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了解泰安市社区老年人衰弱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泰安市某两社区544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 通过衰弱表型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了解老年人的衰弱现状和生存质量。结果 被调查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为:生理功能 (82.10±14.55) 分, 生理职能 (79.32±36.72) 分, 躯体疼痛 (65.81±23.4) 分, 一般健康状况 (56.31±16.48) 分, 活力 (53.23±9.80) 分, 社会功能 (88.99±15.63) 分, 情感职能 (90.44±28.08) 分, 精神健康 (82.47±20.87) 分, 衰弱发生率为13.8%, 衰弱前期为41.9%;衰弱条目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 (P<0.01) 。结论 研究人员应关注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同时重视衰弱前期老人, 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减少或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 衰弱; 衰弱前期; 生存质量;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2016年, 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1]。据预测, 中国60岁及以上失能 (衰弱) 老年人口在未来的25年里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而衰弱在社区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6.9%~14.9%[3], 是个体生理储备能力和抵抗力的下降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 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高龄、多重用药、日常生活能力等[4]。衰弱与失能、共患病相互影响, 可单独或共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本文通过对泰安市社区老年人调查, 了解其生存质量和衰弱现状的相关关系, 以期为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选取泰安市泰前、岱庙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衰弱筛查, 纳入标准:年龄≥60岁, 意识清楚, 具有应答能力, 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共调查600例, 有效问卷544例, 有效率90.67%。平均年龄 (69.58±5.15) 岁, 男225例, 女319例;汉族523例, 其他21例;在婚429例, 不在婚115例;小学及以下289例, 初中139例;高中或中专77例, 大专及以上39例, 独居48例, 与配偶一起322例, 与子女一起61例, 与配偶子女共同113例;睡眠时间≤5 h 355例, <5 h且<8 h 115例, ≥8 h 74例;吸烟423例;饮酒390例;个人月收入≤1 000元202例, 1 001~1 999元18例, ≥2 000元324例;确诊疾病数 0种116例, 1种187例, 2种142例, 3种80例, ≥4种19例;医保类型:公费6例, 职工医保326例, 居民医保207例, 自费5例。
1.2、 调查方法
老年人知情同意后, 由3位经统一培训后的研究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按衰弱表型各条目在社区卫生中心对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
1.3、 调查工具
(1)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患有慢性病情况、医保情况及睡眠等项目。 (2) SF36量表, 本研究采用李鲁修订的中文版SF36量表[6], 共36个条目, 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一个健康变化条目, 按照条目权重, 换算成标准化得分, 得分范围为0~100分, 得分越高, 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该量表Cronbach α为0.842。 (3) Fried[7]的衰弱表型判断标准:满足以下 5 项标准中的任 3项及以上 (≥3分) 为衰弱, 1~2项者 (1~2分) 为衰弱前期, 0 (0分) 即表示无衰弱。①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近1年体重下降>5 kg或5%;②自评疲乏:过去1 w因身体原因有3 d及以上感觉完成日常活动时有困难, 如起立、简单家务等;③肌力减弱:使用广东香山衡器集团生产的电子握力器CAMRY (型号EH101) , 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确定握力情况, 据此判断肌力情况。④步速减慢:6 m步行试验 (按照正常步速, 匀速行走) <1.0 m/s;⑤躯体活动量下降:每日步行男<850 m、女<650 m, 或步行100 m或上1层楼梯感觉身体疲乏需要休息, 即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2 、结 果
2.1 、衰弱和生存质量的现况
544例老年人中衰弱发生率为13.8% (75例) , 衰弱前期发生率为41.9% (228例) , 无衰弱的老人占44.3% (241例) 。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情况分别为:生理功能 (82.10±14.55) 分;生理职能 (79.32±36.72) 分;躯体疼痛 (65.81±23.48) 分;一般健康状况 (56.31±16.48) 分;活力 (53.23±9.80) 分;社会功能 (88.99±15.63) 分;情感职能 (90.44±28.08) 分;精神健康 (82.47±20.87) 分。
2.2、 衰弱和生存质量的相关关系
见表1。结果显示:衰弱条目数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 (均P<0.01) 。
表1 生存质量各维度与衰弱条目数相关性 (r值)
3、 讨 论
调查显示有13.8%的老人衰弱, 这与中国台湾的Chang等[3]研究结果相似, 衰弱可引起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如失能、死亡等[8]风险增加, 所以减少或延缓老年人衰弱成为社区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研究有41.9%老人处于衰弱前期, 衰弱前期目前认为是可以转换的[9], 因此对衰弱前期的筛查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我们可以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使衰弱前期的老人逐步过渡到正常。老年人生存质量是老年人群对自身躯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的满意程度及对自身生活的综合评价。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急剧加快, 老年人生存质量已成为成功老龄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中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与衰弱呈显着负相关, 越衰弱的老人其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越低。生存质量量表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属于躯体健康范畴, 衰弱使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下降, 肌肉力量减弱造成活动能力下降[4], 从而影响老年人躯体健康, 其生存质量降低。衰弱使得各种不良健康结局风险增加[8,9,10], 如跌倒、失能、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 衰弱老年人因活动缓慢或受限、自觉疲乏, 外出活动减少, 与外界交往减少, 需要更多的照护, 使得其精神健康受影响, 表现为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随之降低。鉴于此, 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 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减缓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发展或者使衰弱前期的老人经过干预转变到无衰弱状态, 进而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012年修订版) [EB/OL].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12/9239.html.
[2] 吕楠, 苏新帆, 刘金玉, 等.体弱老人虚弱程度与其亲属照顾者精神健康的关系:照顾者负担的中介效应研究[J].社会建设, 2015;2 (3) :26-34.
[3] Chang CI, Chan DC, Kuo KN, 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geriatric frailty in a northern Taiwan community[J].J Formosan Med Assoc, 2011;110 (4) :247-57.
[4] Olaroiu M, Ghinescu M, Naumov V, et al.The psychometric qualities of the Groningen Frailty Indicator in Romanian community-dwelling old citizens[J].Fam Pract, 2014;31 (4) :490-5.
[5] Fried LP, Ferrucci L, Darer J, et al.Untangling the concepts of disability, frailty, and comorbidity:implications for improved targeting and care[J].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4;59 (3) :255-63.
[6] 李鲁, 王红妹, 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2:38-42.
[7] Fried LP, Tangen CM, Walston J, et al.Frailty in older adults:evidencefor a phenotype[J].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1;56 (3) :146-56.
[8] Bandeen-Roche K, Seplaki CL, Huang J, et al.Frailty in older adults: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profile in the united states[J].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5;70 (11) :1427-34.
[9] Sergi G, Veronese N, Fontana L, et al.Pre-frail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lderly men and women:the Pro.V.A.study[J].J Am Coll Cardiol, 2015;65 (10) :976-83.
[10] Lahousse L, Maes B, Ziere G, et al.Adverse outcomes of frailty in the elderly:the Rotterdam Study[J].Eur J Epidemiol, 2014;29 (6) :4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