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建设中国式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致谢
发布于:2015-07-17 共7679字

  绪论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时间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要点上。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而这里讨论的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则更进一步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具体实施策略,以便使其更适于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就一个数据来看一下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数轴横向为年份,纵轴为年度命中率。每个点对应年度每百万期刊或论文中企业文化一词的命中次数。数据明显表明企业文化研究每年呈递增趋势,并且超过对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等管理名词的研究程度。一、企业文化和中国式企业文化的含义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教科书上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

  (二)中国式企业文化的含义

  中国式企业文化顾名思义,在企业管理中注入中国传统元素,使之更适合于在中国的经济条件下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进入中国淘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同时也引领了一次新的管理革命。企业文化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本土企业不断吸收创新技术、管理方法等同时,这其中企业文化一直是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崛起,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好,中国也在不断进行产业改革、技术创新等工作,这同时适于中国企业成长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中国式企业文化在此孕育而生。

  二、外资企业文化与中国式企业文化的区别

  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下面我们仅对能代表东西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美国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

  美国的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职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常常把企业的创业者或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推崇为英雄。企业对职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 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求企业目标的实现。职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

  (二)欧洲国家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价格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祟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欧洲人还注重理性和科学,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

  虽然欧洲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是相同的,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欧洲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差别。 英国人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世袭观念强,一直把地主贵族视为社会的上层,企业经营者处于较低的社会等级。因此,英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比较讲究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不是用优异的管理业绩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加入上层社会,因此在企业经营中墨守成规,冒险精神差。

  德国人的官僚意识比较浓,组织纪律性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德国的企业管理中,决策机构庞大、决策集体化,保证工人参加管理,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论证,但决策质量高。企业执行层划分严格,各部门负责只有一个主管,不设副职。职工参预企业管理广泛而正规,许多法律都保障了职工参预企业管理的权力。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参加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来实现。

  (三)日本的企业文化模式与管理特点

  日本是一个单民族的国家,社会结构长期稳定统一,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共同性。同时,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侧重“和”、“信”、“诚”等伦理观念,使日本高度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些决定了日本企业文化以和亲一致的团队精神为其特点。“和”被日本企业作为运用到管理中的哲学观念,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以团队精神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一致地维护和谐,互相谦让,强调合作,反对个人主义和内部竞争。企业是一利益共同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具有一致性。企业象一个家庭一样,成员和睦相处,上级关心下级,权利和责任划分并不那么明确,集体决策,取得一致意见后才作出决定,一旦出了问题不归咎个人责任,而是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企业对职工实行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工资制。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但它并不封闭守旧,革新精神强,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中重视科学技术和理性管理,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受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僚买办控制的企业中,劳动者处于被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平等,有的只是愤怒和反抗。在旧中国,具有一定代理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才存在,它是由老一代的民族企业家所倡导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文化也如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因素。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如50-60年代出现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就是这种观念和精神的代表。所谓消极的一面,是这种集权管理模式强化了“官本位”观念,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显得无力。特别是在极“左”思潮的干预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政治挂帅绝对化,严重阻碍了企业民主制度的建立和监督制度的形成。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法律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于具体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稍后再作讨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来自[万方数据]的统计报告:图为研究企业文化趋势,图中横向为年份,纵向为关键词年度命中数,例如06年,每百万期刊或论文中关于“企业文化”一词就有600篇。逐年呈上升趋势。有图可以看出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状况少得可怜并且明显起伏不稳,并且有明显整体呈下降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对研究中国企业文化方面有着很奇怪的波动,并有趋势呈整体下降的状态。在现状的中国,主导经济还是由中小企业带动,所以可以总结出现状的中国仍有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中国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如何建设中国式企业文化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一)建设中国式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1.从社会背景状况考虑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和西方文化截然的差异性文化背景。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间接性的有着社会文化的束缚影响。中国一天天在世界中崛起,中国决不能丢弃传承了几千年的悠久文化而把西方文化当做主导文化。所以建设新中国的同时,想要以经济为引领中国崛起的话,必然要建设中国式企业文化。

  2.从经济形式考虑

  随着“金砖四国”的出现,中国已日趋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引领者,这对中国中小型企业是个很大的机会,但同时也是在考验这些中小企业在风口浪尖之时能否存活下来的时刻。世界很看好中国这块大蛋糕,而中国企业如果也想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分得一杯羹必然首先要征服中国本土的市场。而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中国社会主义环境下,我们必须要综成功国家优秀企业文化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举例来说,同属亚洲的日本是中国的友好邻居,是公认的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世界强国。日本不仅吸收欧美先进管理理念同时也在建设一个个适于自己国家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创造了伟大的管理模式方法“JIT”.日本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走向成功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一下效仿日本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建设祖国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文化建设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建设中国式企业文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1.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原则

  (1)强化以人为中心。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2)表里一致,切忌形式主义。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4)不能忽视经济性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面讨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中,虽然并不涉及“经济”二字,但建设和实施这些内容,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称文化战略。

  2.中国式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在自觉地吸收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理论的积极成果同时,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它还具有以下的性质。

  (1)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它不仅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且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证明,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教育职工群众,武装职工群众,才能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所包涵的企业物质生产过程理论、价值观念、经营宗旨、管理信念等内容,也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其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

  (2)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务实思想等都是值得增值开发的内容。中国民本思想自古以来就相当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专制行为。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自然要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并通过这一思想的开发利用,使职工群众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中国民族坚持人的平等性,认为“人皆为尧舜”,这正是过去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的增值开发并用于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将为企业职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倡导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运行机制。务实精神要求人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对此如能发扬光大,必将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

  (3)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以这一理论为指导。

  3.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该模式注重“人治”,而非“法治”,结果一切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执行时往往因人而异,常常被打破,由此造成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人格,企业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其次,该模式提倡“平均主义”和“好人主义”,忽视了企业成员中实际上存在着好、中、差三部分人这一事实,这样做的客观结果是使处于“中”、“差”状态的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经常处在“不死不活”的落后状态;再次,该模式片面信奉“仁者爱人”观念,在客观上助长了许多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干扰了企业正式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使正式组织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其次,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足,在具体操作中就出现了误导。满以为喊喊口号,多竖几个标牌就是企业文化。其实,就算让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把那些口号、信条倒背如流又怎样?全体人员没有统一的文化价值理念,没有领导人的认同,没有领导人的主导和把持,一切都是空洞的,没有执行力的口号而已。

  第三,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它最终的绩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偏重在企业的形象战略CIS上,对内部的塑造及顾客的价值观上重视不够。从企业文化的最终职能来说,它的绩效是可以直接体现在经营业绩上的。

  第四,许多企业文化工作不足是由于无正式部门和领导不重视的原因造成的,然而更多的原因是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不高造成的。这说明当前企业文化塑造的主要障碍是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忽视,将企业文化从属于传统企业管理中的某一环节,没有将它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相提并论;这是企业文化不足的主要因素。

  第五,由策划部实施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误解: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造势,搞形式主义。而将这项工作放在党委工会则绝对是中国企业文化政治化的表现。

  (1)中国企业文化问题解决

  其一,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一种塑造作用。好比水泥能够将沙石、砖头、钢筋,融合在一起,构筑起摩天大楼。能够统一员工在思想、价值观念上的认识,产生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向心力。

  其二,企业文化的建设,光有好的方案而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也是白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由老总带头,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创建委员会或企业文化工作小组,来负责方案实施、过程监控及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的工作。

  其三,所以在强调建设企业文化同时,应着重强调多从领导者自己和中高层管理者中作企业文化培训,毕竟权利掌握在这些管理者手中。尤其是针对领导者的个人修养,直接影响着今后企业未来的企业文化走向,也就间接性的指引着公司未来的走向。只有领导者把企业文化灌输给那些中高层领导者后才能间接地把影响圈逐渐扩大到每个员工身上,使企业文化能真正融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理。让企业文化能真正的发挥到它的最大效用。

  其四,企业文化推动技术创新。在结构调整,边界融合与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锐不可挡的今天,我国企业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的严峻考验,面临着在核心技术创新、品牌形象创新以及产品发展领域的严重落差,我国企业如何能够把握住大好机遇,以优势文化在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跨国企业如何把握在中国发展的最佳良机,寻找与中国文化的最佳融合点?这些都是中外企业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产业发展的前沿与核心问题。目前一些所谓的企业文化,仅是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企业文化碎片,没有形成企业家文化风格,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宣传过程中,应加强企业文化风格,同时也应加强企业家文化宣传,特别注重要在行业内确定企业领导人的精神领袖地位。把企业领导层、个人宣传和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公关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好的宣传效果。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方式,它主要从感性因素出发,来充分调动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通过精神上的趋同而导致行为上的一致。

  言而总之,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运用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应及早认知走中国式企业文化的道路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是决定企业长期存亡的根本。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1
  [2] 孙启明。中国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构成要素来研究。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杂志社。2010年第二期总第168期。
  [3]《中国企业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2003年第10期
  [4] 温永传,《浅析企业文化》,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10-11
  [5] 路易斯·普特曼。《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金永生。《市场营销学通论》。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3-147.
  [7]胡永铨。《国际营销禁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119--170.
  [8]张光忠。《世界营销比较》。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67--135.

  致谢:感谢在本人在收集材料并撰写时给予本人帮助的所有老师、朋友、领导等。

相关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