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程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社科大省、教育重镇的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更是成绩卓着。新时期,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笔者作为地方高校的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自身学科专业背景和学习过程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思考,即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自信”、重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新变化和突出地域、民族特色,主动占领国际学术话语权高地。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一)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要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而不是放弃马克思主义话语权。2014 年 4 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湖北省高校党建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一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第一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课程’是立德树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第一任务’与‘第一教育'’第一学科‘’第一课程‘的关系,把重心和最后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1]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首先要注重的是意识形态的导向问题,在新时代各种新变化的冲击下不能主动放弃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指导思想作用。
(二)在纷繁复杂国际环境中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软实力的越来越重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取得了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也受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的理论,其首要的是其科学性,在科学性基础之上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才让其进一步成为人们的信仰。诞生于 19 世纪4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对当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探寻的是人类解放的道路,其首要性是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衷是谋求人类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其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深入批判基础上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在 20 世纪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过程中,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到了今天。20 世纪后半叶到 21世纪的今天,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历史深刻变革,科学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方法渗透到多学科、多领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许多新社会思潮的主要方法论来源。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们这个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前人时代不同的新变化,更需要看到这些千百种新现象背后本质的规律。当前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 18 世纪殖民主义、19- 20 世纪之交的从自由向垄断阶段转变的帝国主义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稳定的,资本主义本身也没有找到完全可以解决自己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国际学术环境下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当今时代,国家的实力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而哲学社会科学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创新水平、发展潜力等的体现。在体现国家软实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在国际学术环境下自信、自立、自强的表现。湖北省作为社科和高教大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在国际学术环境下有发言权的重要方法。
二、坚持“三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动力、新标准。作为高教大省的湖北省,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领队之一,湖北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九十多年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取得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经济建设巨大成功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自封的、不是随便选择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的,是历史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者们是最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最终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新时代继承人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刻肯定,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肯定,是对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肯定,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展望。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自信,在坚持理论自信的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理论飞跃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理论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了中国改革取得了三十多年巨大成就。自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历经了两个世纪之交,经历了资本主义从自由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又经历了东欧剧变的社会主义低潮期,一直发展到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世界形势深刻变化走在时代前列、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始终成为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的基础上的科学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科学的理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自信,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成功的实践。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制度自信,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确立起来的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应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都要靠制度来保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必然要求制度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选择的正确道路,坚信我们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2]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从近代世界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维度,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指明了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关键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中国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治国理政要站在新的高度。当前我国的治理体系是建立在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发展演进的结果,我们走出的是一条不同前人、不同西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与时俱进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十八大之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中之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立和治理能力提高是当前重要任务。
三、重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变化带来的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新变化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国际话语权要重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新变化,把握国际学术话语权的主动权,敢于呈现中国话语、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成就是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基础。世纪之交直到今天的新变化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国际学术领域,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展现中国学术恢宏气派,体现新时代勃发的中国精神。
(一)科技力带来的新变化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中国话语特色
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科技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科技成了第一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存、生活的面貌。自 20 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发展,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思想观念,科学主义的方法深度渗透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系统理论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科学技术带来了人们逻辑思维和思想观念的深层次变革,更加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现代化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也借助着科技的发展飞速传播和普及,这是以往的时代所达不到的。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在科技的主导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矛盾也不像上两个世纪表现得那么尖锐,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周期性规律依然存在,并没有根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没有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而过时,相反依然在起作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语境和中国话语权。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低潮期后国际学术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种认为“历史终结”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占据了主流,宣传的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和民主制度一元化的一统天下,成了西方学术话语霸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国际学术领域站稳脚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中国话语特色。
(二)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展现中国气派
21 世纪,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着,政治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层次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哲学社会科学也浸润着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毋庸讳言,整个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随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工业体系、制度体系等扩张而散布至整个世界范围的,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占据了主流位置,把握着整个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推崇西方价值的一元化。面对着这样深刻严峻的现实,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秉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展现中国气派就是必需的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力,但是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哲学社会科学要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展现出中国学术界的创新成果,中国学术界的中国气派。
(三)软实力带来的新变化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展现中国精神
当今国家综合国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政治、经济等传统指标可以衡量的硬实力,软实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小觑的概念。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这样的国际政治发达的国家,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为后冷战时代西方大国实力逐渐式微而继续保持在全球统领地位而提出的,其目的是继续维持大国影响力。软实力概念提出后,西方国家在政治价值观、文化、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都加大了渗透的力度,试图用不同于冷战的新方式来继续保持全球影响力,而软实力更多地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当前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即要体现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大潮中的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体现出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国精神,展示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方能在软实力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突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地域、民族特色,主动占领国际学术话语权高地
(一)突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的地域特色
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要突出湖北地域特色,展现湖北独特历史地理、政治人文风貌。在中国历史上,湖北这个区域从来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先秦时期楚地、楚国,就开创了与中原黄河文明不同的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楚地人才辈出,号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呈现出自古及今的鲜明地域特色,方能在国际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湖北历史上出现过老庄哲学、屈原离骚文学、青铜冶炼、漆器制作等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流传至今的汉剧、楚剧、花鼓戏、黄梅戏等戏曲和董永等各种民间传说都是湖北独有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的哲学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时代的代称,是中国文学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戏剧直到今天还不断传唱,透出勃发的生命力。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动活泼、生生不息的楚文化、湖北地域文化,离开了湖北的历史地理、政治人文去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是空洞无力的。越是体现湖北地域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越是在国际学术领域能有立锥之地,并不断获得发展,因为这样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活生生的历史与现实。
(二)突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特色
湖北省包括汉族在内共有 54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3 个,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民族特色。湖北省是全国8 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2 万人)、宜昌市(43.5 万人)、武汉市(5.4 万人)、荆州市(3.3 万人)、荆门市(1.5 万人)和十堰市(1.3 万人)。1 个自治州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县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上数据来源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展示出湖北地区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情况,体现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越是民族的才能越是世界的,才能在国际学术领域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过程,要在国际学术领域增强话语权就必须坚持自身独特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底蕴。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三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重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变化带来的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新变化;突出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地域、民族特色,主动占领国际学术话语权高地。
参考文献:
[1]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汉召开 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N].湖北日报,2014- 04- 22.
[2]梁建强。新华网评:深化改革的勇气源于坚定的制度自信[EB/OL](。2014- 02- 24)[2015- 06- 25].
[3]曹国永。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杨清虎。论新媒体影响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的流失[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5(3)。
[5]梁小建。社科学报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出版,2012(11)。
[6]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鉴往知来着华章---关于湖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思考[J].江汉论坛,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