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比较文学论文

《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的创作技巧对比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4668字
摘要

  一、《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的故事情节比较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两大乡村山庄为背景,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仇恨、报复、爱与平和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希刺克里夫是一个自小被遗弃的弃儿,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去利物浦时将其带回呼啸山庄并收作养子,年幼的希刺克里夫深得恩肖先生的喜爱。希刺克里夫来到呼啸山庄后与恩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交好,两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但是恩肖先生的儿子辛德雷则非常厌恶希刺克里夫,经常私下对其辱骂欺负。恩肖先生去世以后,辛德雷成为呼啸山庄的新主人,他对待希刺克里夫的态度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剥夺了他上学的权利,更是打骂希刺克里夫将他当作奴隶一样使唤。而促使希刺克里夫最终走上复仇之路的则是他的挚爱凯瑟琳。凯瑟琳受到了画眉山庄的继承者埃德加的追求,在挚爱希刺克里夫同家世背景更为优越的林顿之间,凯瑟琳选择了埃德加并最终决定嫁给埃德加,于是希刺克里夫在痛苦和绝望之中离开了呼啸山庄。

  三年以后,希刺克里夫带着财富和阴谋重返呼啸山庄,开始了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复仇。希刺克里夫通过引诱辛德雷赌博的方式霸占了呼啸山庄的财产,而后又以欺骗的手段娶到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为妻,并在婚后对其百般折磨,希刺克里夫的报复远不止于此,他将仇恨的火焰蔓延到了下一代身上。辛德雷死后,希刺克里夫收养了他的儿子哈里顿,将其培养成一个无知盲流,同时他教唆自己的儿子小林顿与辛德雷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结婚,借机霸占了画眉山庄的财产。故事的最后,希刺克里夫最终被真爱凯瑟琳的鬼魂感悟,在一个夜晚悄然离世,小凯瑟琳和小哈里顿产生了感情,共结连理。这部横跨三十年、展现两代人爱恨情仇的小说展现了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美好从丧失到回归的唏嘘曲折。

  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将背景放到了大都市英国伦敦,描述了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小说主人公奥利弗的母亲是一个身份不明的未婚妈妈,生奥利弗时难产而死,因此奥利弗一出生就成了血统成谜的孤儿,小说围绕奥利弗的身世谜团展开了一系列以继承权为核心的阴谋事件。主人公奥利弗自小在济贫院长大,从来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他的生活中充斥的都是盗贼、无赖等地痞之流,后来奥利弗出走伦敦,流落强盗窝不得不与盗贼为伍,甚至奥利弗的兄长为了剥夺奥利弗的继承权不惜设计引诱奥利弗盗窃,总而言之,小说主人公多面对都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残酷最现实的社会阴暗面。

  但是与同时期的小说《呼啸山庄》相比,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却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生活环境恶劣的小说主人公奥利弗似乎具有天生的道德高尚感,游走与盗贼、妓女之间,奥利弗却时刻谈吐优雅举止得体,此外面对盗贼罪恶的引诱,奥利弗始终坚持自己的良善本性,即使不惜代价也不与盗贼同流合污。身处黑暗的奥利弗看到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光明,坚守的是人性的善良和高贵。

  二、《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的人物塑造比较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艾米莉所塑造的人物没有纯粹的善恶之分,而是着重于善恶转变和善良人性的回归。

  希刺克里夫作为小说中的疯狂复仇者,他的施虐似乎是造成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大家族悲剧的直接因素,其残酷的报复手段也让众多读者心生战栗。艾米莉在小说中将希刺克里夫塑造成一个深色皮肤的吉普赛人,艾米莉通过女仆奈丽之口交代出“他粗糙的像锯齿,坚硬的像磨石”,这是一个十足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恶棍形象。在挚爱凯瑟琳嫁作他人妇之后,希刺克里夫的善良人性似乎随之消弭,他眼中的世界只剩下仇恨、愤怒和背叛,于是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进行疯狂报复成为他生命的唯一命题,对于希刺克里夫而言只有将自己所经历的不幸遭遇加倍的加诸别人甚至是他们的下一代,才能慰藉他早已被仇恨扭曲蒙蔽的心灵。但是通读小说我们可以发现,艾米莉·勃朗特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并非单纯的善恶对立,希刺克里夫作为《呼啸山庄》中的黑暗式主人公既有传统恶棍令人痛恨的一面,也有底层小人物的生命追求。希刺克里夫曾经也是一个善良的少年,悲惨的生活经历导致了他由善到恶的转变,辛德雷足以把“圣人变成魔鬼”的羞辱与欺压在希刺克里夫的少年时期埋下了阴暗的种子,凯瑟琳另嫁他人的选择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以后复仇成了希刺克里夫活下去的理由。笔者因此认为希刺克里夫即是悲剧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时代悲剧的受害者。

  小说中除了主人公希刺克里夫之外的人物也大抵如是,很难对他们界定纯粹的善与恶。呼啸山庄的辛德雷和凯瑟琳、画眉山庄的继承者埃德加,这些人是希刺克里夫残酷复仇的受害者,但是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阶级壁垒将希刺克里夫逼上了复仇之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又是施虐者。

  不同于《呼啸山庄》中的人性由善到恶再到人性回归的转变,查尔斯·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塑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善即是善,纯粹到没有一点杂质; 恶既是恶,残忍到没有一丝人性。

  小说主人公奥利弗无疑是善良人物的代表,这个在孤儿院长大没有接受过任何正统教育的人物与生俱来的具有优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和良善的本性。在奥利弗被迫与盗贼为伍,甚至差一点被骗成为犯罪帮凶时,狄更斯对他的心理描写彰显了奥利弗舍己为人的善良人格,“他下决心要设法从前厅跑到楼上去向这户人家发出警报,哪怕这个企图将使他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除了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之外,善良人物阵营的其他人物,例如梅丽太太、布朗劳先生和露丝小姐,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拥有慈祥可爱的外表和金子一般闪闪发亮的内心,倾尽所能帮助主人公奥利弗。

  当然与这些善良人物相对应的必定有一群穷凶极恶之徒,他们为了陷害主人公奥利弗而无所不用其极。奥利弗在棺材店做学徒时,老板娘对其可谓严苛残酷,似乎她的生活就是为了给学徒找茬,在这种壁垒分明的人物设定中,狄更斯对棺材店老板娘的外形塑造即为“她长得又矮又瘦,干瘪得厉害,看模样是个刁毒的泼妇。”奥利弗的哥哥蒙克斯为了得到继承权,甚至联合盗贼设计陷害自己的亲生弟弟,为了财产丧失最基本的血脉亲情。狄更斯对盗贼赛克斯的形象设定更是坏事做尽,灭绝人性,他和费根一起进行各种杀人劫财的强盗活动,甚至为了宣泄自己遭到背叛的愤怒而残忍的杀死自己的未婚妻南茜,最后更是人性灭绝近乎疯狂,将自己疯狂的勒死。

  我们可以发现,像《雾都孤儿》中这种纯粹的至善至恶的“扁平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查尔斯·狄更斯的这种人物塑造方式充满了他的浪漫现实主义观。

  由此,我们发现《呼啸山庄》的人物塑造手法相对来说比较立体,艾米莉·勃朗特的描写着重于人性的善恶转变。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席卷到呼啸山庄这样的乡村小镇,社会贫富分化、阶级壁垒森严,诸如辛德雷、凯瑟琳和埃德加这样的在经济发展中占优势的上层人士生活优渥、社会地位较高,而希刺克里夫这种社会底层小人物却是生活穷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因此这两个阶层之间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矛盾对立。艾米莉·勃朗特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人物具有饱满的人性,对于这些人物不能以单纯的善恶标准来判断,我们痛恨其残暴行径又同情其悲惨遭遇,时代的悲剧造成了人性的善恶转变,体现出人性的善与恶相辅相成的发展。相对于《呼啸山庄》,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的人物塑造手法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比较平面,在狄更斯笔下善人至善相貌可亲没有瑕疵,恶人至恶相貌丑陋灭绝人性,人物命运发展的结局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于艾米莉·勃朗特和查尔斯·狄更斯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姑且不论,笔者个人更倾向于《呼啸山庄》式的立体人物塑造手法,《雾都孤儿》中的扁平式人物塑造不能完整展示人性的矛盾复杂,过于理想浪漫的创作难免脱离现实。

  三、《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叙事手法

  “哥特”一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日耳曼民族,这个民族的人民因骁勇善战野蛮彪悍而被称为“哥特”部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风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园艺,哥特式建筑的显着特点是幽暗、阴森,这种建筑普遍具有高耸尖细的屋顶、浑厚的墙壁、窄小的窗户和暗色不透明的玻璃,给人一种神秘恐怖之感。到十八世纪中后期,哥特式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小说创作,艾米莉·勃朗特和查尔斯·狄更斯是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哥特式小说长于塑造恶棍式的人物,营造恐怖阴森的环境氛围,描写夸张神秘的故事情节,表现暴力邪恶超自然的主题。

  《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是英国哥特式文学的代表作品,二者产生于相似的社会背景,有颇多可供探讨之处,下面笔者将就人物、环境、和主题三个方面分析这两部文学名着中的哥特式元素。

  哥特式小说尤擅塑造邪恶暴力的恶棍形象,《呼啸山庄》中的小说主人公希刺克里夫便是复仇恶魔的形象,《雾都孤儿》中的主人公奥利弗虽然属于天使阵营,但是其他诸如蒙克斯、赛克斯、费根、棺材店老板娘这些配角形象都是恶棍式的哥特式人物。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小说一开篇,便借助租客洛克伍德先生的视线营造一个恐怖、神秘、阴森的山庄环境。小说的故事场景设定在呼啸山庄,作者选用了“呼啸”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给山庄命名奠定了小说通篇的哥特式风格。

  除了山庄命名之外,艾米莉对山庄的外部环境描写也充满了神秘色彩,房屋尽头倾斜倒去的树木、怪诞苍老的荆棘和七零八落的树篱在外部围绕着神秘的呼啸山庄,如果说山庄的外部环境还是神秘怪诞,那么呼啸山庄的内部环境就是诡异恐怖了,“全部家具只有一把椅子、一张衣橱,以及一个庞大的橡木柜,近顶端处开了几个方洞,活像马车的窗户。我走进这个家伙,朝里面看去,才发现它是一张模样奇特且古老的床榻。”藏尸所一样的山庄、呼啸的狂风、闹鬼的夜晚,这些恐怖、超自然的元素组成了呼啸山庄哥特式的格调。

  狄更斯将《雾都孤儿》的故事背景从传统的古堡墓地搬到了英国伦敦,但这样一个工业发达的大都市并不妨碍作者营造恐怖阴森的哥特式环境,盗贼头目费根的强盗窝是小说中最具哥特色彩的环境。为了营造恐怖氛围、渲染人物命运,狄更斯为这个强盗窝设定了漆黑窄小的街道、阴暗潮湿的房间、吱吱呀呀几近腐烂的楼梯,当然这样的哥特场景里必然少不了形容枯槁的犹太老太太和飘来飘去的女鬼影像。狄更斯笔下的这个哥特式的强盗窝成为后来针对奥利弗的阴谋的加工厂制造地。

  哥特式小说从来就少不了阴谋和暴力的主题,《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也不外如是。艾米莉笔下的希刺克里夫从一个良善少年变成阴谋与仇恨的恶魔,最后被爱感化孤独死去,作者通过对希刺克里夫这可悲又可恨的身世描写折射出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现实。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不停地扭曲和折磨着人性,善良的天性在悲惨的命运中渐渐消磨,人性在时代的洪荒背景下显得脆弱而又虚伪,于是无数的希刺克里夫开始用复仇的方式反抗不公的悲惨命运,激发了广大社会底层人士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信念。

  不同于《呼啸山庄》的悲惨现实,《雾都孤儿》的人物命运几近理想浪漫,同样身世凄楚的奥利弗在凄惨的命运中始终坚守良善本性,不为阴暗罪恶侵袭,狄更斯的小说创造还是以人物个体的小我出发,坚持正义会战胜邪恶,坚持良善德行。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这种小我视角在时代背景下过于狭隘,在社会已经将人性挤压到崩溃的边缘时,作者却将社会发展的尖锐矛盾的调和寄希望于小我个体对人性的坚持,这种主题渲染已经理想到脱离社会现实。

  四、结 语

  《呼啸山庄》和《雾都孤儿》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历来为文学爱好者所追捧,其相似的时代背景使得两部小说有诸多可供探析对比之处。本文对这两部小说的分析试图发现两部作品艺术手法上的特殊性、创新性和与表现力。

相关标签:雾都孤儿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