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社科联是一个具备学术性和群众性的社会团体,它是学校和全校社科工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文章阐述了高校社科联的概念,总结了高校社科联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从人才资源、经费来源、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四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社科联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高校社科联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 高校社科联;科研成果;科研水平;
高校社科联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学术社团,负责领导和管理高校各类社会科学协会,组织和促进高校各类社会科学协会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是加强高校内外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的整合和互助工作平台[1]。因此,高校社科联的建设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委和政府与社科工作的有机联系[2]。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群团工作会议上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为社科联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社科联工作是高校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学校建立高校社科联,加强高校社科联建设工作,是当前社会形势下加强高校与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进一步整合社会科学资源,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必然途径。
显而易见,建立高校社科联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3]。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地方,同时,它也是国家科学领域中人才最多、科研能力最强、科研成果最丰富的主体[4]。为了顺应科学的发展,许多高校都成立了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近年来,高校社科联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迅速,也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
一、高校社科联的作用
建立高校社科联,可以让高校的科研活动有一个专门的平台,也可以使社科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全面的利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校社科联是一个学术性的、群众性的社会组织,是学校与全校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中介,更是学校开展社科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5]。其作用主要有:
第一,它是高校联系全校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在高校社科联成立以前,很多学校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不同学院的老师不能及时沟通,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共享。而高校社科联成立以后,可以将每个研究者的科研成果进行汇总与整理,定期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共享,这样也拓宽了他们的研究领域。
第二,它是全校社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机构。高校社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内容较多且较为复杂,而高校社科联的成立能够有效地对这些复杂的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使其有序进行,从而使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高校社科联有助于开展学校科研以及学术交流和社科普及工作。毋庸置疑,高校社科联是为了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因此,组织学术交流和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是社科联的根本任务。高校社科联成立以后,不仅将高校中原来较为零散的学术交流活动统一组织起来,而且通过不断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为老师和外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还能为学生、居民等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成立高校社科联的意义
首先,高校社科联的成立协调了现阶段高校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之间的矛盾。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科越来越细化,学科越来越多。学科细化虽然可以使学生以及研究者对事物的认知更为精细,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科细化也使得人们不能联系整体,对事物的认知易出现片面化。而高校社科联可以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它在不损害学科独立性的前提下,能将彼此分离的学科串联起来。高校社科联通过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研究课题及项目的形式,将不同学科甚至不同院系联系起来,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
其次,高校社科联可以为一些科研实力较弱的高校提供机会。高校的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有的高校科研能力很强,有很多科研成果,而有的高校因为资源等原因,其科研能力较弱,需进一步提升。高校社科联可以聚集多个高校的科研成果,为科研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的高校提供借鉴,甚至通过高校社科联这个平台,科研能力较弱的高校可以与科研能力较强的高校合作完成科研任务,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同时,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和科研管理的单一化取向,高校社科联作为一个学术性群众组织,不仅具有创新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而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自觉性,更容易调整自身的目标和机制,更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具有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6]。它不仅符合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大学创新和科研管理的需要。
三、高校社科联建设工作面临的困境
从第一个高校社科联成立至今,已有近30年,在这30年里虽然我国的高校社科联发展的总体趋势比较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
高校社科联成立至今这30年间虽然已经总结了一套发展理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高校社科联大多数没有专门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而且其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编制,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该工作。工作人员的缺乏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这限制了高校社科联的发展,导致高校社科联脱离学校的科研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作用[7]。
(二)缺乏活动资金
高校社科联的经费向来比较紧张,其举办活动的经费基本由学校拨款,若举办一些重大的专项活动和进行一些科研课题立项,市财政也会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但总体来说资金来源得不到保障,这导致其活动不能正常举行,严重影响其发展。高校社科联的经费基本上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甚至有的高校社科联根本就没有经费,这就导致他们不能举办活动,或者只能举办一些水平较低的活动[8]。
(三)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社科联的组织机构既不健全,也不规范,导致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或者在运转时出现诸多问题。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不集中,得不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高校社科联组织机构不完整,内部有断层,使得社科联工作开展极不顺畅。比如高校社科联不设立下属机构,开展活动时,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去筹备活动,遇到问题时,也没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出面解决,往往只能由相关领导直接面对各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
(四)管理模式有缺陷
目前,大多数高校社科联的管理都比较被动,其工作大多是向上申报科研课题或者优秀成果,监督校内开展的各项社科工作等,然而高校社科联作为学校联系全校社科工作者的沟通者以及学校内各科研组织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服务机构,目前的工作仅仅只是高校社科联工作中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高校社科联缺乏一套与高校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完整的学术管理机制,使得其学术管理未能成为高校现有学科专业学术管理的有效补充[9]。而只有拥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其工作开展起来才更加顺畅。
四、对高校社科联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改进人员管理模式
高校社科联的工作不是仅仅依靠1到2名工作人员就能够完成的,其工作量大而且比较烦琐,因此要专门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高校社科联作为学校的一个正规的部门,应解决编制问题,设立专门人员编制从事高校社科联工作,使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高校社科联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一个工作平台,它的日常工作所需经费应由所在高校拨付,经费可按年度或季度拨付给高校社科联办公室,学校拨付的经费应区别于其他经费。但由于学校拨付的经费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举办科研活动之所需,所以高校社科联应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例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争取企业对学术活动的支持。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高校社科联组织机构不健全会阻碍其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其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建适合自己的组织机构,其架构可仿照学生会。高校校学生会在各个院系设立了院学生会,院学生会下又分别设立了不同的部门,分管不同的事务。仿照学生会,高校社科联其组织结构可以建立为:在校社科联下,在各个院系设立院社科联,在院社科联下,根据科研方向的不同,再设立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这样一层一层将工作划分开,既可以减轻各层级的工作强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社科联的管理活动涉及面比较广,它不仅仅涉及人和财,还涉及物和信息,但是高校社科联长期以来的管理形式都较为被动,而且管理模式不完善。因此高校社科联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促进高校社科联的发展。
高校社科联是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平台,它对我国的科研事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政府对社科联建设的重视,高校社科联的发展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因此,今后各个高校应该更加重视高校社科联的建设,为促进高校社科联建设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梅.“互联网+高校社科联建设模式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4):130-132.
[2]宋旭明.用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学术团体的作用[J] .计算机教育, 2005(7):23.
[3]徐燕刚,庾光蓉.高校社科联的管理定位与管理策略探析[J] .天府新论, 2009(6)-100-102.
[4]李宝元.发展繁荣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 .湖南社会科学, 2005(3):1-6.
[5]杨红秀.高校社科联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 .高教论坛, 2012(6):135-137.
[6]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加强社科联组织建设推动高校社科联建设工作[C]/全国社科联系统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9:4.
[7]杨文博,郭莹.论新形势下高校社科联工作对策建议[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 .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2:5.
[8]吴增军,陶亦亦.苏州地区学校团体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4):19-20 .
[9]柳沙玲,龙海明.论高校社科联学术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创新[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13(2):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