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比较文学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红楼梦中关于爱情的异同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 作者:王聪
发布于:2018-12-15 共6247字

  摘    要: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中西方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文学巨着, 其中所描述的爱情故事都是以悲剧收场, 虽然主人公彼此都爱得真挚热烈, 但却都因为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原因, 使得他们的爱情没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通过对《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人物爱情观的分析和比较, 找出他们爱情悲剧中的共通之处以及由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差异。

  关键词: 爱情观; 中西文学比较; 《红楼梦》;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红楼梦中关于爱情的异同

  Abstract: Love and marriage are two permanent and unchangeable issues of human beings.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nd Romeo and Juliet, which both describe the love story with a tragic ending, are important wotrks of litera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history.Although the main characters' love are warm and sincere, their love are unable to have a happy ending owing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society and family members.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sis and compare the vision of love which reflects from the two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then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eces result from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 on.

  Keyword: vision of lov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Romeo and Juliet;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 又名《石头记》和《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发展为背景和前提, 尤其是贾家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 以林黛玉和贾宝玉为情感主线, 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 描绘了一群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小说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极具普及性的一部戏剧, 几乎家喻户晓。天生的一对冤家在一场舞会上一见钟情, 并互诉对彼此的爱意, 在知道彼此的身份之后, 不顾世俗人的眼光, 毫不犹豫地坠入爱河, 但因为诸多世俗的反对甚至是打击, 导致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 最后二人在墓地双双自尽。在这部戏剧中, 莎士比亚使用了大量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语言以及抒情意象来讲述这段浪漫又凄美的爱情故事。

  二、《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观的相同之处

  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是《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共同的情感主线。

  《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两对有情人都向往自由、平等的爱情, 他们自由相爱, 却始终不被祝福, 他们的感情之路也面临着诸多考验。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恋故事被人们称为“木石情缘”。关于为什么被称为“木石情缘”, 书中有所交代。小说的第一回中提到过两人的前身, 宝玉的前身是女娲娘娘补天时遗漏的一块顽石, 这块顽石“自经锻炼, 灵性已通”, 后幻化成人形, 被收上天成为神瑛侍者;黛玉的前身是生长在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 神瑛侍者每天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 使绛珠仙草“遂得脱却草胎木质, 得换人形, 仅修成女体”。通灵顽石为“木石情缘”的“石”, 而绛珠仙草即为“木石情缘”的木, 这也就是“木石情缘”的由来了。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青年男女间的自由相处和交往是不被允许的, 更不用说婚姻自由和恋爱自由了,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那个社会时代背景之下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的决定性因素。这样的婚姻绝大多数都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对男子而言, 婚姻就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对女子而言, 婚姻就是遵守妇道、从一而终。曹雪芹笔下的宝、黛二人仿佛是与封建社会很难共融的一对有情人,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和那个时代对于婚恋的要求不相称的。《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可以看出些许不同, 《红楼梦》甲戌本中对于两人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 心中想道:‘好生奇怪, 倒像在哪里见过的, 何等眼熟!’宝玉看罢, 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曹雪芹描写两人初次见面的情景时, 和他们的前身相照应:他们曾在三生石畔见过。

  徐乃为在其着作《大旨谈情———〈红楼梦〉的情恋世界》中这样评价宝、黛二人前世与今生的初见:“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叛逆型爱情, 在《红楼梦》之前的爱情小说《李娃传》《霍小玉》戏曲《西厢记》《牡丹亭》中可以看到。但是, 他们的爱情基础常常只是自然的、生物的本能, 所谓‘大欲存焉’‘食色性也’。对男子来说, 是情欲的需求, 对女子来说, 是生活的托靠。真正从长期的接触了解中渐渐萌生爱情, 真正以心心相印而为爱情取予的准则, 则《红楼梦》中的‘木石情缘’诚属空前。正因为如此, ‘木石情缘’只能是一个不可能拥有完美结局的悲剧。”也就是说, 《红楼梦》中对于“木石情缘”的描述以及他们情感的发展与前人的故事情节发展完全不同, 甚至在当时的那个年代, 这样不被允许的自由恋爱是没有所谓的生存空间的, 一旦被公之于众, 就一定会遭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猛烈抨击。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两位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十分戏剧化的。罗密欧偷偷潜入朱丽叶家的舞会, 与朱丽叶初相识, 两人便相爱了, 这是十分具有戏剧性的, 用现在的话说, 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知和相爱过程更像是偶像剧中的情节, 在莎士比亚所处的那个年代, 能够写出这样向往自由、追求爱情的戏剧, 是十分少见而可贵的。

  三、《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观的差异

  同样是对于爱情故事的叙述和描写, 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之下, 两部作品中所表达的爱情观也有着些许的差异, 笔者认为, 这可以从文化背景、人物性格以及造成悲剧结局的原因这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 中西文化背景差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情感表达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鲜明的差异。中国古典诗歌中, 类似于西方“我爱你”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很少, 我们能够看到的大多数诗句都是通过一些意象或者一些特定的场景来间接表达情感。比如《蒹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蒹葭》是一首爱情诗, 具有含蓄、内敛的风格。《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 也可以用含蓄、内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和描述。

  西方人的情感表达则比中国人更加勇敢和直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 其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相知到相恋的过程可谓进展神速。同样是一见钟情, 宝、黛二人谁都不说出来,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见钟情之后便开始互诉爱慕之情, 两人便很快就陷入热恋。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情而双双殉情, 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更为直接, 没有中国人所谓的“三思而后行”或者是“瞻前顾后”的种种顾虑。

  秦素君、李素芸在《〈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主人公爱情悲剧比较》一文中曾评价说:“罗、朱爱情一开始, 双方的表白就使他们少走了许多情感弯路, 能够明明白白透视对方的忠心, 这炽热的情感, 让人感到他们的爱情像阳光一样灿烂、明媚, 即便是双双殉情的墓穴, 也让人感到是‘欢宴的华堂’。”罗、朱为了他们的爱情奋不顾身, 不管他们两家的关系如何, 也不顾家中长辈们的极力阻挠, 在笔者看来, 罗、朱两人的情感故事更像是偶像剧中的情节, 这也是莎士比亚在撰写《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其所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的最好体现。

  (二) 主人公角色性格差异

  1《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人物性格分析 (1) 林黛玉:自卑羞怯, 喜怒无常。在《红楼梦》中被称为林妹妹的林黛玉, 是林如海和贾敏之女, 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对于林黛玉的外貌描写, 曹雪芹在书中极尽溢美之词:“秉绝代姿容, 具希世俊美。”从其出身来看, 林黛玉父亲是巡盐御史, 她自然也是个大家千金, 举止端庄大方, 待人接物从不失大家风范, 可唯独对一个人“使小性儿”“发小脾气”, 显得特别无理取闹, 这个人就是她的宝哥哥。在感情纠葛中的林黛玉总是显得无理取闹, 爱发脾气, 无端生疑,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十分独特的情感现象。比如书中黛玉对于“金玉良缘”的态度, 即别人眼中十分看好的薛宝钗和贾宝玉的亲事, 一向温柔端庄的林妹妹在宝哥哥面前却显得十分不安和“醋”味十足, 赌气似地说道:“我没那么大福气禁受, 比不得宝姑娘, 什么金什么玉的, 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这急坏了宝玉, 只能连忙向林妹妹发誓:“我心里要是有这个念头, 天诛地灭, 万世不得人身!”从宝玉和黛玉的对话中很明显可以看出, 黛玉对于自己和宝玉的关系是不自信的, 但黛玉不会直白地把自己的心事向宝玉倾诉, 只得通过这样一种看似是闹别扭的方式来表达。究其原因, 这与林妹妹深深的自卑心理不无关系, 对于爱情, 尤其是当她所要面对的是家境阔绰、性格极好的薛宝钗时, 她的紧张和焦虑也就再也掩盖不住了, 她开始对贾宝玉吹毛求疵, 各种挑剔和无理取闹, 其原因都是源于其敏感、自卑的内心。

  是什么使得出生于书香门第、举止端庄大方的林妹妹变成了这样一个自卑而又羞怯的人呢?笔者分析认为,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家庭变故。林黛玉是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 出身较好且受过良好的教育, 自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这样的出身和家庭背景, 造就了林黛玉落落大方、举止端庄的言行举止。但好景不长, 林黛玉之母贾敏病故, 贾母将其接入宁国府, 不久父亲林如海也病故, 黛玉自此成为无依无靠之人, 常住宁国府。甲戌本第三回回目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收养”一词足以看出黛玉在宁国府中的地位。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可现如今寄人篱下, 日子必然不好过, 说话做事都要谨小慎微, 这样的心理落差, 会让黛玉产生极大的心理变化。第二是缺乏安全感。在感情的世界里, 黛玉是一个十分缺乏安全感的人, 她喜欢宝玉, 但当贾家的长辈准备让宝钗和宝玉彼此互相认识、发展感情的时候, 黛玉却不敢说一个不字。相比于出身富贵阔绰的薛宝钗, 本就寄人篱下的黛玉怎会有勇气说一个不字呢?于是, 林黛玉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忍气吞声, 把那些不满的情绪化作对宝玉的挑剔和指责, 经常无理取闹, 其心理也产生了变化, 缺乏安全感且极度自卑。

  (2) 贾宝玉:多愁善感, 女性气质。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感情的主线人物, 是以一位富贵公子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的。作为一位男性角色, 在玉字辈的继承者当中, 要说谁能继承并振兴家业, 只能是非宝玉不可。从小说中的许多细节都可以看出, 不论是长辈还是同辈, 他们都希望贾宝玉能够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贾氏大家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红楼梦》中第二回中写道, 宝玉满周岁时, 贾政让他抓阄以决定他今后的志向, 可宝玉却“一概不取, 只把脂粉钗环抓来”, 看似只是贾政在宝玉小时候让他玩的一个小游戏, 这其中却也暗示着宝玉日后身上特有的女性气质以及他和大观园中女子们纠缠不休的关系。

  岳晓东在《〈红楼梦〉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一书中曾说过, 贾宝玉情感中的女性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对待爱情过于温柔体贴;第二, 爱情中过于多愁善感;第三, 对爱情毫无打算。”这样的评价对于宝玉的个性来说, 无疑是十分中肯的。在大观园中的生活衣食无忧, 没有任何负担, 虽然家中的长辈对于他的期望相当高, 希望他能够有担当, 能够继承家业, 重振贾家, 但很显然, 他的心思并不在于此。最终, 贾宝玉眼睁睁地看着家族一步步走向衰败和没落, 充分体现了他无欲无求、懦弱且逃避现实的性格特点。

  2《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朱二人的人物性格分析与《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巨大的性格反差不同的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的性格十分接近, 他们都是为追求爱情奋不顾身的人, 他们对爱情的追求执着而坚定, 都敢于大胆表明自己的情感, 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1) 罗密欧:勇敢果断, 矢志不渝。当罗密欧无意中得知世仇家的女儿要举行晚宴时, 他偷偷潜入, 第一次见到了朱丽叶并喜欢上了她, 但当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是世仇家的女儿时, 他震惊了, 可这样的震惊又能维持多久呢?很快他决定不在乎朱丽叶的身份和两家世仇的关系, 跑到朱丽叶家的阳台和她偷偷见面, 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看来是近乎疯狂的。两人一见钟情, 情感发展迅速。

  (2) 朱丽叶:性格因爱情而转变。朱丽叶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乖乖女, 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罗密欧和朱丽叶见面的那场舞会, 本应是长辈们给朱丽叶安排和伯爵的第一次见面, 父母希望朱丽叶能够和帕里斯发展一下他们心目中十分合适的一段感情, 却没想到被罗密欧搅乱了他们的初衷和打算。也正是因为与罗密欧的一见钟情, 朱丽叶开始了与家庭的对抗之旅, 她的性格和形象发生了改变, 为了爱情, 她开始和家庭产生矛盾, 开始寻求奶妈的帮助以订下结婚的时日与地点, 互通消息后在劳伦斯教父的见证下两人订立了婚约。即使是在罗密欧杀死了她的表兄之后, 她依旧选择相信爱情, 与家人发生冲突, 坚决反对家中长辈对于她婚姻大事的安排。奶妈在这样的情形下选择站在对立面并一再劝说她, 希望她能够接受父母的安排, 朱丽叶心灰意冷, 选择吞服劳伦斯神父给的药酒, 并拒绝神父的救助, 追随着她最爱的人一同死去。这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 爱情在她心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她的表兄、她的父母, 她选择和家庭抗争, 她对于罗密欧的爱情真挚而热烈。相较于见到罗密欧之前的那个朱丽叶, 爱情在她的身上似乎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化学反应, 让她摒弃了许多世俗的观念和想法。

  (三) 造成最终悲剧的原因不同

  《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导致男女主人公最终分开的原因, 虽然说从表面上看均来自家庭,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 其原因有着些许的差异和不同。

  在《红楼梦》中, 虽然贾府的长辈都是沉默奸猾或荒淫无道之辈, 但这些人的性格却是在社会中成型, 他们并非是对林姑娘无感情, 也并非不爱宝玉, 就如同宝玉说的“各个都如那畜生一般、腐朽麻木”, 他们只是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拘泥于封建传统思想习俗, 阻断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 认为他们二人的爱情是“叛逆”的。这便是导致宝、黛的爱情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与当时的那个社会格格不入的, 纵使贾府中的丫鬟、长辈们与他们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 但众人依旧选择了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条件下符合大家期望的决定和选择, 也就是让宝玉和宝钗成亲。很显然, 宝、黛二人与众人的想法不相符, 使得他们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异类, 他们的情感自然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祝福。

  相较于中国传统的东方爱情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情感发展线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特点相接近。这部浪漫的爱情悲剧创作于16世纪末期, 正值文艺复兴萌芽时期, 英国的封建制度趋于瓦解, 文艺复兴的思想开始使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 因此作品中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 自由、奔放成了这一时期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婚姻观的鲜明特点。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的世仇关系不是他们两人能够改变的, 对于这样的现实, 更多的是无奈, 他们希望用他们的爱情来化解两家的世仇。

  《红楼梦》中宝、黛二人情感的主要危机是来自长辈对于宝玉婚姻的独断安排,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罗、朱二人的情感危机似乎更加严重和无法缓解, 包括朱丽叶的表兄被罗密欧杀死等情节, 都体现了两家世仇的水火不容和难以释怀。莎士比亚最后用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来使两家冰释前嫌, 似乎更加表明了相较于主人公的爱情, 两家的世仇的不可调和性。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红楼梦》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2]秦素君, 李素芸.《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主人公爱情悲剧比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6) :114-116.
  [3]徐乃为.大旨谈情——《红楼梦》的情恋世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
  [4]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M].朱生豪, 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6.
  [5]顾成瑾.《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之比较[J].安徽文学, 2015 (8) :23-24.

原文出处:王聪.《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1):36-39.
相关标签:爱情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