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法律毕业论文

劳动者心理健康法律保护机制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08-16 共1850字

  摘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 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在法律意义上最主要的主体, 是市场经济价值实现最主要的贡献者。以劳动者职业为本位, 面对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威胁因素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水平受到了很大挑战, 因此, 切实从法律层面上建立完整的保护机制, 维护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本文从劳动者心理健康的法律保护入手, 以相关调整性、构成性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为主, 进行理论剖析, 阐述我国劳动者心理健康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现实问题, 借鉴国外相关理论, 尝试提出我国劳动者心理健康法律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劳动者; 职业心理健康; 法律保护;

法律毕业论文

  一、劳动者及职业心理健康

  (一) 劳动者的概述

  在法律意义上, 劳动者有广义、狭义之分, 其广义是指享有劳动权利, 履行劳动义务的公民;其狭义仅指职工。职工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关系 (但并不一定是劳动法律关系) 的公民, 此即一般法律意义上的职工;其狭义仅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 此即劳动法意义上的职工。1本文采用广义法律解释, 职工指的是, 由用人单位所录用 (雇佣) 并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二) 职业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实现的重要内容, 职业心理健康是现代经济中健康指标的重要评价环节, 指的是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或工作状态中的心理健康状态。2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在法律意义上, 职业心理健康已经关系到劳动关系能否稳定的存续关键。

  二、我国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的法律保护

  从法律体系整体看, 在我国, 针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法律规范体系相对完善, 已经有《劳动法》、《职业病预防法》、《精神卫生法》等, 但是由于心理健康隐蔽性强的特点, 对于职业心理健康的法律预防和保护显得缺位, 从法律价值角度来看, 只有既注重劳动者生理健康又重视心理健康, 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才能推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说, 对于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显得尤为必要。

  三、主要国家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法律保护考察

  进入现代以来, 随着健康权作为一种法律形式不断深入发展, 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机构的建立, 追求健康的最高标准成为了经济生活中职业劳动者的价值向往,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章程》承认“享有能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3健康权包含身体健康权和心理健康权双重性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职业劳动者的心理问题愈加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现状, 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美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劳动关系作为典型的雇佣关系, 追求禁止歧视, 尤其加强解雇制度, 是美国法律对于职工心理健康保护的特点。在立法方面, 美国基于人权保护的大层面下, 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制度, 比如于1935年颁布的《国家劳动关系法》、于1964年颁布的《民权法案》, 又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反对就业年龄歧视法》、《美国残疾人法》、《公平报酬法》等。

  四、我国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法律保护的对策

  (一) 完善现有立法体系:

  立足中国现在的法律体系, 已有《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针对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进行了阐述和规范。从劳动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都可以看出, 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是注重对劳动者的保护, 进一步完善中国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保护法律制度也是基于劳动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目的及原则, 从而使得职业劳动者心理健康的法律保护更显中国特色。

  (二) 强化劳动监察的执法:

  加强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 它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执法部门, 目前广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劳动监察具有法定性、行政性。在我国县级以上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根据需要配备劳动监察员, 来从事劳动监察工作。我国的这种配备机制从目前来看在根本上还不能完全有效的保护劳动者心理健康权利或者换句话说达不到“偏向性”保护的效果。因为就目前劳动监察部门人员的配备数量看, 我国劳动监察部门执法的范围过于宽泛, 其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和准确度也难以保证。目前当务之急应强化与完善工会集体协商维权机制, 大力推荐企业工会的组建与运行, 让广大劳动者参与其中, 且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全兴.劳动法.第2版[M].法律出版社, 2004. 95.
  [2] 本刊采编部.关注职业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J].企业文明, 2018 (2) .
  [3] 毛俊响.试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健康权[J].西部法学评论, 2008 (2) :118-11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