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子病理学是我国近几年来病理学诊断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主要用于肿瘤分子分型、靶向药物治疗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型和诊断等领域。目前分子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杂交、免疫荧光、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及PCR技术等,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有更多的分子病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但是我国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 尤其县级以下医院的分子病理几乎为空白。本文就近几年来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分子病理学; 病理学; 精准医学; 发展现状;
在当今新兴生物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病理学正经历着学科的重新布局和改造, 即从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到分子的各层次整合, 使病理学和多个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分子病理学[1]。分子病理学主要是应用分子水平实验来检测组织或体液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疾病, 是对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的研究, 并为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的设计、分子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依据的重要学科。由于分子病理学是在核酸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 进而给传统病理学注入了生机[2]。
目前分子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杂交、免疫荧光、DNA序列分析、基因芯片及PCR技术等, 其中一些方法已被用于常规病理诊断中。分子病理学的应用使我们对疾病的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 尤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它使肿瘤患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同时也对传统病理诊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开拓了病理学的领域, 使病理学从单纯疾病诊断延伸到临床治疗过程, 不但为寻找肿瘤新的靶点提供了线索, 通过基因检测也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3]。在精准医疗的新时代, 正确的靶向治疗前提是准确的病理诊断[4]。
1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发展
病理组织学是指对病理组织客观形态的认识, 随着病理形态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疾病被发现和描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各种新型成像技术的发展, 形态组学被提出, 包括从传统放射、超声、磁共振成像到大体器官改变的宏观形态组, 组织病理为核心的微观形态组、显微技术为支持的纳米形态组, 以进一步实现从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分子水平的形态展示[5,6]。更重要的是, 形态组学的发展将实现对疾病从不同层面的整合性认识, 也就是从影像学到病理学, 再进一步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集合性观察。因此, 病理诊断不再局限于组织、细胞水平的诊断。
2精准医疗时代下分子病理学占居核心地位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 病理学研究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尤其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 分子病理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和融入, 在肿瘤精准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分子病理诊断是对传统病理诊断的补充和完善, 对遗传物质 (DNA、RNA) 及其产物 (蛋白质、酶) 进行检测, 进而从DNA和RNA层面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同时揭示疾病的内源性基因突变、表达异常以及外源性基因的存在, 以更深入、精确和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 从而使传统病理学诊断得到进一步发展。换而言之, 传统病理学已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跨入综合性更强、更全面的分子病理学时代, 由此病理诊断的内涵更加丰富, 使病理学诊断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疾病预防及预后判断等方面。
3基层医院分子病理学发展问题
精准医疗环境下基层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学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病理学界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现实。由于历史、工作环境等诸多原因, 我国病理从业人员数量少, 分布严重不均, 与大型医疗中心和医院相比, 我国基层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结果。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医院病理科条件差, 病例数量少, 不具备开展分子病理检测的条件。 (2) 病理科医师和技术人员对分子病理学认识不足, 对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及标本规范化处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 (3) 由于以上原因难以满足规范化分子检测的要求, 从而严重影响分子病理检测的结果, 这已成为分子病理学发展的瓶颈问题[8]。我们应当认识到无论从卫生经济学还是从我国病理界的现状看, 让每一个基层医院病理科均开展分子病理学检测工作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应当努力寻求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分子病理学科学发展模式, 从病理界自身层面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分子病理学知识水平, 加强分子病理学检测能力建设[9]。精准医学已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热点方向[10], 因此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权衡利弊并提出不同层次医院分子病理检测要求和标准, 努力争取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认可。在加强三级医院分子病理学建设的基础上, 强化对口支援工作, 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分子病理学均衡发展, 以满足精准医疗环境下临床对分子病理学检测的需求。
总之, 分子诊断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方面。分子病理检测技术并不能够取代传统病理诊断技术, 而是丰富了其诊断的手段。新的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必定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今后的病理报告将是传统组织学诊断与分子病理学诊断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因此有条件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分子病理诊断, 并加强相应的质控管理, 以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波.精准医疗时代的病理学发展[J].协和医学杂志, 2017, 8 (Z1) :117-121.
[2]董贺, 孙青.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7 (2) :73-77、82.DOI:10.3969/j.issn.1674-6929.2015.02.001.
[3]张子杰.分子病理学与乳腺癌的靶向治疗[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9 (12) :515-516.
[4]郑杰.积极规范地开展肿瘤靶向病理诊断[J].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3, 42 (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