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2 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陕西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在陕西实现了稳步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覆盖率不断提高,在支持企业国际化投资、保障收汇安全、融资便利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和服务,重点支持了果汁、汽车、机电、高科技、矿产、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外贸出口 43 亿美元,并通过保单融资带动外贸企业获得银行融资 20 多亿元人民币,向企业支付赔款及帮助企业追回可能损失超过 4000 多万美元,有力地增强了陕西企业国际竞争力,为促进陕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陕西省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问题:
第一、业务覆盖面还小,渗透率还低.2011 年陕西省实现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 13 亿美元,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 23.4% ,即平均每 5 美元的一般贸易出口中,仅有 1 美元是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实现的,主要客户仍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覆盖率仍较低,数量仅 300 余家.
第二、高费率抑制投保需求.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平均费率为1.8% ,这与一般商业保险 0.038% 的平均费率相比之下仍显颇高,这导致外贸企业认为过高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增大了外贸企业成本,也抑制了企业投保的积极性.
第三、缺乏充足的保险基金和保费补贴.充足的保险基金是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作用的前提.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支持出口发展的政策工具,其根本作用在于对风险损失的补偿上,而发挥补偿作用的基础是有充足资金做后盾.2011 年陕西省财政用于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共计 17.1709 万元,这种保险基金严重匮乏的局面,保费补贴不足,使得信保公司处于超风险的状态之中,客观上造成保险费率偏高,阻碍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发挥.
第四、承保品种有限.第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主要适用于信用期限在一年以内非信用证方式出口,如托收(COLLECTION),赊账(O/A),及存在一定收汇风险的信用证(L/C)方式等.但是它只承保货物出运后收汇风险.第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主要分为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出口卖方信贷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三大类,适用于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和海外投资,如以BOT,BOO 或合资形式在境外兴办企业等.第三,与出口有关的履约保证保险,如开立预付款保函,出具履约保证保险、进口方不合理没收出口方银行保函.但是这些传统业务与市场联系不紧密,造成业务品种相对滞后,已无法跟上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满足出口企业的需求.例如,对于"技术贸易"、"绿色贸易"等一些新兴产业、新型贸易方式及新型贸易壁垒还没有量身定做的保单支持.
因此,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保驾护航功效,加快陕西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加快推广"中小企业信用保险 E 计划".进一步优化资信调查、限额审批、定损核赔等业务流程,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统筹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综合运用费率调控、信用限额配置、风险信息预警等承保技术手段,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尽快丰富保险产品,推出项目险、投资险、内贸险等业务,为企业提供更具多样性和专业化的风险保障.同时,继续加强银信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通过与省内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帮助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提高业务覆盖面.
第二、转变思路,走独家非商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建立商业性保险公司与政策性保险公司同时经营商业性出口保险业务的保险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适度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竞争降低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率水平,减轻出口企业的保费负担,提高其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积极性,从而扩大我省出口信用保险的总体规模,推动我省出口信用保险的快速发展.
第三、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政策性保险业务需要政府以风险基金的形式提供保险偿付能力支持,这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从国际经验看,一旦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壮大,其规模经济的特性就得以发挥,可以实现长期内的盈亏平衡甚至赢利,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
另外,在出口退税制度方面,给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企业相应的税收减免,使其将保费完全列入税前成本,提高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积极性;对于与信保公司合作,进行出口信贷等业务的银行,也可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体现国家政策倾斜.
第四、加大研发创新产品的力度.陕西省出口机电产品、农产品、矿产品等所占比重较高,可针对性打造量身定制的保险险种.
通过对客户自身发展状况、所在行业、交易合同、交易历史、买家国别、买家信用等交易结构个性化的细致分析,通过组合、交叉和联结各种产品与承保模式,采取目标客户差异化需求与公司宗旨文化和经营战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更加切实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并体现政策性导向,为客户提供兼有政策含量与技术含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仪垂林.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J].保险研究,2005(9).
[2]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J].保险研究与评论,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