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法律毕业论文

农村基层普法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07-10 共3570字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工程的建设, 农村普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事务, 在农村基层普法教育能够给新农村基层教育打下基础, 为我国进一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农村基层普法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需要驻村干部大力的宣传和指导, 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不断加强对普法教育的重视程度, 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 普法教育; 对策研究;

法律毕业论文

  一、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但是在法治层面上的教育却很薄弱, 我国的普法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多种方式推广, 为了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 保证基层的普法效果, 必须提高对于农村基层普法教育的对策与研究,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法律普及还很欠缺, 在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群众受教育水平的落后为法律普及带来很大的困难, 普法经费欠缺, 制定的政策无法落地执行, 身处一线的普法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低, 也无法对群众给予科学的引导和普及。如何最有效的将普法教育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的法律意识, 推动新农村的法制建设,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

  二、我国农村普法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 农村普法教育网络水平的发展

  随着普法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行走在一线的普法队伍越来越多, 我国的基层普法队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基层的普法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目前阶段, 普法人员主要来自社会上的人员。但是随着普法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单纯的依靠普法队伍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 为了继续提升普法的效果, 同时适当削减人工成本, 结合目前日益发达的网络系统, 依靠专业的法律队伍, 更好的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网络普法队伍的建设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 最大程度的节约社会资源, 农村普法教育网络水平的发展, 有效的提升了基层普法的水平。

  (二) 农村普法方式的逐步改善

  基层普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普法的方式有关, 合理高效的普法方式既保证了普法的质量也能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 采用多种方式, 例如出黑板报、发宣传资料、上门进行法律援助等, 立足实际的法律案例, 提高农民对于法律的认识程度。应当不断的创新普法的方式, 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 不能不顾感受一股脑的灌输, 这样效果不仅不明显, 还会让农民产生抵触心理。定期组织农民观看普法栏目剧和法制电影, 用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 让群众更容易接受, 在普法工作开展时, 应当注重与地方特色的结合, 以群众身边的事情作为范例, 群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 普法内容突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发展的根本战略。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必须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普法工作人员比如加强对农村经济的认识, 剖析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围绕经济发展的模式展开普法教育工作, 工作人员熟悉目前开展普法教育的优势。普法工作引导农民对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明确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合法, 什么样的经济活动违规,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谋取经济效益。

  (四) 构建和谐的农村普法环境

  缺乏法律知识作为依据, 在基层容易累积群众内部的矛盾, 通过普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农民认识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 这给他们的所作所为提供了行为规范, 及时的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化解内部矛盾, 能够让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加强群众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 更好的建设新农村的碧水蓝天, 法律知识的宣传, 让环保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为构建社会主义绿色农村贡献力量, 同时创造出和谐的基层社会文明, 推动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

  (五) 农村教育普法的效益发展

  在过去, 农民遇到了法律上的问题, 常常束手无策, 既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也不知道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当农民在经济方面、社会关系处理方面遇到问题时, 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农村法律知识的普及, 让群众有了依靠的力量, 寻求法律援助, 和律师一起搜集资料为自己辩护, 在诉讼的程序上更了解, 农民打官司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农民通过合理的渠道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诉讼, 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觉醒, 帮助农民自身维护了合法权益。在以往, 农民是法律上的弱势群体, 现在, 接受法律知识后, 农民逐步的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 农村人口数量大, 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为一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比如说征兵工作、献血工作和群众的选举、监督工作等。

  三、农村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陈旧观念难以深化

  由于封建思想在农村仍有滋生的土壤, 新农村新思想并没有完全的普及到每家每户, 一些群众依然缺乏法律意识, 基层的工作很琐碎, 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会大大拖慢办事的效率, 造成工作的堆叠。法律宣传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法律问题的管理和操作, 当村民之间出现矛盾时, 人们按照传统寻找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公道, 往往忽略了法律的存在。涉及到农民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 有时会引发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情况下, 法律无法被有效的执行, 普法不到位, 群众对于一些法律条文产生歧义, 甚至对于一些规定产生怀疑, 这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还会给日后的执法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农民坚守着陈旧的观念, 缺乏明确的法律目标, 农村的法律普及很难继续深入下去。

  (二) 基层民主法治教育工作滞后影响教育工作

  在基层群众自治的干部选举上存在着漏洞, 一些地方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选举。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 群众难免受到影响, 认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对于政治和基层组织没有意义, 所以依法办事的理念没有在群众中形成, 加上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低, 在民主法治教育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的农村社会主义管理趋势不容乐观, 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对于执法不公现象造成的不公平难以处理, 国家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从而提高农村法律制度教育工作的深入化开发, 完成有效的民主法治教育建设。

  (三) 法律职能的软弱造成发展迟缓

  法律普及工作的开展, 依赖于基层干部的响应和支持, 由于基层干部意识不到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经常在工作开展时不作为, 相关的职能部门也没有出台策略进行约束管理, 没有明确的考核和指标, 基层干部的管理流于形式, 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在村一级的普法网络形同虚设, 工作的进展程度无人管, 每一项普法工作都举步维艰。

  (四) 素质低造成无法创新普法教育

  由于农村的普法基层干部一般都是村组的党员干部, 文化素质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 有的虽然经过了培训, 但是培训的时间较短, 这些造成基层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法律管理水平, 不能很好的进行有效的系统化法律管理。即使对村干部进行法律培训,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村干部依然无法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 给法律普及造成很大的难度。

  (五) 农村普法活动经费落实效果不足

  受当地财政影响, 一些农村普法活动经费没有按照要求正常发放, 经费上面的空缺直接导致了整个宣传活动的受阻, 没有经济上的支持, 很多项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 为了节省预算, 普法工作只能从简进行, 这对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上支出的活动经费遭到了挪用, 在普法活动的考核上敷衍了事, 并没有踏踏实实的做普及。

  四、农村普法工作的策略研究

  农村普法是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 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创新普法的方式和手段, 让农民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关键时刻敢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基层普法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能够带动群众的法律理念。

  (一) 创新农村的普法、增强普法效果

  破除传统的封建思想, 在普法讲法的过程中以农民为中心, 切实考虑到他们的利益, 把法治教育列为各项宣传教育的重点问题, 加快完成立法普法工作, 让普法活动有法可依, 深入开展全方位的普法教育,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 不能仅仅浮在表面, 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地方财政应予以支持, 确保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二) 创新农村普法管理体制, 增加普法的实效

  创新农村的普法体系, 能够给普法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选择合适的普法载体是一项重要的事情, 在法治资料的撰写时应当考虑到受众的文化程度, 走基层上门提供法律服务, 建立法律咨询室, 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 增强群众对于法律的信心, 根据农民的需求开展工作, 建立系统的普法体系。

  五、结语

  总的来说, 通过了解目前农村普法工作的现状, 在目前的工作状态下存在着的问题, 普法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农村的经济形势, 综合考量农民的自身利益后制定普法的策略, 不断创新普法的手段, 增强普法的效果, 把法律条文上的规定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让基层普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储洁印, 李思川.农村常见法律纠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 刘笑宇主任律师.共创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普法讲座[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3] 廉德禄, 欧阳苏芳.农村法律知识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
  [4]朱古律.维权与信访法律知识问答[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