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表演论文

赵丹从美术创作到影视表演(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7 共8334字

  三、赵氏表演艺术体系

  西方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体系,根据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戏剧观念、演剧方式,主要可分成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布派,以及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尼派。布派主张“间离方法”和“陌生化效果”,要求演员高于角色、驾驭角色,演员要运用高超的演技表现剧中人物,而非融入剧中人物角色,要形成既是演员本人、又是剧中人物的“双重形象”,这对于初学者来具有很大难度,所以长期以来,世界上大多数戏剧表演教学采用的是尼派体系,也被称为“体验派”教学。尼派的表演艺术风格,要求演员不是模仿剧中角色,而是真正成为剧中角色,在规定情景中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要遵守生活逻辑和有机性规律产生真正的体验。

  赵丹前期的艺术表演,深受西方斯坦尼表演体系影响,呈现出突出的体验派表演特征。他的本土文化艺术修养,在二十多年里都处于沉睡状态,需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进行唤醒。从 20世纪中期开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公有化改制,民族电影事业被国有化,电影生产和流通都深受其影响。再加上东西方世界的政治对峙、中苏关系破裂等时势影响,中国的文化表达走向独立于西方和苏联的自主状态。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大陆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活动,不能再把西方的文化艺术作为主要文化资源,他们将借鉴和学习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回归到民族文化传统。所以在回归传统和本土文化的时势潮流之下,赵丹存而不用的传统书画素养积淀,才适逢其时地被激活开来,正式从理论和实践上建构赵氏表演艺术体系,开启了一片表演艺术创作的新天地。

  赵丹长期浸染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领域,随着这种修养和造诣的提升,渐渐地启迪了他在表演艺术上的创造。赵丹意识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思想、哲学理念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表演艺术中来,两者具有相通可融之处。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曾经这样说过 :“绘画与电影艺术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绘画讲求意境,讲求精神,虚虚实实,追求高尚的品位。演戏借鉴绘画艺术,可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对表演大有益处。”

  [3]19赵丹的这种认识,在他的艺术表演实践中有所体现。1956 年他出演的影片《李时珍》是一部中国历史剧,如何来表达这一不同凡人的李时珍形象呢?赵丹在斯坦尼表演体系之外,采用了一种具有突出的“大写意”特征的手法,设计出很多带有戏剧舞台表演程式的外部动态。例如借鉴京剧“老生”的一某些表演程式,来捕捉形神兼备的自我感觉和动作节奏,以此来呈现剧中角色应具有的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古代士大夫气质。这种“大写意”的表演,是借鉴了中国写意绘画的手法,所谓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外观上不求工整细致,而是非常重视内在的精神表现和意趣表达。

  赵丹在表演中,将“大写意”引申为一种影视叙事手段,强调从大处着眼,紧紧围绕人物最主要、最重要的事件,进行生动深刻的表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这就如同画家创作写意画,着眼于最简洁的笔墨,却能描绘出画外之音、画外之境、画外之情。由此赵丹把李时珍这一角色,塑造得既灵动飘逸,又深沉含蓄,有力地推动剧中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李时珍》这部影片成为赵丹将斯坦尼表演方法与中国传统戏曲、书画美学精髓加以融合利用的一次成功尝试。

  经历过这部影片的成功探索之后,他进一步认识到不同艺术类型之间的相通之处,电影表演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舞台艺术及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相互通融和借鉴的。只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调配融汇,就能够使其达到相得益彰、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

  1958 年赵丹出演《林则徐》影片中的林则徐,这也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和传统色彩的历史剧。赵丹除遵循“生活于角色”的现实主义体验方法之外,在艺术表现上还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诗词、戏曲、音乐、书画等诸多元素。他在表演上再次借鉴了大写意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松紧有度,张弛有致,来塑造这位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当然这要求他首先自己要胸有成竹,全局在握,然后在角色总布局上才能做到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浓淡相宜。

  赵丹在这一表演过程中,紧紧抓住林则徐角色内在的思想感情,而非停留在捕捉形象的表面特征上,由内向外、自由延伸开来。这就是在借用写意画“大处落笔,小处点染”的“布局”手法,赋予剧中人物一种疏密相间、一气呵成的整体效果,且感情表现真挚浓烈,气势呈现也宏伟磅礴。

  正如一些研究者总结的 :“赵丹通过把中国戏曲和中国绘画的传统理论和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于林则徐的形象塑造,从人物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并在不同场合采取忽刚忽柔、时动时静、有浓有淡的方式给人物性格基调以适当调整,全局在胸,张驰有致,真实丰满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光辉的人物形象。”

  [4]168赵丹自己也认为,林则徐一角让他由一种“自在状态”升华至更高级的“自为状态”,个人化和美学化的表演气质风格一步步加强,逐步形成“赵氏表演艺术体系”.1959 年在拍摄《聂耳》这部影片时,赵丹的表演风格上又有所不同,但都可以与中国画艺术相通起来。如果说《林则徐》影片是写意艺术,大笔勾勒,情感强烈 ;那么《聂耳》则是工笔艺术,追求自然,细致描绘。赵丹所塑造的音乐家聂耳,具有鲜明性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就如同是工笔设色的国画艺术。

  赵丹从小就饱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使得他对中国文化中的“意境”,有着相当精深的领悟。在他近 50 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民族自身的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法外之趣,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赵丹的表演,主张体验和体现的和谐统一,他在着作《地狱之门》中说过,为了追求艺术的奥妙和真谛,他愿意到“地狱天堂索艺珠”.事实也确实如此,赵丹的一生就是在广阔的艺术天地里不倦地搜索着。从20 世纪 30 年代,他就开始钻研表演技巧和理论,梦想能够创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和表演学派。他留下了两部专着--《地狱之门》和《银幕形象创造》,书中阐述了他所创造的“赵氏表演体系”.赵丹的表演艺术也被称为“诗意的现实主义”,这对于中国戏剧电影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赵丹作为中国影视表演艺术的重要开创者,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中国表演艺术成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对他的表演艺术进行研究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认知、学习和发展。影视表演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其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本土传统艺术类型的影响。传统艺术成就和本土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赵丹多才多艺,能够在表演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这与他所具有的传统艺术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都有很大关系。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他的书画艺术修养,通过这一特殊视角来审视他的表演艺术成就。

  四、赵丹的启示与反思

  关于影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影视艺术本身就很年轻,影视艺术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和方法都有亟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当前关于表演教育学的专门研究还很稀缺,大都停留在对表演艺术自身的认识上,如 ( 英 ) 休 · 莫里森着作《表演技巧》、( 苏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着作《演员自我修养》、林洪桐着作《表演学习手册 : 九重城与三字经》等。目前中国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仍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地方,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专业艺术院校的影视表演教育,都受到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影响,专业课程都遵循着“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的教学模式。总体而言,中国影视表演教育的思想理念长期缺少突破和发展,在教学技术层面上也过于固定和单一。我们通过对赵丹的艺术成长经历的解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他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还会有助于我们从另一视角观察表演艺术家的成才之道。赵丹的美术修养对于他的表演艺术的影响,这对于表演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1980 年 10 月,赵丹临终前留下的那篇着名遗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这在当时给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极为重要的警醒,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文艺的改革与进步!所以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说 :“赵丹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人们心中。”

  这是赵丹在病床上留给后人的警句箴言,他认为党可以领导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可以领导贯彻执行工、农业发展政策,但是,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因此赵丹对于文艺发展事业提出 :“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钉都管,管得八亿人民只剩下八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激发我们警觉吗?!……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

  [5]5历史发展到今天,影视艺术已经可以直接介入国家的文化形象建构,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载体和途径。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境外的民众总是先通过影视文化产品,来了解影视背后的这个民族和国家。例如这些年来的西方强势影视文化,以美国为首,借助全球化信息化平台,全方位地向外渗透扩张。影视艺术中的影视演员,可谓国家、民族形象的直接代言人,具有塑造和展现国家、民族形象的重要作用。今天不仅“金发碧眼”、“洋娃娃”日益赢得国人青睐,人们眼中的黑人形象也得到极大改观,这与西方影视的强势传播有很大关系。因而,我们亟需提升国内影视表演人才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底蕴,这对扞卫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目前有些文化科技领域一样,中国的影视艺术表演人才队伍虽然庞大,但缺乏世界性、大师级的表演艺术人才,缺乏世界级的“影帝”、“影后”.当今世界上人们耳熟能详的顶级演员,有约翰 · 特拉沃尔塔、汤姆 · 汉克斯、威尔 · 史密斯、尼古拉斯 · 凯奇等,其中没有中国演员。真正中国籍大陆演员,国人熟悉的葛优、赵本山、姜文、黄晓明、范冰冰、徐静蕾、杨幂等人,放在世界舞台上仍处于失声的状态。这不仅与我们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身份不相称,与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现代化要求也有差距。

  近年来国内影视演员队伍还显现老化、陈旧的征象,并出现品味降低、庸俗取乐的不良势头。国内影视表演队伍的建设上也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靠网络视频、快餐式选秀节目甚至网络炒作、丑闻出道的人物,蜂拥而起争相进入演艺大军行列。然而这并不能有助于中国演员登上世界舞台,也不足以代表国民形象。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格外重视精英表演人才的培养,从时代高度和世界眼光推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全面艺术素养的杰出影视表演人才,并改变社会上对演艺事业无难度、无高度的错误认知。

  余 论

  中国不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影视表演人才的理解、掌握和展示,来发展壮大中国的影视文化。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要在全球化平台上打造“和平崛起”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主动参与到世界文化秩序的重组。

  这个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信息的畅通无阻,以及艺术传播的快捷方便,必然使得在世界戏剧影视舞台上,更加开阔也更加开放,但在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之后,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改变当前这种东风居于势弱的状况,应该说是完全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在中国培养产生世界一流的影视表演家,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号召力等巨大隐性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综上所述,中国表演艺术家赵丹的艺术实践历程,已经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对于他的研究,亦是在探索新的表演教育观念和方法,寻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表演艺术体系,以助于培养产生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推动出现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高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