格往往需要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在这种情况下, 其债务清偿的金额并非是该债务的公允价值。
(3) 为交易双方应是熟悉情况的, 这一假定仍然是对公平交易的补充。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不熟悉交易对象的情况, 其形成的交易金额很难说是公允的。如在古董市场的交易, 交易一方如根本不知道古董的实际文化、艺术价值, 其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公允的, 反过来说, 如在拍卖会上, 已经对拍卖的古董真伪、文化、艺术价值作出了充分的说明, 交易双方熟悉所有情况, 其拍卖形成的价格一般来说是现时的公允价值。同等情况下, 在股权交易中, 如该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或存在重大错误导向, 往往导致投资者错误的进行投资决策, 从而导致投资亏损。如在国资企业进行改制过程中, 经营者故意压低经营业绩和资产的公允价值, 就会导致进入者以较低的价格取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从而导致所属资产的流失, 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 因此, 类似的交易形成的股权价格是不公允的。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其重大影响
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
新会计准则确定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 在具体准则中也普遍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 除基本准则以外, 一共38个具体会计准则, 其中与确认和计量相关的准则27个 (其中包括生物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建造合同等6个特殊行业或交易事项具体会计准则) , 11个报告和披露相关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被运用到了其中的16个确认与计量相关具体会计准则, 涉及到了企业大部分日常确认与计量的会计活动。但是, 公允价值的采用也并不是毫无节制地, 会计准则在采用公允价值的同时, 也对公允价值的可靠取得及其详细披露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在使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 需注意交易费用 (购置、处置费用等)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修订。如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 交易费用不计入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 在对其他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 交易费用一般被计入初始确认的金额等情况。在对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时, 一般不扣除预计处置需要发生的交易费用, 在进行减值会计计量时, 则需扣除处置费用后再进行计量。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重大影响:
(1) 对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模式的重大改革
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在长时间内成为我国会计的首要会计目标, 其他则被看作是次要的。然而, 在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 使得会计的目标由主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信息, 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无论如何, 在可靠性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相关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 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 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说明我国在会计目标问题上由受托责任观开始转向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 也是会计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设施作用的重要标志。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 是我国经历的一次重大会计改革。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 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2) 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
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 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新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并在16个确认与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 这表明了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尤其是美国、欧盟等世界经济巨头们宣布:中国因为有了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所以建立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体系, 这同样也说明我国因为建立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体系, 从而具备了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要件之一。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发布和实施, 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意义深远。
三、公允价值的确定
我国曾在1998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短暂地运用过公允价值, 后来由于其被上市公司大量操作利用来操纵利润, 再加上当时市场条件不成熟, 公允价值的确定没有形成一套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的方法,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 造成上述两个会计准则不得不取消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 而改回以历史成本来计量。
因此, 公允价值能否可靠的确定并且不被滥用, 是公允价值会计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也是其被社会公众所认可、接受的必要条件。在新会计准则中, 接受了以前运用公允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配套的制定了公允价值运用和确定的条件及方法, 也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使投资者和会计信息阅读者得到更为充分的公允价值信息。以上的措施, 使得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会计制度上得到了充分保障, 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正确判断和理解。
四、公允价值会计的挑战
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运用中, 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 公允价值的运用, 突破传统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理念, 如公允价值变动使企业的净资产或利润构成了重大影响, 会计人员适当的运用和确定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构成重大影响, 要求社会公众接受和承认及理解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信息的反映形成的重大改变尚待时日。另一方面, 在目前阶段,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或者说其能否被可靠的确定, 需要会计执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公允价值能否被可靠确定, 从会计技术和方法以及制度本身来说, 并不存在重大问题, 问题是它是全新的一套会计方法和技术, 会计执业人员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公允价值, 尚需时间的考验。同时, 社会公众对公允价值的正确理解, 并运用到企业分析和其投资决策上, 也需适当提高素质。
总之, 公允价值被反映到会计信息上, 对企业资产负债和利润、市场风险管理反过来也构成了影响。因此, 公允价值的运用, 是要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让公允价值会计在市场的风云变化中, 能够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 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市场的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和化解行业风险。所以说, 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 应当坚持使用公允价值会计, 不断完善其理论和方法, 并积极参与国际上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全球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
参考文献
[1]宋王军.浅谈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4) .
[2]刘佳, 薛玉玲.浅谈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16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