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关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中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中小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强制性教育制度,交通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还存在安全意识不强、交通安全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氛围不浓厚和教育创新手段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之作为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手段和载体,更加有效且快捷地实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交通安全教育; 应用路径;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上升,有关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9》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44937起,死亡人数为63194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为13.8亿元。[1]据《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8)》研究表明,在所有的交通事故受害者中,中小学生因为其特殊的心理及生理阶段特征,成为交通事故中最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伤亡人数占到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3.27%-3.76%.[2]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刻不容缓。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系统分析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上的差异,积极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交通安全教育,对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
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涵盖有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内在地包含了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而交通安全教育又是一般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3]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关系到智育、德育和纪律等教育范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有效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生命安全,对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也具有深远影响。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学习具有独特性、可塑性与可变性,及时抓住他们的学习特点,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使他们从小就懂得珍惜和爱护生命。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移动化和快速化使得网络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如今,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已经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信息时代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创设、开发、利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4]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则是说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是更好地帮助少先队员适应当前中国交通环境的教育。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之作为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手段和载体,更加有效且快捷地实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1996年起,我国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此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进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状态。从宏观层面来看,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予以规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与爱护,但是鉴于中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中小学校并没有将其纳入常规性教育,没有形成强制性教育教学制度,交通安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
当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他们对交通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不全面,且缺乏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主动性。身处接受启蒙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获取的学习成果有限,知识面窄。加之长期处于"围着考试转"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偏重文化课的学习,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与学习,不清楚各种交通工具的行驶特点,不知道自身违反交通规则可能招致严重后果。中小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使得他们的交通行为往往缺乏规矩,或在公路上成群结队互相打闹互相追逐,或蹦跳玩闹,或跑或走或停都极具偶然性,有的随意横穿马路,交通行为随意散漫,交通违法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具体的行为都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体现,因而使得存在于学生身上的交通安全隐患较多。
(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受中国发展现实与实际国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并不健全,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大多数学校即便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虽然2006年教育部便制定和颁布了《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强调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但是时至今日许多中小学校依然没有主动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即使一些学校在课表上设置了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也仅流于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全面、系统的,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契合不同层次的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一些中小学校,尤其是办学经费并不十分充足的中小学校,其交通安全教育经费缺口更大。因此,建设模拟实验室及相关场地,购买教学设备和工具,印制辅助学习资料等都无从谈起。于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也只能做做表面文章,无法真正使学生有效掌握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就更加无从考虑借助信息技术提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有效性的问题了。
(三)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在中小学校开展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始于2004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之后。至今10多年的时间里,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未形成稳定模式,也没能营造出积极的交通安全教育社会氛围。尽管从国家层面每年都在不间断地推进交通安全教育,但各级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依旧不够重视,在落实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比较乏力,使得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不浓。在课程设置上,小学到初中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既无深度又无广度。中小学交通法律法规书籍奇缺,也限制了相关教育活动。此外,家庭、社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忽视,也影响了交通安全教育的效果,因为学生们的交通安全教育需要依靠全社会和家庭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但是目前中小学生从社会上获取交通安全知识的渠道不多,能够接触到的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交通安全知识内容等均不足;诸多家庭也缺乏对子女的交通安全教育,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此问题尤为突出。
(四)教师交通安全教育创新手段和专业知识不够
在一些开设有交通安全教育的学校,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也较为陈旧,往往局限于观看视频与课件,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个别讲述重点案例等常规教学方式,仅仅看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这种流于概念演绎,缺乏针对性与趣味性的教育方式,往往很难使学生将交通安全知识由观念内化成实际的行为。不能从教育手段上进行创新,切实贴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生理与心理状态,使得交通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交通安全教育相对来讲具有其专业性的一面,要实现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也需要教育者具备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大多数中小学校现有的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交通安全教育知识的需求。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也引发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必须遵守趣味性和重点知识突出相结合的特点,对知识的呈现必须遵守多元表征的方式,利用多通道体验和刺激模式,做到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是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教育方式。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转变,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克服以往交通安全教育出现的问题,积极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中作出有益探索。
(一)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技术的运用,搭建交通安全教育的虚拟现实场景,实现多模态、多媒体的教学。多模态、多媒体教学最本质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造氛围,并且提供优质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中是体会不到的,而对于感受的注重是儿童教育过程的关键。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为止实现切身体验以增强观念意识的重要教学方式。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虚拟场景中的真实内容感知,可以搭建诸如交通信号灯学习场景、应急避让学习场景、斑马线过马路学习场景、安全乘车学习场景和交通指挥学习场景,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设计方法通过搭建融合多种体验以及综合性经验的框架,从而在这个框架下让学生接受和传递感受,最终实现让学生在这个虚拟场景中可以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各种"类似"真实感受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感受经验被大幅度增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交通安全教育体验式学习课程
中小学校在开展具体的安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开发交通安全教育体验式学习课程,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借助信息化技术在创造激动、活跃学习氛围方面的独特优势,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引进成熟的学习课程,能够有效地填补自身在交通安全课程开发上的资源不足。引进的优秀资源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参与式、互动性及针对性强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体验式学习方式,能够丰富传统交通安全教学内涵,实现学生在交通安全知识学习上的"沉浸式"学习,初步解决学校在交通安全安全教育中体系不够完整的问题。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及一系列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竞赛等,可以提升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的效率。通过构建智慧校园网络、校园APP等家校互动自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家长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知识,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促进全社会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知识,丰富交通安全教育的体系。
(三)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交通安全教育氛围
在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学习的形式和时间趋于碎片化、灵活化,小屏幕文化逐渐占据主流,在这种"微"背景下,"微学习"(Micro-learning)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微学习"是具有情景化、社会化特点的新型学习方式,它为学习者创设和构建了一种按需而学的学习氛围和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更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急速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不断更新的智能移动终端,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为了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营造交通安全教育的浓郁氛围,实现教育的全覆盖,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教育安全教育智慧网络系统是不二选择。通过在该网络系统上整合各种资源,开设交通安全教育专区,实现交通安全教育的"微学习",联动家庭和学校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互动交流,将有效地破解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不浓的问题。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交通安全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呆板的教学内容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展多样化教学,拓宽中小学生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理性地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传统的交通安全课上,一般只是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解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同时辅助以悬挂事故挂图,播放警示录像,发放宣传资料,展示橱窗、黑板报等宣传教育手段。在如今的语境下应该与时俱进,教师教授交通安全教育知识要着眼于学生特点,设计更加贴进实际,更新颖、生动、有效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愿意理解和接受。教学活动中要设计更多丰富多彩的延伸活动,以之作为提高中小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成效的催化剂,活动内容及形式均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运用一些有利于学生模仿、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的活动。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交通安全教育技能与素养,可以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多媒体课件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也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自学,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取经等,或通过其他科目将交通安全知识融汇和渗透,使得教师自身交通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等各项能力稳步上升。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交通安全教育的特点进行连接,用丰富而生动的技术手段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普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积极融合媒介特点的"技能+兴趣"教育方式正方兴未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今亟需成为一项"技能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在模拟或现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实操,从而解决学生"知而不行"的困境。但是,目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具体交通安全教育的整合,只是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木在"教学端"的应用,还没有触及到学生学习的结构性改革。未来还可以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进一步探讨,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将交通安全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中,创造条件,使交通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9/indexch.htm.2019-12-18.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8)[R].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15.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2.
[4]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