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国有企业重组是当前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与我国国有企业进行转型、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一种特殊问题, 这也是我国特有的经济特色, 但在实际进行企业重组的过程中, 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财务方面的风险, 这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国有企业重组中, 应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力度, 并对于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发生的原因, 并出台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而避免发生财务风险。
关键词:国有企业; 重组; 财务风险; 规避;
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 针对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 要努力进行完善工作, 将原有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传统体制进行改革, 从而加快我国的经济布局和发展, 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进而做出国有企业战略性的重组, 如此, 就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或者是增值的效果, 在推动我国国有资本变大、变强方面,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国有企业重组还将继续, 并会用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企业的优化和结构布局调整工作, 进而提升国有企业在当今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但在现今从国有企业重组的实际情况来看, 仍然应该提高关于风险预防的重视, 从而提高国有企业重组的效率,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经验, 为未来的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财务风险种类
在国有企业重组的过程中根据重组的阶段就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
(一) 国有企业重组前的风险
在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工作之前, 很多企业对于所要进行并购的对象没有充分的了解。例如, 所要并购企业的实际经营、资金、债务等多方面的情况, 因为无法详细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 进而就会在重组前的谈判环节产生很大的风险, 或者企业对于一些不在表面的风险没有能够仔细的识别, 从而在财务方面就会付出超过预算额度的资金, 这样的巨大差距也是企业财务的主要风险。首先企业对于估值的环节就存在了很多大的财务风险隐患, 主要是由于企业没有获得完整的信息, 因此对于风险、估值等没有准确的判断, 连带产生错误的企业重组计划和预算, 这对国有企业重组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没有办法获得应有的收效, 还会产生一些突发性的问题, 从而造成国有企业财务出现窘困的情况。其次, 在企业重组工作之前, 没有准确的估值导致与预判方案之间失去协调, 甚至影响到企业整个季度或者是年度的财务预算、决算等多项问题发生, 不仅如此, 连带在重组期间产生的收支、绩效等方面都出现很大的出入, 进而就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如果我国的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 企业就会收到财务情况的影响, 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 国有企业重组中间环节的风险
在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包括融资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重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采用融资的手段, 但应用的融资方法、渠道存在问题的话, 就会导致企业在重组中发生资金供给及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 例如, 国有企业的重组方式是并购重组, 但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或者是资金短缺, 就要依靠拆解等方式进行融资, 但是这些融资的方式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利息, 从而就在本金之外产生了额外的债务, 如果在偿还这项债务的过程中, 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 则无法保证企业还可以持续经营, 甚至会导致企业宣告破产。即便企业偿还了相应的债务, 也会在短期时间内没有足够的周转资金, 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计划, 无法达到企业预期的应有收益。企业也可以通过出卖资产的方式进行融资, 但这种融资方式会导致各种融资效率不够的情况。企业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 如果周转资金出现问题, 就会降低企业的生产力, 从而影响到财务状况, 甚至导致企业发生倒闭的风险。
(三) 国有企业重组完成后的风险
在国有企业完成重组工作之后, 首先就要开始的是企业整合, 在这期间存在的问题多数是由于在重组的前期所隐含的财务风险, 因为重组工作得到的数据、信息更加明了, 进而就导致财务方面的压力倍增。例如, 一般被并购的企业会隐藏一些债务或其他负面的问题, 这都是导致重组后开支、收入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 这些都是企业在重组工作完成后, 真正的接手企业的信息才会了解到的问题, 如此, 就需要二次资金投入才可以进行补救。
二、国有企业重组中的财务风险规避方案
对国有企业重组中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主要就是保证重组后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提升企业的经营收益。因此, 在本文中针对国有企业重组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规避方案。
(一) 价值评估风险规避
价值评估工作是企业进行重组工作的总要组成部分, 也是核心部分, 因此, 在重组活动中, 应该努力做到资金投入和财务风险呈现对等的形式。在进行首轮交易、成本基数计算中, 就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深入研究和了解企业的资源、财务等情况, 基于此制定出重组的计划和方向, 并针对重组项目进行评估, 同时要出台多种有效的计划和方案, 最终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好的方案。在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中, 应该侧重于使用财务分析办法, 无论是企业的财务报表, 还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 都要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和科学性的评价, 进而通过已有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模拟分析, 尽可能提前发现重组工作中会遭遇的风险, 针对分析出的风险制定出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 融资风险规避
在融资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与企业自身的财务方面相关的风险和收益, 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 如果制定出的方案没有足够的风险规避能力, 或者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就应该不予使用, 或者是谨慎使用。首先, 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的融资方案, 主要目标是保证在融资后, 企业仍然有足够的可操作资金, 进而就会减少财务的压力。在重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预期成本与实际成本两者之间存在出入, 尤其是重组工作的耗时增加,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成本之中, 基于此, 选择符合企业情况, 进而选择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进行融资。其次, 企业应该在支付环节中进行风险规避, 从而降低资金运作、流通的压力, 比如可以尽量少使用单一的支付方式, 特别是现金支付的方式, 这种方式会直接造成给企业资金短缺的影响, 应该提高重视, 并减少使用。
(三) 重组后风险规避
国有企业重组后进行的整合和经营活动, 决定企业在重组活动之后能否会产生良好的实际效益。在重组完成后, 必须要确定重组后经营的方案, 并进行反复确认, 从而确保企业在重组后有足够的能力、条件进行新的经营, 再者, 还要对企业所要经营的项目进行保值和估算, 包括经营项目中的预期收益, 以及经营项目的市场价值等, 进而选择效益最大化的经营项目作为企业重组后的经营项目。
在企业整合之后, 根据重组后企业的情况, 迅速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进而就可以提高企业资源调配、优化提高效率, 企业还可以利用新的财务系统, 对重组后企业初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而针对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应该通过培训等方式, 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 并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化, 进而也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在企业重组完成后, 还要立即进行内部的秩序整顿工作, 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 要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核心, 利用各种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利用预算管理的制度, 并严格制定、实施企业的预算、决算等方案。
三、结语
国有企业在重组的活动中,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类别的风险, 而所有的风险之中, 最重要的就是财务风险, 因为财务风险会关乎企业在重组以后的生存、经营、发展等所有的内容。而导致企业重组发生风险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不仅有意识、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还包括制度、人力等方面的诱因, 这些方面的原因, 无论哪一方面的诱因, 都会对财务风险产生很大的威胁, 因此, 必须针对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 从而根据风险的诱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高效的风险规避计划和方案。因此, 要避免国有企业在重组活动中产生财务方面的风险, 就需要在重组中做好财务风险方面的预防工作, 从而给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和经营环境,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中, 国有企业应该提高重视的问题, 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谷万松.国有企业重组中的财务风险与规避[J].中国集体经济, 2019 (5) .
[2]陈群娣.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债权和债务处理探究[J].时代经贸, 2018 (18) .
[3]齐文颖.国有企业重组业务的税务风险控制及纳税筹划[J].纳税, 2018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