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画动起来并不难,但要让动画具有生命力般动起来就不容易了。动画(Animation)一词的原意,其词根就明确地表达了“赋予某事物以生命”的意义。要想让动画“动”起来的同时具有生命力,打动观众,让观众喜爱,涉及很多因素(如编剧、造型、导演等),但最主要的应该是表演,动画的魅力就来源于角色的表演。普通高校动画专业中表演教学体系的建立才刚刚起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表演课程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还需完善。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动画专业表演的实践训练的方法,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观察生活的训练
1.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忘记了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忽略了生活真正的意义。一个不能热情投入生活的人,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优秀的动画作品源于角色的精彩表演,要想角色会表演,创作者先要学会观察和关注生活,才能赋予角色强大的生命力。现在的高校动画专业对表演课程并不重视,表演课程缺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明白表演课程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动画专业开设的表演课程应该尽量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1、2学期。教师应在表演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生活细节,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观察训练,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用速写本记录的方式进行收集,捕捉身边有特点的形象和有趣的瞬间等。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不但能养成观察、记录生活的习惯,也会明显提高绘画能力,而且在以后的动画短片创作中,在对动画角色语言和行为的把握上也会更加准确,为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观察训练如何展开学生只要留意生活,就会发现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为动画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但是,这些繁杂的素材应该如何分类,怎样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这些能力都需要学生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渐提高。以昆虫课程中让学生做的一些相应训练为例:
第一阶段: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捕捉一只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尽可能地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周围寻找,最好是活的。通过图书馆浏览、网上搜索等方式查阅该昆虫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基本信息、分布情况、成长过程、生活习性、繁殖喂养方法等详细资料,可以试着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其变化过程,并总结、整理出一份相对完整的观察日记,以图形与文字的形式记录在速写本上,在下次上课的时候给每个学生3~5分钟时间进行汇报。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昆虫进行写生,要求尽量细致,然后将这些直观写生获得的形象进行解析,将写生获得的形象通过提炼和分析,绘制成动画形象。这能培养学生对于视觉形象的细致观察和直觉审美体验,并通过描绘视觉形象的过程进一步深化这种体验。学生最初的写生基于直觉,然后逐渐在解析的过程中加入理性分析,并逐渐导向抽象造型,自然形态启示学生广泛发掘造型的来源。
第三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对该昆虫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第三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自己观察的昆虫,其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肢体叙事的能力,也是对前两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
二、解放天性训练
解放天性是表演基础训练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通过该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并为之后表演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动画专业的学生与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大都内向、腼腆,不能按照演员的要求进行解放天性的训练。
鉴于动画师与演员对解放天性训练目的的不同,教师需要记住不要期望动画专业的学生演得多好,术业有专攻,动画师在训练期间要做的就是尽量体验、了解、模仿,记住表演艺术的原则,为以后的动画创作奠定基础。以下为笔者在课程中让学生做的一些相应训练:
1.动物模仿练习第一阶段:单人练习,要求班上每位学生单独表演一种动物,全班同学不能重复。做这个练习的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的造型,不是笼统地表演“我是一只猫”,需要想清楚模仿的是公猫还是母猫?是多大的猫?野猫还是家猫?这只猫在干什么?想得越具体,模仿的时候也就越准确。第二阶段:多人组合练习,2~3位学生为一组,男女混合,合作表演一种动物,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准备,每组不能重复。
2.情景表演3~10人的组合,男女混合完成一个小情景,情景中出现的物品必须要学生用肢体演绎。如,地点为卫生间,两位学生摆出马桶,两位学生摆成洗漱台,一位高个的学生摆出淋浴喷头,由一位学生表演早晨起床后洗脸、刷牙、淋浴的情景。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相互沟通合作来完成,不但要考虑造型之间的关系,还要有一定的肢体叙事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之后,男女学生之间消除了很多顾虑,从心理到肢体都比刚开始时放松和自然,他们慢慢进入状态,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进入状态以后才能进行创作,并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表演与动画创作的关系
动画专业的学生学习表演是为了做出优秀的动画片,学生不但要真正认识表演、懂得表演、善于表演,还要灵活运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表演手段,将其融入自己的动画作品,这才是动画专业学习表演的最终目的。
表演转换成动画并不是生搬硬套,这几年特别流行运动捕捉技术,似乎有了这套技术,动画就能做好。然而,真正优秀的动画片,其制作过程中并不是一味使用运动捕捉技术的。教学生做动画应该让其明确动画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成为技术的奴仆。
首先,要分析动画表演的先修课程有哪些,先解决运动规律、原画设计等让动画动起来的基础课程,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学生在校四年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要想做出优秀的动画片,动画表演至关重要。表演是动画形成风格的必经之路,是动画创作的灵魂。
其次,国内优秀的动画技术人才和制作资金并不缺少,但为什么就做不出很多让人们眼前一亮的动画作品呢?薛燕平将动画片中的表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运动规律的层次,就是跑得对、走得对,这个层次谈不上表演。第二,一般表演层次,就是动作中包含了根据角色和剧情需要的表演成分。第三,有风格的表演层次,就是在完成功能性表演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自身特有的方式。目前,国内好的动画表演基本达到第二层次。动画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要想做出杰出的作品,必然要回归创作本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动画片中鲜活的动画形象是创作者将技术和表演完美融合的表现,承载着复杂而细腻的动画设计和表演设计特征。这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薛燕平。动画表演与真人表演之不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7)。
[2]李建平。观察生活练习--更应该观察什么?齐鲁艺苑,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